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14-06-27苏志勇
苏志勇
【摘 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人格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比其他社会成员对学生习惯养成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途径很多,我们的实践只是“海中一滴”。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使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铁律”。
【关 键 词】 行为习惯;教育;素质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永定县实验小学秉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宗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谋求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着力倡导“求实 创新”的校风,基本构建了“习惯入手,以人为本,探究创新,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育人构架。坚持德育为首,以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严管理、促发展、创特色,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培养成时代新人。
一、养好习惯,终身受益
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对于人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这一缺陷往往就是习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赢得了主设计师的认可,这个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这是一个深有启示意义的例子,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教育的责任就在于为我们的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习惯,夯实人格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习惯靠的是教育。多年来,永定县实验小学着力培养着学生极具时代特性的几种习惯:
1. 说了就要做的习惯。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在生活学习中表现为:作业及时完成、信守自己的诺言、今天的事今天做。
2. 学会倾听的习惯。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态度。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养。在学习中表现为注意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听从大人善意的教导。
3. 按规则行动的习惯。按规则办事是人们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在生活学习中表现为: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的有公约和纪律。
4. 牢记自己责任的习惯。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一代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讲诚信、守承诺。
5. 节约、不浪费的习惯。节约从每一分钱、每一滴水开始,它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主要表现为: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理念,时时注意节约、不浪费。
6. 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第一是人生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这一习惯主要表现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把身体锻炼好。
7. 学会感恩,感谢别人帮助的习惯。对于来自他人的帮助都应心存感激,对于一切妨碍他人的行为都应心存愧疚,使自己处于健康、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为:懂得我们已得到太多的关爱,别人关心你必须心存感激,学会感恩。
8. 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做事有计划是良好逻辑素养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凡事考虑周全、心中有数,不乱方寸。
9. 卫生过好每一天的习惯。如何过好每一天是儿童平凡生活中的大事。而从清洁做起,是培养孩子神圣感的良好措施。主要表现是:只求干净,不求奢华,讲究卫生。
上述几个良好习惯是新时期富有最新意义、最具人性化并能让孩子们最拿得起、学得会的习惯要求。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具备这些良好的习惯,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时代小公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人格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比其他社会成员对学生习惯养成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途径很多,我们的实践只是“海中一滴”。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使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铁律”。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问答[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贺奕. 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9).
[3] 侯世杰.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现代教育信息,2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