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4-06-30郑红波

山东青年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普通高校

郑红波

摘要: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创新高校体育课程的新模式,为完善体育课程模式的多元化体系,培养具有体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纲要》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七个方面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论从指导思想、还是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这就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课程模式来适应现有的变化,其多元化发展的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当务之急。

1、体育课程模式的界定

体育课程模式是按照一定体育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课程框架或系统。从结构理论的原则看,完整的体育课程模式应包含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学习评价等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与课程目标是构建和支撑体育课程模式必不可少的要素,前者是依据体育的本质、功能及社会对培养人的整体要求形成的,是构建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是课程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编制的起点和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体育课程内容是体现课程指导思想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实践对象,体育课程通过课程内容形成其整体框架。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主要指师生按照一定方式和程序实施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课程学习评价是促进教学活动、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评价的反馈功能是体育新课程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

纵观高校现有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已从 80—90年代的三基型、并列型、三段型等发展到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比较有特色的是:天津师大和上海交大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把早操、课外活动和体育课有机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完全学分制模式”,把课内外全部纳入学分制管理,分层次教学;深圳大学的“俱乐部制模式”,一年级专项选修、二年级实施俱乐部教学;北京大学的“完全开放式模式”,实施“三自主”选择课程;福建师大的“主、副项制模式”,一二年级均以一项专项为主,每学期兼修一项。以上这些课程模式代表了国内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省外比较发达的城市,而省内的体育课程模式大多数还以“阶段式教学模式”为主,即一年级上基础课,二年级上选修课;或者一、二年级均为选修课,只是科目不同。有数据显示:省内高校采用“阶段式课程模式”的占34.3%;尝试“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仅占11.6%。

在对“课程目标”的探讨中,赖天德教授、朱浩、舒盛芳等学者一致认为以“健康第一”为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课程设置”是焦点问题,研究结果颇多,大都根据学校的特点,设置相关课程,但是突破性进展不多。“教学方法及手段”上层出不穷;在评价体系中也有突破,关注了“平时表现”等因素,但是不够规范,没形成完整的体系。总体来看,课程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课程模式的创新

3.1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终身体育”。

3.2 课程目标建设。确立与中学衔接且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将“健康”新涵义与体育功效结合。将参与意识、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结合在一起,全面协调发展。

3.3课程结构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除基础课外增加保健课及专业课程。设立“四自主”选课制度,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内容、上课时间、上课班型。开设多门课程,包括跨学科双语教学、运动处方学、体育保健学等应用型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3.4教学内容及方法建设。改变固有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打破固有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授式教学方法,运用探索式、运动处方干预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教法,灵活应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到创新提高,使之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建设,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本学校的特色课程。

3.5评价体系建设。将“平时表现”加入课程评价中,摒弃技术考核定成绩的评价方法。把学生自评 、互评和教师评定结合起来,采用多元综合评价方法。

3.6 校内、外一体化课程建设。新形式下,体育课程不仅仅指的是体育课教学,除了课内还包括课外、校内、校外、社会、社区、家庭等诸多因素。延伸了体育课堂教学,遏制了学生体质下

降问题,使课内教学与校园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结合,视野更加广阔,最终形成全民体育。

4、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应是一个长期探索、持续发展并不断创新的过程。抓好细节,整体规划是关键;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地基作用,要看到现代教学模式与其的依存关系;建立学习型现代化团队是重中之重,团队成员的不断学习进步是影响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关键;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体育观念是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是重点,让体育观念深入人心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今后不变的行动准则。

[参考文献]

[1]范启国等,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分析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2),123-125.

[2]但爱兰,论学生终身体育需要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创新[J].咸宁学院学报,2011(12),127-128,148.

[3]郭孝平等,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5),49-50.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208);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资助项目(2012921036)。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016)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