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2014-06-28伍凯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

伍凯忠

[摘要] 目的 探讨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 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2月~ 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出现2例腹胀、便秘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美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4-108-03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HP-positive Peptic ulcer

WU Kaizho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zhi,Dongzhi 247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ranitidine and om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HP-positive Peptic ulcer,which ma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ed 48 case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given omeprazole)and control group(given ranitidine),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1)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90.69%)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6.1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Omeprazol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reating HP-positive Peptic ulcer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widely.

[Key words] Peptic ulcer;Helicobacter pylori(HP);Omeprazole;Ranitidine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据调查研究表明,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存在有关[1]。该病发病率为5%~10%,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但亦可发生于儿童及老年患者,近年来,老年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本研究为探讨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我院收治的4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8~69岁,平均(39.6±8.4)岁,病程1~11年,平均(5.32±1.41)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3例,胃溃疡7例,混合性溃疡4例;对照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19~67岁,平均(38.9±8.1)岁,病程1~13年,平均(5.46±1.59)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溃疡8例,混合性溃疡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病程、溃疡发生部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入院后行胃镜、上消化道钡餐等检查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消化性溃疡;(2)所有患者经过组织病理活检以及尿素酶检测等检查提示[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HP阳性);(3)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亦无精神疾病;(4)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进行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均给予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雷尼替丁(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H32021921,2010-09-21,规格:0.15g)0.3g于每晚睡前口服,1次/d;治疗组则给予奥美拉唑(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H20065477,20mg)20mg于每日清晨空腹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阿莫西林(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H20050561,2010-08-24,规格:1.0g)1.0g/次口服,2次/d,克拉霉素[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H20093440,2009-04-09,0.25g]0.5g/次口服,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5]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1)显效:治疗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愈合,组织病理活检提示HP阴性;(2)有效:治疗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愈合>50%,组织病理活检提示HP阴性>50%;(3)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出现2例腹胀、便秘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6],同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其感染后溃疡破坏消化道黏膜,再加上胃酸的腐蚀作用,导致了消化性溃疡的产生[7],临床上治疗时应该从抑酸、抗菌、保护胃黏膜等方面入手,抑酸药、抗生素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联合使用,对彻底根除HP,促进溃疡的愈合起到非常好的效果[8]。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雷尼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减少胃酸的分泌;而奥美拉唑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胃酸是由细胞壁分泌而来的,主要是通过其H+-K+-ATP酶酶激活后而释放的一种酸性物质,奥美拉唑作用于细胞壁后,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到达治疗该病的目的,相比于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是直接作用于胃酸分泌的一个主要环节中,因此,其抑制胃酸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9]。据调查显示,当pH值<3时,抗生素对HP的杀菌作用较弱,因此当胃内酸性环境得到缓解后,不仅对于溃疡本身的愈合起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是酸性环境中适合是生存繁殖,对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奥美拉唑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说明了奥美拉唑的效果更好,而从不良反应上来看,两组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Bashinskaya B,Nahed BV,Redjal N,et al.Trends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s a causative organism: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from the US nationwide inpatient sample[J].Journal of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1,3(4):366.

[2] 王海燕,顿晓熠,柏愚,等.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30(2): 83-86.

[3] 冯姝婷,由继辉,李艳.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医疗,2012,31(22):38.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何周桃,谢贤和,韦红,等.幽门螺旋杆菌 5 种检测方法比较[J].临床荟萃,2011,26(7):570-574.

[5] 杨瑞玲.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等三联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J].临床医学,2009,29(3):71-72.

[6] 田华.消化性溃疡[J].河北中医,2009,31(10):1598-1599.

[7] 孟德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药物治疗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45.

[8] 杨宪武,张晓博,路毓峰,等.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0,32(11):1427.

[9] 黄潮添.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7-28.

[10] 杨伶俐,徐帆,李全秀.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7-8.

(收稿日期:2013-10-15)

1.4 判定标准[5]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1)显效:治疗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愈合,组织病理活检提示HP阴性;(2)有效:治疗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愈合>50%,组织病理活检提示HP阴性>50%;(3)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出现2例腹胀、便秘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6],同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其感染后溃疡破坏消化道黏膜,再加上胃酸的腐蚀作用,导致了消化性溃疡的产生[7],临床上治疗时应该从抑酸、抗菌、保护胃黏膜等方面入手,抑酸药、抗生素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联合使用,对彻底根除HP,促进溃疡的愈合起到非常好的效果[8]。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雷尼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减少胃酸的分泌;而奥美拉唑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胃酸是由细胞壁分泌而来的,主要是通过其H+-K+-ATP酶酶激活后而释放的一种酸性物质,奥美拉唑作用于细胞壁后,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到达治疗该病的目的,相比于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是直接作用于胃酸分泌的一个主要环节中,因此,其抑制胃酸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9]。据调查显示,当pH值<3时,抗生素对HP的杀菌作用较弱,因此当胃内酸性环境得到缓解后,不仅对于溃疡本身的愈合起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是酸性环境中适合是生存繁殖,对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奥美拉唑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说明了奥美拉唑的效果更好,而从不良反应上来看,两组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Bashinskaya B,Nahed BV,Redjal N,et al.Trends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s a causative organism: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from the US nationwide inpatient sample[J].Journal of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1,3(4):366.

[2] 王海燕,顿晓熠,柏愚,等.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30(2): 83-86.

[3] 冯姝婷,由继辉,李艳.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医疗,2012,31(22):38.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何周桃,谢贤和,韦红,等.幽门螺旋杆菌 5 种检测方法比较[J].临床荟萃,2011,26(7):570-574.

[5] 杨瑞玲.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等三联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J].临床医学,2009,29(3):71-72.

[6] 田华.消化性溃疡[J].河北中医,2009,31(10):1598-1599.

[7] 孟德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药物治疗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45.

[8] 杨宪武,张晓博,路毓峰,等.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0,32(11):1427.

[9] 黄潮添.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7-28.

[10] 杨伶俐,徐帆,李全秀.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7-8.

(收稿日期:2013-10-15)

1.4 判定标准[5]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1)显效:治疗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愈合,组织病理活检提示HP阴性;(2)有效:治疗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愈合>50%,组织病理活检提示HP阴性>50%;(3)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出现2例腹胀、便秘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6],同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其感染后溃疡破坏消化道黏膜,再加上胃酸的腐蚀作用,导致了消化性溃疡的产生[7],临床上治疗时应该从抑酸、抗菌、保护胃黏膜等方面入手,抑酸药、抗生素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联合使用,对彻底根除HP,促进溃疡的愈合起到非常好的效果[8]。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雷尼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减少胃酸的分泌;而奥美拉唑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胃酸是由细胞壁分泌而来的,主要是通过其H+-K+-ATP酶酶激活后而释放的一种酸性物质,奥美拉唑作用于细胞壁后,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到达治疗该病的目的,相比于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是直接作用于胃酸分泌的一个主要环节中,因此,其抑制胃酸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9]。据调查显示,当pH值<3时,抗生素对HP的杀菌作用较弱,因此当胃内酸性环境得到缓解后,不仅对于溃疡本身的愈合起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是酸性环境中适合是生存繁殖,对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奥美拉唑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说明了奥美拉唑的效果更好,而从不良反应上来看,两组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Bashinskaya B,Nahed BV,Redjal N,et al.Trends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s a causative organism: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from the US nationwide inpatient sample[J].Journal of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1,3(4):366.

[2] 王海燕,顿晓熠,柏愚,等.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30(2): 83-86.

[3] 冯姝婷,由继辉,李艳.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医疗,2012,31(22):38.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何周桃,谢贤和,韦红,等.幽门螺旋杆菌 5 种检测方法比较[J].临床荟萃,2011,26(7):570-574.

[5] 杨瑞玲.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等三联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J].临床医学,2009,29(3):71-72.

[6] 田华.消化性溃疡[J].河北中医,2009,31(10):1598-1599.

[7] 孟德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药物治疗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45.

[8] 杨宪武,张晓博,路毓峰,等.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0,32(11):1427.

[9] 黄潮添.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7-28.

[10] 杨伶俐,徐帆,李全秀.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7-8.

(收稿日期:2013-10-15)

猜你喜欢

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