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与远方

2014-06-27高晓松

文苑·感悟 2014年5期
关键词:厦大写诗厦门

高晓松

我不愿意让别人称我为诗人,我觉得诗是需要看尽了所有东西才能写的。对我来说,拿起笔来就写的几个长短句,那只能叫作小品。但是真正的诗,一定要看透了世间种种以后才能写,人可以看不透就拍电影或者写歌,但写诗不行。所以我觉得我还没到那个境界,虽然也偷偷摸摸地写诗,但是写完了以后连我经纪人都说,还是不要出版了吧,这对你形象不太好,我说那就算了吧。

我是一个不冷酷的人,我觉得诗人需要的第一个气质就是要冷酷。所以我弄音乐、弄电影、弄小说,这些东西可以靠温度、靠热情,当然有一点才华,还有很多命比较好的因素。但是诗人必须冷酷,如果你没有冷酷的眼睛,你就看不透,你看不透你就写不了。

我的心头已经很久没有涌上一首特别好的诗了。小时候专门有一个本子,看见什么诗都抄,抄了厚厚一大本,有顾城的那首“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现在越来越没有这样的时候了,我觉得现在没什么东西是具有诗性的,或者配得上一首诗来描述的。所以现在想想都是流行歌词,经常看一个东西想起一句流行歌词,毕竟现在是一个很娱乐的时代了。

诗歌在我心里有很神圣的地位,我认为它是七大艺术之首。当然了,教科书上说七大艺术是从建筑开始排的,建筑、雕塑、规划、音乐、舞蹈、诗,电影排在最后。这可能是与它们诞生的时间相对的。因为人类最开始只有建筑,其他的都是后来产生的。我觉得诗应该排第一,如果按照与心灵的距离,就是所谓的远方吧。什么东西能代替最远方,那一定是诗,诗能带你去最远处,然后才是音乐,然后才可能是绘画,然后才是建筑,虽然我们家全是搞建筑的,我妈、我妹都是搞建筑的,但是我一直觉得建筑是另外一回事。

其实我现在也能背出很多诗,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诗。可是我真正体会了很多东西、看透了很多东西,是到我四十多岁的时候,就不觉得总结性的诗是很好的。我喜欢特别凌厉的那种,比如说我现在还能喜欢一句就是“孩子一嫁,远方除了远其实一无所有”。远方其实就是只有远没别的东西,就是天天向往远方,远方有多远呢,其实就是一无所有,我觉得这句诗特别好,就是因为我真的去了很多地方,我大概只有两次清楚地感觉到,这个地方就叫远方。不是因为距离,是因为与你自己心灵距离很远。

有一次是在厦门。那是一个雨天,我背着包,看着我几乎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公交站牌,不知何去何从。还好当时认出了厦门大学,便果断上了公交车去了厦大。接着就邂逅了我日后念念不忘的那段美好生活,以及曾给我巨大支持并谈了四年恋爱的女朋友。当时闻着那陌生的气味,我突然觉得,哦,原来远方就是这儿啊,这个地方就是远方。接下来的种种际遇都让我感觉我是最幸福的人、最幸运的人,因为我还能曾经到过远方,偶然中闯入我生命的那些人,在我心底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以至于二十年后我们依然往来。只是厦大早已变了模样,门口的小吃摊不见了,那是我多么留恋的味道。你们想,这事儿多有意思,我天天坐飞机飞来飞去,我也不觉得是远,我也不觉得纽约是远方,但是第一次到了厦门的时候,我突然就觉得,哦,在这儿,原来远方在这个地方。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与青春私奔》

猜你喜欢

厦大写诗厦门
厦门正新
“国难期中学校应有的觉悟”——《厦大周刊》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学写诗
“偶”遇厦门
执此长情
小鸟写诗
“厦大”印象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厦门猫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