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萌芽系”作家变身“螺蛳粉先生”

2014-06-27阿丽

妇女 2014年6期
关键词:螺蛳实体店网店

阿丽

有种“螺蛳粉”,在网上13天能卖出去1万碗,有个澳洲老外花1000多元快递费只是为了买26碗“螺蛳粉”……卖“螺蛳粉”的老板马中才和韩寒、郭敬明一样,出身自新概念作文大赛,是金奖得主,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实体店早已声名在外,网店开半年就做到了两皇冠。有人说,能让这种默默无闻的广西民间小吃走进《舌尖上的中国》,绝对少不了他的功劳!

做一碗记忆中的螺蛳粉

生在湖南却从小在广西长大的马中才,对于广西特色的螺蛳粉情有独钟。螺蛳粉是柳州人的最爱,早餐、正餐、消夜都有人吃它,过节更受欢迎。“自己喜欢吃很辣很辣的螺蛳粉。”马中才第一本小说《黄了青梅》中这样写道,他说,在南宁上学期间,就爱上了螺蛳粉,给《萌芽》写的好几篇文章也提到自己晚上经常以螺蛳粉为消夜。“对螺蛳粉很有感情,不知不觉就写到了自己的小说里。”

2008年硕士毕业后,马中才曾在上海聚星国际担任编辑,一年后转战北京,与同伴创立了文化传播公司,但公司经营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当时,和他一样出自“萌芽系”的郭敬明早做总编了,韩寒又出书又当车手也非常风光,而马中才虽然也出版了八本书,却没赚到多少钱。

公司撑了不足一年,29岁的马中才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了。是继续写下去当个有那么点尴尬的作家,还是不和自己身背的虚名较劲,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做点实际事?他有些迷惑。由于身在异乡带来的寂寥感,马中才常常和广西老家那边的朋友打电话保持联系。有一次,正好对方说在吃螺蛳粉,马中才一听,突然触动了他心里那份回忆,馋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然而这种在广西极为常见的食品,在北京却很不容易找到,马中才常常坐很远的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去寻找那独特的味道。

因对螺蛳粉的这份钟爱,他突发灵感:为什么不开一家特色螺蛳粉店率先占据北京市场呢?很快,马中才写出了方案,并满怀热情地怀揣着这份方案寻找投资方。“我想开一个螺蛳粉连锁店,大概需要100万投资,但我没有那么多钱。”然而,投资方反应普遍冷淡,认为这样一种小众食物不可能在北方有市场。

没有钱也要自己干。马中才将“百万大计”缩减成一份简单的创业计划,把近年来写书攒下的10万元钱全部拿出,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盘下一个小门面。2010年7月,“螺蛳粉先生”在海淀区蓟门里正式开业。师傅是从柳州找的,所需的小螺蛳、酸青笋、酸豆角等食材,都是从广西运来。店里一共5张桌子,算马中才在内4名员工。店铺所有事情他都亲力亲为,有时生意忙到深夜,加上螺蛳粉这种食材需要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第二天早上7点他就要起床去采购。这样的创业过程,让颇有些“阳春白雪”的文青体验到了“下里巴人”的艰辛。

让马中才意想不到的是,原以为只是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小店,却成了广西北漂们的思乡之地,许多广西人纷纷到他的店里寻找家乡的味道,借此排遣乡愁。同时,也有不少外地人通过“螺蛳粉先生”,了解并喜欢上螺蛳粉这种小吃。

既当老板又是采购员的作家简直忙疯了,但是忙碌就意味着摸对了方向,他终于不再为生存压力发愁了。“螺蛳粉先生”平均一天卖出400多碗,营业额在4000~6000元,仅仅开张3个月,投入的10万元成本就全部收回。一年后,蓟门店有了二十几张桌子,一到饭点儿店里就排起长队。

文艺范儿十足,招来大批吃货

生意不是新奇特行业,可是老生意被马中才做出了“新概念”。不发传单,不打广告,但有相当一部分顾客口口声声说是“慕名而来”,这家螺蛳粉店究竟有什么推广和宣传的法宝?其实,小店的红火也跟微博离不开关系。“多年以后,你会不会想起这样一个夜晚,那时我们在北京,时值秋季,在螺蛳粉先生家门外的空地,支上桌椅,就着灯光和月亮,叫上三五好友,来一碗火辣火辣的螺蛳粉,就着漓泉,我们一起喧嚣,一起欢乐,一起书写那些肆无忌惮的青春……”这是马中才的一条微博。

曾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马中才,是个超级文青,将微博写的生动好玩可谓强项。“每天饭点儿都能收到订外卖的私信,最多的时候有100多条私信。”

马中才平时留心观察顾客,在微博中看到粉丝晒的螺蛳粉照片,就会想起顾客到店的场景,用这种方式回复粉丝的微博,会产生浓厚的亲切感。他说:“螺蛳粉先生只不过是故事中的一个地点,每天都有各种故事在这里上演。留心观察这些有故事的人,展现在微博中,跟粉丝特别有共鸣。”于是在他的微博中,诞生了“螺蛳粉先生家的顾客”这个栏目。

马中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人物展现在粉丝面前,活生生一部微小说。“‘肥肠先生每次吃粉都要加肥肠,遇上店里搞活动送小礼物,他会跟我商量能不能把礼物换成肥肠;‘二锅头大叔每次来都要带一瓶二锅头,并且要求我们把米粉煮得软软的,煮成像粥一样。”这些虽是市井小事,却被马中才讲述的津津有味,充满了人情味,每条都能产生几十个转发量。

作为“螺蛳粉先生”,他结识了许多“吃货”;作为作家,他有不少媒体朋友,这让他在推广螺蛳粉时,拥有了一般螺蛳粉经营者所没有的资源优势。一些名人也是座上常客,饕餮一番难免要在微博中晒晒。那些大V们吃完习惯性就会点个赞,名人效应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新的“吃货”们。

很快,文艺范十足的螺蛳粉先生把自己的店鼓捣成了个文艺吃货的小据点,有年过端午节,送得没礼物了,马中才硬是把自己家人包来过节的粽子也送了个精光,大家齐欢乐!因此,尽管只是某小区菜市场里的小门店,每天从各地专程来吃粉的年轻人还是络绎不绝。

无意中,马中才成了把柳州螺蛳粉推介给全国人民的网络推手。2009年,他在百度上搜索与螺蛳粉相关的内容,只有9万多条,而现在,已经有130多万条。其中,央视导演陈晓卿便是从“螺蛳粉先生”了解螺蛳粉。“可以说将柳州螺蛳粉拍摄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绝对有我一份功劳。”对此,马中才非常自豪。

微博的广泛影响力,让“螺蛳粉先生”的生意更红火。“当初我非常渴望得到100万创业资金,现在已经有人愿意出得更多入股,但我都没有接受。”马中才说,最初那么难都已经做出来了,现在“螺蛳粉先生”发展得越来越好,他有信心能把这个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品牌做得更好。endprint

当然,开分店的过程也给过马中才当头一棒,分店开了短短几个月,因为是临时建筑,被拆迁了,白白损失28万。这几乎是半年的收入。这一棒敲得马中才胆子小了一截,再不敢轻言开分店。

网店实体店“并驾齐驱”

2012年马中才结婚,媳妇是广西人,他乐得高兴,重返这块让他留恋不已的地方定居,突然又冒出来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开家网店呢?无非就是把我的螺蛳粉换成个真空包装嘛,我的调料配方还是一绝嘛。

这次就简单多了,马中才找了个朋友一起研究如何改装产品,克服了技术性难题后其他就不是问题了。为了确保螺蛳粉材料的新鲜正宗,马中才将淘宝店大本营设在广西。

2013年3月,声名在外的“螺蛳粉先生”网店开张了,与北京的实体店同步运营。早上客服还没把凳子坐热呢,闻风而至的新老吃客们便一拥而进下订单,每天的订单都让马中才和二十几个团队伙伴忙到半夜,后来连前来收货的快递小哥都看不下去了,脱了手套默默地加入了包装的行列中来。

马中才的螺蛳粉在网上13天卖出去1万碗,有个在澳洲的人花1000多元快递费只是为了买26碗“螺蛳粉”。“让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马中才认为螺蛳粉是世界的,他希望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吃到。更牛的是,这家网店开半年就做到了两皇冠,在螺蛳粉行业里排列第一,令无数店家羡慕得眼红。

“螺蛳粉先生”成名后,有很多老板跟马中才谈投资的事,足可以让他像当初想象的那样,把“螺蛳粉先生”开成全国连锁店。令人不解的是,经历了实体店和网店的火爆之后,他却改变主意放慢了扩张的脚步。在他看来,小店在微博上与顾客互动的同时也受到了大家的监督,而一旦扩张过于迅猛,难免会出现服务滞后的问题,一旦出现负面的口碑就会对小店的生意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总结好管理经验,再慢慢布局将来。”

问起马中才将来的计划,他很认真,办个厂,专业标准厂房。他当着螺蛳粉先生很怡然自得,这头衔给了他财富,如今的螺蛳粉先生,实体店和网店加起来月盈利早就超过了10万元。

“开店挺好,能认识很多朋友,骑自行车来吃粉的学生很多,开宝马奔驰光临小店的也大有人在。”马中才以自己是螺蛳粉先生为荣。除了卖好螺蛳粉,做好“螺蛳粉先生”,他还笔耕不辍,不忘作家身份。马中才说他现在正在写一本自己与螺蛳粉的故事与情感的书,计划2015年出版。

也许是这样,一趟人生去往某个不知名未来的列车没赶上,没啥子,换一趟再上去,同样也能到达你想要去到的那个未来,比如马中才,他给了自己一辆“螺蛳粉先生”专列。

编辑/刘 柳endprint

猜你喜欢

螺蛳实体店网店
螺蛳粉
离婚时能否分割网店
全国宠物实体店名录连载(广州)
摸螺蛳
吸螺蛳有学问
螺蛳味鲜美,吃前需知晓
SmartShop智能购物
实体店还会强势回归
赚了
商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