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姜子枝叶中化学成分活性的研究

2014-06-27杨秀芳马养民贾强强刘建军康永祥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木姜子芹菜黄酮

杨秀芳, 王 媛, 马养民, 贾强强, 刘建军, 康永祥

(1.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21;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0 引言

木姜子(Litseapungens)属植物隶属于樟科木姜子族,为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种类多且分布广,全世界约有200余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亚热带以及美洲[1].我国独有72种,以南方及西南温带地区[2]为主.木姜子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其果、叶、根都可入药[3].目前研究结果表明,木姜子属植物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甾体[4]、生物碱[5]、黄酮[6]、内酯[7,8]、木质素[9]等为主.活性研究显示,该属植物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治疗心血管疾病[10]、抑制血小板凝聚[11]等功效.为阐明木姜子药理活性与其化学成分的构效关系,本文在对木姜子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该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

1.1.1 样品

秦岭太白山木姜子枝叶中分离纯化得到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槲皮素、β-谷甾醇、山萘苷、松属素pinocembrin、松属素查儿酮、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

1.1.2 供试菌种

真菌4株: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niveum)、苹果腐烂病菌(V.mali)、番茄灰霉病菌(B.cinerea)、芍药炭疽病(C.gloeosporioides).

细菌6株: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大肠杆菌(Esherichia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natto)、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

1.1.3 培养基

(1)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0 g,葡萄糖7.5 g,KCl 0.125 g,NaNO35 g,K2HPO40.25 g,琼脂18 .0 g ,FeSO40.002 5 g,MgSO4·H2O 0.125 g,蒸馏水1 000 mL.

(2)NA培养基:琼脂1.5~2.0 g,蛋白胨1.0 g,牛肉膏0.5 g,KCl 0.5 g,去离子水100 mL,pH7.0~7.2,121 ℃灭菌20 min.

1.2 主要仪器设备

SW-CJ-1FD超净工作台,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DH5000AB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天津泰斯特有限公司;XFLH-50CA电热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浙江新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723N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96孔板,上海科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生化试剂

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琼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抗坏血酸,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

1.4 实验方法

1.4.1 菌悬液的配置

从试管斜面上刮取少量的绿脓杆菌(P.a)、枯草芽孢杆菌(B.s)大肠杆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乳链球菌 (S.l)、纳豆芽孢杆菌 (B.n)、西瓜枯萎病菌(F.of.sp.n)、苹果腐烂病菌(V.m)、番茄灰霉病菌 (B.c)、芍药炭疽病菌(C.g),将其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制成菌悬液.将配制好的菌悬液,转移至恒温振荡器,在28 ℃培养48 h,用血细胞计数板将其浓度调至1×104~2×105cfu /mL,备用.

1.4.2 样品溶液配置

将从木姜子枝叶中分离得到的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精密称取.

(1)用二甲基亚砜溶解,配制成浓度为800μg·mL-1的溶液.

(2)用甲醇溶解,配制成2 000μg·mL-1的甲醇溶液.同时,配制浓度为0.1μg·mL-1的DPPH甲醇溶液置于冰箱中备用.

1.4.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采用96孔板法,按照参考文献[13]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中的(1)~(3)操作.经过倍半稀释后,所有板孔中化合物被稀释成系列浓度,其浓度大小依次为400μg·mL-1、200μg·mL-1、100μg·mL-1、50μg·mL-1、25μg·mL-1、12.5μg·mL-1、6.25μg·mL-1、3.13μg·mL-1、1.56μg·mL-1、0.78μg·mL-1.其中细菌以青霉素钠作为阳性对照,真菌以酮康唑作为阳性对照.

向所有板孔中加入10μL的一种菌悬液.另取96孔板重复前面的操作,直至将所有的测试菌加完.把准备好的96孔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8 ℃下,细菌培养24 h,真菌培养48 h,用酶标仪在波长为595 nm处测定各个板孔的透光率.重复3~5次,以平均结果计.再由透光率计算各个样品的抑制率[14].

式中:P为抑制率,K0为溶剂对照孔透光率,K1为样品孔透光率,K2为空白对照孔透光率.

1.4.4 抗氧化活性测定(DPPH法)

参照文献[15],对96孔板编号,方法与1.4.3中(1)基本相同,按编号采用倍半稀释法向各孔中分别注入100μL的松属素pinocembrin、松属素查儿酮、山萘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槲皮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2 000μg·mL-1的甲醇溶液,再用移液枪依次注入0.1μg·mL-1100μL DPPH甲醇溶液混合,于室温下遮光放置30 min,在517 nm波长,测定每个样品孔的吸光度(Ai);以100μL甲醇和100μL浓度为0.1μg·mL-1DPPH溶液混合液代替样品为空白,吸光度记为A0;100μL甲醇和100μL 对应样品浓度的甲醇混合液为样品底物吸收校正液,吸光度记为A1.重复测定3~5 次,以样品浓度为横坐标,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纵坐标作图,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样品清除率为50%时样品的浓度值(IC50).清除率计算公式为: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从木姜子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棕榈酸(Ⅰ)、β-谷甾醇(Ⅱ)、松属素(pinocembrin)(Ⅲ)、松属素查儿酮(Ⅳ)、山萘苷(Ⅴ)、芹菜素(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Ⅶ)、异槲皮素(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Ⅸ)的MIC测试结果见表1.其中有8个化合物对测试的10种菌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生长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Ⅲ-Ⅸ对多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MIC大多数不超过50μg·mL-1;松属素查儿酮对细菌抑制效果大于真菌,尤其是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MIC达到12.5μg·mL-1;化合物Ⅵ、Ⅶ、Ⅷ、Ⅸ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生长活性大于细菌,MIC均小于50μg·mL-1,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芍药炭疽病菌的MIC为12.5μg·mL-1;但化合物棕榈酸对10种测试菌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木姜子属植物中抑菌活性比较好的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

表1 不同化合物对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

注:表中CK1、CK2为对照,其中CK1为青霉素钠,CK2为酮康唑.

表2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2.2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数据IC50显示(如表2):测试样品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不同,均不及Vc(抗坏血酸).但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说明木姜子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氧化作用,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异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山萘苷>松属素查儿酮>松属素Pinocembrin.由实验结果再结合化合物的结构,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如下.

(1)黄酮骨架结构中B环对其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而B环上的4′-OH表现出强的优势.这可能是由于B环上的4′-OH有利于增长黄酮分子结构中的共轭链,形成相对稳定的中间体;其次,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的强弱还与B环上的酚羟基数目有关.如:异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芹菜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抗氧化作用>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表现在这些化合物的IC50值比B环没有羟基的松属素查儿酮和松属素Pinocembrin的IC50值低.

(2)C环的C-2和C-3之间的双键对其抗氧化活性也有影响.如:化合物Ⅳ、Ⅴ、Ⅵ、Ⅶ、Ⅷ、Ⅸ的抗氧化活性都高于松属素Pinocembrin.分析原因可能是C-2和C-3双键加氢后,共轭体系缩短,使黄酮骨架上羟基的作用降低,导致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也有所减弱.

(3)黄酮结构中的酚羟基成苷对抗氧化活性也有影响.如: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的IC50值比芹菜素的IC50值高3倍;也就是说7-位酚羟基氧成糖苷后,使其抗氧化活性降低,原因可能是空间位阻效应,导致黄酮骨架上羟基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

3 结论

(1)抗菌实验结果显示,木姜子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微生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抑菌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2)抗氧化数据表明,木姜子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氧化性,其中异槲皮素抗氧化活性比较好,这为天然抗氧化剂植物原料开发利用提供了途径.

通过对木姜子中多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木姜子有多种活性成分,应该加大秦巴山区这一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三十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61-384.

[2] 谢万宗,余友荃.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4-117.

[3] 项昭保,陈海生,夏晨燕,等.木姜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中成药,2008,30(10):1 514-1 516.

[4] I.L.Tsai,M.J.Cheng,H.W.Hung,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 of litsea acutivena[J].J Chin Chem Soc,2006(54):503-506.

[5] 李来伟,杨 姝,羊晓东,等.剑叶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187-190.

[6] 李建北,杨敬芝,丁 怡.两种木姜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1,32(7):593-595.

[7] H.J.Zhang,N.Van Hung,N.M.Cuong,et al.Sesquiterpenes and butenolides,natural anti-HIV constituents from litsea verticillata[J].Planta Med,2005(71):452-457.

[8] 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53-354.

[9] 王 丽,罗艺萍,羊晓东,等.红皮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2010,32(5):568-571.

[10] N.Agrawal,A.S.Choudhary,M.C.Sharma,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lants from the genus litsea[J].Chem Biodivers,2011,8:223-243.

[11] 管月清.密叶新木姜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12] 王 媛,马养民,刘建军,等.太白山地区木姜子枝叶的化学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124-126.

[13] 杨秀芳,马养民,王改利,等.水杨梅中化学成分活性的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123-127.

[14] 臧红新,延慧君,段姚尧,等.青橄榄叶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2):935-937.

[15] 孙丽萍,穆雪峰,施海燕,等.北京洋槐蜜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2,33(9):77-90.

猜你喜欢

木姜子芹菜黄酮
木姜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
芹菜也会“变脸”
木姜子精油提取工艺与抑菌效果的研究
西南调料木姜子,药食两用功效多
宜昌木姜子
亦食亦药话 芹菜
芹菜百合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