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的魅力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浅谈文学知识的跨学科应用
2014-06-27王黎明
王黎明
(甘肃省通渭县什川初级中学,甘肃 通渭 743308)
让文学的魅力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浅谈文学知识的跨学科应用
王黎明
(甘肃省通渭县什川初级中学,甘肃 通渭 743308)
在思想品德课堂因势利导、因材取义地进行跨学科文学知识应用教学策略,能够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教材的距离,也能够有助于化解教材当中的疑难点;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文学知识的内涵,增长学生的见识,可以说,思想品德课堂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进行教学,于思想品德教学与文学知识教学都是相得益彰的。
思想品德课堂;文学知识;跨学科
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同时思想品德课本理论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现实相隔甚远,在思想品德课堂因势利导、因材取义地进行跨学科教学,将会化解思想品德课堂的枯燥无味与脱离学生实际身心发展需求的困境。
一、思想品德课堂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的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必须与班主任教师及其他各科任课教师保持密切的、良好的协作关系,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活动展开教学。同时,初中思想品德还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课程,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而教学的时空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室,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过于追求理论化,课堂教学有过于追求形式化的倾向,课堂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学效果不显著。
二、思想品德课堂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的策略
1.拓展文学内容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内容有直接以“文化”、“风俗”等为主体的章节,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可以通过直观展示文学内容,激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见闻记忆,拓展文学内容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地球村”》就是以多元文化为切入点,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增进学生开展友好交流的能力与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多组文化常识与故事来介绍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谐的文化乐章、开放的胸怀、搭建文化桥梁等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立足课本选取的文学内容,集中攻克难点。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已经就教学重点或难点提供了很多的补充说明材料,这些材料有大部分也是文学故事,本身具有典型性、情景性、启发性等特点,多以思考题题型出现在课后习题部分。对于这些文学知识,有教师认为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讲,这就错过了集中攻克教学难点的大好机会。教师应该充分立足课本选取的文学内容,因为这些文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典型性、启示性、深刻性文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分析推敲文学内容,把文学内容、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文学内容,最大限度地从文学内容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在解答思考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找准材料所反映的文学内容在历史中的纵横联系,充分发挥文学内容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如果仅为阅读性质的文学内容,教师就要结合所学,引导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助分析解决问题。
经过阅读特定历史时期的纪实文学材料,师生讨论后,再收听《邓小平1978年出访日本》的纪实节目,使学生逐渐加深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因素的理解。
3.精心补充文学内容,紧贴学生实际。由于篇幅等原因,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不是都配有文学内容及思考题的,但是教材中有些重点内容教师难以通过单一的理论阐述等方式进行解释,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无从思考,所以需要教师巧妙拈取文学内容,娓娓道来,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估计到应补充文学知识的内容,并精心搜集补充文学内容来充实教材,化解教学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在进行八年级下册《我们的义务》一课教学时,为了化解理论解释的晦涩,向学生们展示了“义”、“务”最早造词的含义,在古语中“义”由“羊”与“我”组成,“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在古语中“务”十分形象,可以看出是人在努力的样子,表示要致力于某事,义务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有秩序地努力致力于某事,随着教学的进行我让学生们去思考自身在家庭中、在班级里、在社会上个人为了维护社会应有的秩序人伦要做怎么样的努力……将义务这一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身心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当然,思想品德课毕竟不是语文课,传统文化的运用一般只要大致能把握其内涵和思想意境,体会出与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结合点,或者用来理解疑点难点,或者用来增加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与通俗性,思想品德课堂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要立足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反映学生生活实际,才能达到跨学科应用文学知识教学的效果。
[1]顾之芸.从近年中考实践看初中政治课的改革[J].青海师专学报,2008,(4).
[2]王秀娟.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3]边景珠.上好初中政治课的几个注意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
[4]杨波.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进程解析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
[5]程宏永.新课程下改善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6]吴明沧.初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5).
[7]葛翠丽.初中思想政治教法初探[N].商丘日报,2010-03-09(A04).
G633.2
A
1674-9324(2014)07-0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