APP下载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3例疗效观察

2014-06-30胡国志武英蕾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4年3期

胡国志 武英蕾

[摘 要] 目的:评价外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依据临床剂量给予患者调强适形放射外治疗和125I放射粒子植入放疗。术后复查并随访,观察并分析患者的疗效、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个月时,9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控制,4例部分控制。6个月时,所有患者病灶均完全消退。7个月和14个月时各有1例患者出现转移,经再次治疗得到控制。截止至随访25个月,11名患者依然生存良好,仅1例有复发倾向。整体而言,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外放疗法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病灶的发展、降低复发和转移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疗;放射性125I粒子;口腔肿瘤;颌面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3-0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by external intensity 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implant radioactive 125I particle for the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s. Methods: Thirteen patients were objects for the study, and received a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external radiotherapy and implant radioactive 125I particle, then evaluate the effect, survival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received treatment. Results: At 3 months, 9 patientss lesions were control entirely, and 4 patients got a part control for the lesions. At 6 months, the lesions of all patients been controlled completely. One patient occurred relapse, 1 patient occurr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exacerbation was controlled well by received treatment. As to the follow-up about 25 months, 11 patients were still living well, only on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tendencies. Overall,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well. Conclusions: External intensity 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implant radioactive 125I particle could provide a significantly efficacy for the tumor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above, should be applied in clinical widely.

[Key words] Intensity 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radioactive 125I particle;Oral cancer;maxillofacial tumor

目前,国内外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对于因故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放射疗法是根治或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在治疗同时常会杀伤正常组织和细胞,增加放疗并发症发生,但是降低放射剂量会使治疗不彻底,易出现癌症复发和转移[1]。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手段[2],联合放射治疗既可以增加肿瘤照射剂量,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又可以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起,我院将外放疗法与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用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起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64~81岁,平均71.3±8.4岁。所有患者均经医学影像学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腺癌3例。患者因心脑疾病、局部晚期和高龄等原因不易行肿瘤外科根治手术。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放射治疗

患者常规行MRI或CT检查,明确肿瘤部位、侵犯范围、边界以及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采用唐山市工人医院肿瘤放化疗科美国生产的瓦里安Trilogy 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使用CT模拟定位系统(CT-Sim)进行定位扫描,将图像信息传至TPS系统,勾画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GTV包括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GTV周边外放0.2-0.4cm构成CTV(亚临床病灶及淋巴引流区),CTV外放0.2--0.4cm构成PTV,使用6-MV X线进行放射治疗,常规分割2Gy/次/天,5次/周,总剂量达50-70Gy/6-7周。注意保护周围重要脏器组织,不要超过其耐受剂量。

1.3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

治疗前,患者行CT扫描,并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在TPS中拟合出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设计治疗计划,计算出靶区放射剂量、粒子数、粒子空间排列,一般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将靶区参考点选择在肿瘤区外1.0cm处,定义90%剂量线为参考点剂量。剂量分布[3]设计为靶区处于100%等剂量曲线内;100%靶体积的剂量≥处方剂量;计划适形度≥0.9。

术前0.5h给予镇静剂,采用局部浸润或全身麻醉,CT引导插植穿刺针按之前TPS设计的位置进针,将125I 粒子植入靶区行增量放疗,粒子间距随粒子活度的变化分别是1.5或1.0cm。术后1-2d行CT扫描,并用TPS 验证植入情况,包括粒子位置、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靶区平均剂量等,得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肿瘤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是60 Gy,Ⅲ-Ⅳ期的MPD为80 Gy。术后2、4个月CT复查靶区情况、粒子数量及分布情况。附放射粒子植入术过程图1-4和术后复查图5。

1.4 疗效评估方法及标准

患者每2个月复诊1次,定期行CT、血常规等检查,评估并记录近期疗效,统计治疗有效率、肿瘤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性损伤情况、晚期放射性损伤情况(软组织坏死、开口受限、吞咽困难和颌骨坏死等)以及其它不良反应。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4]:完全缓解(complement remission,CR),肿瘤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不显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肿瘤缩小,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或以上;无变化(no change,NC),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或增大25%以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增大25%或以上,甚至出现新病灶。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织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级标准进行评判[5]。

2 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外放疗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疗的平均剂量为54Gy;平均植入125I粒子41.7个,125I粒子植入后,剂量验证D90平均值为83Gy,周围重要组织均在耐受剂量范围内。另外,外放疗与粒子植入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1.4d。

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13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CR 9例、PR 4例,所有患者病灶均在治疗后6个月内完全消退,即CR比例为100%。7个月时,1例腮腺低分化腺癌患者治疗后出现转移,经治疗,转移灶显著消退,但未完全消失,其它患者未见转移、复发或死亡。14个月时,1例口底癌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经再次住院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退。18个月时,1例患者死亡,死因为脑溢血,与自身癌症无关,另1例死于复发后病情恶化。截止到随访25个月时,仅1名患者仍有复发倾向,其余11名患者依然生存良好,未见再次转移、复发或死亡。整体而言,调强适形放疗与粒子植入对上述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以急性放射性损伤为主,即放射性黏膜炎和放射性皮炎:前者例数分布是Ⅰ级7例、Ⅱ级3例、Ⅲ级3例;后者例数分布是Ⅰ级8例,Ⅱ级3例,Ⅲ级2例。晚期放射性损伤中,有2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且部分出血,除常规护理外,无需采用特殊措施。对于其它放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不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其治疗手段更多依赖于放疗[6]。放疗分常规的外放疗法和组织间内放射粒子植入两种[7]。常规的外放疗法受患者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其肿瘤局部控制率一直不理想,并且放射副反应较严重。组织间内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放射疗法,优点突出:辐射距离短,射线能量较低,可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保护正常细胞;粒子半衰期长,可起持续性放疗效果[8]。在粒子植入放疗中,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最为常用的放射粒子植入类型,且相对于传统放疗而言具有安全、靶向性好、疗效确切的优势[9]。因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治疗恶性肿瘤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效果不如外放疗法[10],将外放疗结合组织间内植入放射粒子或许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模式。外疗法与放射粒子植入的联合应用,理论上既可保持靶区放射剂量在一个较高水平,有效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又可以减少解决较大剂量的外放疗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问题。

本次研究中,13例患者均在6个月后病灶消退,并减少了局部复发率,为口腔癌患者早期生存创造了条件。截止至治疗后25个月,12名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病情控制情况均较为理想。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以放射性黏膜炎和放射性皮炎为主,未见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表明外放疗结合组织间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当然,本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如:125I粒子植入治疗腮腺癌具有损伤面神经 [7] 、鼻咽部重度损伤等的风险,粒子放射热点、冷点的避免,个体化剂量的调整等。因放疗与粒子植入均为放射治疗手段,为避免放射剂量过大而损伤患者正常组织,精确调整剂量和个体化治疗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外放疗法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不适宜行外科手术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具有安全、高效、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和并发症小等特点。本次研究将外放疗法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这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了各自缺点,起到了类似药物联用中的减毒增效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当然,由于本组病例样本量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关于本研究中所用方法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徐国镇,唐平章,罗京伟.加强以放射治疗为主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3):173-175.

[2] 张婧,张剑,姚志清. 超声介导放射性粒子125I 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2013,8(3):331-332.

[3] 甄作武,林坚,杨锦钊,等.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J].临床医学杂志,2013,16(7):367-369.

[4] 张倩,夏永华,钱普东.78 例口腔鳞癌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16-217.

[5] 赵奇,周菊英.从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角度探讨合适的全身照射模式[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31(14):391-393.

[6] 蒋健. 口腔颌面部肿瘤78 例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15-416.

[7] 李新技,夏廷毅,常冬姝,等.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比较[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411-413.

[8] 张春霆,党瑞锋,徐勇. 125I植入粒子治疗前列腺癌122例临床疗效分析 [J].现代泌尿肿瘤生殖杂志,2011,03(6):191-192.

[9] 王克勤,李素芝.放射性粒子植入在高原头颈颌面外科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2,20(11):336-338.

[10] 杜学明,吴春娃.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7-59.

1.3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

治疗前,患者行CT扫描,并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在TPS中拟合出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设计治疗计划,计算出靶区放射剂量、粒子数、粒子空间排列,一般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将靶区参考点选择在肿瘤区外1.0cm处,定义90%剂量线为参考点剂量。剂量分布[3]设计为靶区处于100%等剂量曲线内;100%靶体积的剂量≥处方剂量;计划适形度≥0.9。

术前0.5h给予镇静剂,采用局部浸润或全身麻醉,CT引导插植穿刺针按之前TPS设计的位置进针,将125I 粒子植入靶区行增量放疗,粒子间距随粒子活度的变化分别是1.5或1.0cm。术后1-2d行CT扫描,并用TPS 验证植入情况,包括粒子位置、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靶区平均剂量等,得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肿瘤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是60 Gy,Ⅲ-Ⅳ期的MPD为80 Gy。术后2、4个月CT复查靶区情况、粒子数量及分布情况。附放射粒子植入术过程图1-4和术后复查图5。

1.4 疗效评估方法及标准

患者每2个月复诊1次,定期行CT、血常规等检查,评估并记录近期疗效,统计治疗有效率、肿瘤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性损伤情况、晚期放射性损伤情况(软组织坏死、开口受限、吞咽困难和颌骨坏死等)以及其它不良反应。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4]:完全缓解(complement remission,CR),肿瘤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不显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肿瘤缩小,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或以上;无变化(no change,NC),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或增大25%以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增大25%或以上,甚至出现新病灶。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织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级标准进行评判[5]。

2 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外放疗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疗的平均剂量为54Gy;平均植入125I粒子41.7个,125I粒子植入后,剂量验证D90平均值为83Gy,周围重要组织均在耐受剂量范围内。另外,外放疗与粒子植入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1.4d。

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13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CR 9例、PR 4例,所有患者病灶均在治疗后6个月内完全消退,即CR比例为100%。7个月时,1例腮腺低分化腺癌患者治疗后出现转移,经治疗,转移灶显著消退,但未完全消失,其它患者未见转移、复发或死亡。14个月时,1例口底癌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经再次住院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退。18个月时,1例患者死亡,死因为脑溢血,与自身癌症无关,另1例死于复发后病情恶化。截止到随访25个月时,仅1名患者仍有复发倾向,其余11名患者依然生存良好,未见再次转移、复发或死亡。整体而言,调强适形放疗与粒子植入对上述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以急性放射性损伤为主,即放射性黏膜炎和放射性皮炎:前者例数分布是Ⅰ级7例、Ⅱ级3例、Ⅲ级3例;后者例数分布是Ⅰ级8例,Ⅱ级3例,Ⅲ级2例。晚期放射性损伤中,有2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且部分出血,除常规护理外,无需采用特殊措施。对于其它放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不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其治疗手段更多依赖于放疗[6]。放疗分常规的外放疗法和组织间内放射粒子植入两种[7]。常规的外放疗法受患者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其肿瘤局部控制率一直不理想,并且放射副反应较严重。组织间内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放射疗法,优点突出:辐射距离短,射线能量较低,可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保护正常细胞;粒子半衰期长,可起持续性放疗效果[8]。在粒子植入放疗中,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最为常用的放射粒子植入类型,且相对于传统放疗而言具有安全、靶向性好、疗效确切的优势[9]。因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治疗恶性肿瘤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效果不如外放疗法[10],将外放疗结合组织间内植入放射粒子或许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模式。外疗法与放射粒子植入的联合应用,理论上既可保持靶区放射剂量在一个较高水平,有效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又可以减少解决较大剂量的外放疗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问题。

本次研究中,13例患者均在6个月后病灶消退,并减少了局部复发率,为口腔癌患者早期生存创造了条件。截止至治疗后25个月,12名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病情控制情况均较为理想。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以放射性黏膜炎和放射性皮炎为主,未见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表明外放疗结合组织间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当然,本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如:125I粒子植入治疗腮腺癌具有损伤面神经 [7] 、鼻咽部重度损伤等的风险,粒子放射热点、冷点的避免,个体化剂量的调整等。因放疗与粒子植入均为放射治疗手段,为避免放射剂量过大而损伤患者正常组织,精确调整剂量和个体化治疗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外放疗法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不适宜行外科手术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具有安全、高效、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和并发症小等特点。本次研究将外放疗法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这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了各自缺点,起到了类似药物联用中的减毒增效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当然,由于本组病例样本量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关于本研究中所用方法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徐国镇,唐平章,罗京伟.加强以放射治疗为主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3):173-175.

[2] 张婧,张剑,姚志清. 超声介导放射性粒子125I 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2013,8(3):331-332.

[3] 甄作武,林坚,杨锦钊,等.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J].临床医学杂志,2013,16(7):367-369.

[4] 张倩,夏永华,钱普东.78 例口腔鳞癌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16-217.

[5] 赵奇,周菊英.从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角度探讨合适的全身照射模式[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31(14):391-393.

[6] 蒋健. 口腔颌面部肿瘤78 例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15-416.

[7] 李新技,夏廷毅,常冬姝,等.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比较[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411-413.

[8] 张春霆,党瑞锋,徐勇. 125I植入粒子治疗前列腺癌122例临床疗效分析 [J].现代泌尿肿瘤生殖杂志,2011,03(6):191-192.

[9] 王克勤,李素芝.放射性粒子植入在高原头颈颌面外科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2,20(11):336-338.

[10] 杜学明,吴春娃.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7-59.

1.3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

治疗前,患者行CT扫描,并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在TPS中拟合出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设计治疗计划,计算出靶区放射剂量、粒子数、粒子空间排列,一般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将靶区参考点选择在肿瘤区外1.0cm处,定义90%剂量线为参考点剂量。剂量分布[3]设计为靶区处于100%等剂量曲线内;100%靶体积的剂量≥处方剂量;计划适形度≥0.9。

术前0.5h给予镇静剂,采用局部浸润或全身麻醉,CT引导插植穿刺针按之前TPS设计的位置进针,将125I 粒子植入靶区行增量放疗,粒子间距随粒子活度的变化分别是1.5或1.0cm。术后1-2d行CT扫描,并用TPS 验证植入情况,包括粒子位置、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靶区平均剂量等,得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肿瘤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是60 Gy,Ⅲ-Ⅳ期的MPD为80 Gy。术后2、4个月CT复查靶区情况、粒子数量及分布情况。附放射粒子植入术过程图1-4和术后复查图5。

1.4 疗效评估方法及标准

患者每2个月复诊1次,定期行CT、血常规等检查,评估并记录近期疗效,统计治疗有效率、肿瘤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性损伤情况、晚期放射性损伤情况(软组织坏死、开口受限、吞咽困难和颌骨坏死等)以及其它不良反应。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4]:完全缓解(complement remission,CR),肿瘤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不显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肿瘤缩小,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或以上;无变化(no change,NC),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或增大25%以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增大25%或以上,甚至出现新病灶。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织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级标准进行评判[5]。

2 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外放疗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疗的平均剂量为54Gy;平均植入125I粒子41.7个,125I粒子植入后,剂量验证D90平均值为83Gy,周围重要组织均在耐受剂量范围内。另外,外放疗与粒子植入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1.4d。

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13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CR 9例、PR 4例,所有患者病灶均在治疗后6个月内完全消退,即CR比例为100%。7个月时,1例腮腺低分化腺癌患者治疗后出现转移,经治疗,转移灶显著消退,但未完全消失,其它患者未见转移、复发或死亡。14个月时,1例口底癌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经再次住院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退。18个月时,1例患者死亡,死因为脑溢血,与自身癌症无关,另1例死于复发后病情恶化。截止到随访25个月时,仅1名患者仍有复发倾向,其余11名患者依然生存良好,未见再次转移、复发或死亡。整体而言,调强适形放疗与粒子植入对上述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以急性放射性损伤为主,即放射性黏膜炎和放射性皮炎:前者例数分布是Ⅰ级7例、Ⅱ级3例、Ⅲ级3例;后者例数分布是Ⅰ级8例,Ⅱ级3例,Ⅲ级2例。晚期放射性损伤中,有2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且部分出血,除常规护理外,无需采用特殊措施。对于其它放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不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其治疗手段更多依赖于放疗[6]。放疗分常规的外放疗法和组织间内放射粒子植入两种[7]。常规的外放疗法受患者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其肿瘤局部控制率一直不理想,并且放射副反应较严重。组织间内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放射疗法,优点突出:辐射距离短,射线能量较低,可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保护正常细胞;粒子半衰期长,可起持续性放疗效果[8]。在粒子植入放疗中,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最为常用的放射粒子植入类型,且相对于传统放疗而言具有安全、靶向性好、疗效确切的优势[9]。因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治疗恶性肿瘤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效果不如外放疗法[10],将外放疗结合组织间内植入放射粒子或许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模式。外疗法与放射粒子植入的联合应用,理论上既可保持靶区放射剂量在一个较高水平,有效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又可以减少解决较大剂量的外放疗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问题。

本次研究中,13例患者均在6个月后病灶消退,并减少了局部复发率,为口腔癌患者早期生存创造了条件。截止至治疗后25个月,12名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病情控制情况均较为理想。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以放射性黏膜炎和放射性皮炎为主,未见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表明外放疗结合组织间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当然,本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如:125I粒子植入治疗腮腺癌具有损伤面神经 [7] 、鼻咽部重度损伤等的风险,粒子放射热点、冷点的避免,个体化剂量的调整等。因放疗与粒子植入均为放射治疗手段,为避免放射剂量过大而损伤患者正常组织,精确调整剂量和个体化治疗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外放疗法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不适宜行外科手术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具有安全、高效、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和并发症小等特点。本次研究将外放疗法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这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了各自缺点,起到了类似药物联用中的减毒增效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当然,由于本组病例样本量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关于本研究中所用方法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徐国镇,唐平章,罗京伟.加强以放射治疗为主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3):173-175.

[2] 张婧,张剑,姚志清. 超声介导放射性粒子125I 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2013,8(3):331-332.

[3] 甄作武,林坚,杨锦钊,等.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J].临床医学杂志,2013,16(7):367-369.

[4] 张倩,夏永华,钱普东.78 例口腔鳞癌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16-217.

[5] 赵奇,周菊英.从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角度探讨合适的全身照射模式[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31(14):391-393.

[6] 蒋健. 口腔颌面部肿瘤78 例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15-416.

[7] 李新技,夏廷毅,常冬姝,等.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比较[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411-413.

[8] 张春霆,党瑞锋,徐勇. 125I植入粒子治疗前列腺癌122例临床疗效分析 [J].现代泌尿肿瘤生殖杂志,2011,03(6):191-192.

[9] 王克勤,李素芝.放射性粒子植入在高原头颈颌面外科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2,20(11):336-338.

[10] 杜学明,吴春娃.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