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14-06-28蒋运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互联网对策

[摘 要] 基于对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分析,对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对策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网络隐蔽性、虚拟性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

“网络行为发生在虚拟空间中,网络中的一切都是隐蔽的。每个人都不是中心,每个人又可以以自己为中心。他们可以隐藏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一个或多个虚拟身份在互联网上活动,上网者可以随心所欲。这里容许言论“自由”、彻底“民主”,可以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而且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高校的网络管理的难度,一些不道德的隐性行为难以约束,更不易被发现。国家在陆续出台一些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学校也在探索希望能通过监测和引导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

2、网络开放性、迅捷性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首先,教育管理者的观念相对陈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末能使高校教育管理的科技意识和网络意识以同样的速度更新,大部分管理者无法对网络的功能和作用深刻地理解,从而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很保守。

其次,高校校园内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高校校园内传统的教育方法既简单又陈旧,新的教育方法更新太慢,现有的高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非常不协调。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成因

1、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1)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越来越严重。有一份调查是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44.1%的大学生认为西方价值观是有道理的;8.8%的大学生认同西方的民主思想;6.1%的大学生认为人活在世上,应及时行乐。学生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网络道德观令人担忧,也为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2)工作队伍尚且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相对薄弱,造成队伍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自身缺乏重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3)工作制度欠缺完善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却很少有高职院校建立针对性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而面对着大量学生在网络中学习、生活的现实情况,高职院校难以有能而对,不能针对性地根据网络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开展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失控

高职学生由于年龄不大,社会阅历较浅等原因的影响,存在着容易受到诱惑、缺乏应变能力、对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足等问题。当他们遇到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的困难时,容易产生压抑、精神不悦、甚至心理扭曲的现象。当这一现象不能及时被解决,就可能会选择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来躲避现实,并发泄自己的不满。再加上网络环境下有很多负面信息,高职学生遇到这类负面信息时又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问题就不足为怪了。

(2)院校引导不佳

高职院校引导不到位也是造成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是部分学校侧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忽略了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三是缺乏对高职学生科学分配上网时间正确的引导。这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久而久之的网络环境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三、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洪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肯定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作用,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网络优势,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还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体系,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促进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强学生网上自律教育新措施

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具有措施主要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辨别是非的教育,是的就去做,非的就坚决予以制止,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网络信息,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监督学生发表正确言论,对于攻击党和政府、辱骂他人的言行要予以制止,同时要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明白其中原因。

3、構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要求高职院校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合理设置网站,比如可以设置向雷锋学习版块、红色资源教育版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版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版块、讨论区版块等,这些版块的设立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舒展自己的内心感想,有效的拓宽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夏晓红,王明泉.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 ,2007.

作者简介:蒋运韬(1982—),男,湖南武冈;政工师;研究方向:告知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互联网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