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

2014-06-27邓才华朱建军周拥军

测绘通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测绘土地教学内容

邓才华,朱建军,周拥军

(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

邓才华1,朱建军1,周拥军2

(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从事地籍测绘的技术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课程具有理论基础丰富、综合性强、现势性强和法律效力表征的特点。本文根据社会对测绘工程人才培养需求,转变教学观念,设立了课程教学新目标,构建了教学内容新体系,适时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通过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土地管理;地籍测绘;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综合能力;综合素养

一、引 言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是一门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是测绘工程、遥感技术专业大四必修或选修的专业课程,课程总课时为48课时。地籍测绘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框架下,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测绘工作,目的是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便国家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利用管理与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土地需求不断增加,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与完善,使得我国的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工作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土地管理工作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1];地籍测绘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扩大,正沿着信息化地籍测绘迈进,逐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天上看得清、地上查得实、网上管得住”[2]。这些变化必然给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带来深远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特点

1.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主要包括地籍管理、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市场、耕地保护、土地法制、土地科技等。其中,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以及地籍档案管理等。它涉及了土地经济学、土地行政管理学、土地资源学、测绘学、土壤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3]。因此,任课教师不仅需要精熟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而且需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与专业课程高度交融

该课程是在相关专业课及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开设的。预修课程有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工程测量、GPS定位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原理与技术、摄影测量学等课程,以及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控制测量实习等实践。该课程主要是利用已学过的测绘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已学课程融会贯通,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新课程中的问题。因此,在作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预修课程的设置和开课顺序,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技术熟练和应用能力增强[4]。

教学内容的现势性主要体现在土地管理和地籍测绘工作体系中相关法律规范(规程)和国家政策[4],以及当代测绘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范(规程)和政策等不断完善、更新和出台,对课程教学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土地法》和《房产测绘规范》的修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分类》的更新,《物权法》《土地登记法》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重要的土地政策(如2009年和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对土地管理和地籍测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此外,3S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土地管理和地籍测绘的理论与实践[5],使其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迈进。

4.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性行为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工作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性行为,不仅是指地籍调查、地籍测绘工作是由政府组织并受法律保护的行为,而且是指其成果与资料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为维护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如土地调查、确权指界的地籍调查表,产权登记证书和地籍档案等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和资料。

三、课程体系建设

1.教学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主动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6],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三中心”模式的教学思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潜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7]。以社会发展对测绘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为指导,在传授课程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放眼该学科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新型技术与方法;帮助学生主动了解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该领域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课程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灵活运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采取开放实验教学,学生自行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确立以注册测绘师的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草莓选用北京市主要种植品种红颜,试验药剂为99.5%氯化苦水剂、98%棉隆微颗粒、42%威百亩水剂、20%辣根素水剂、97%二甲基二硫水剂、还原颗粒。

的课程定位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将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归属于权属测绘。土地权属确权、登记、统计与评价等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确权划界是权属测绘的前提,面积量算、土地数量和分类管理是权属测绘的目标,而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是土地管理的航标。在熟悉国家土地管理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熟练权属测绘工作是注册测绘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力之一。为了适应国家对测绘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和技能需求,确立该课程的定位是:以注册测绘师的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现代测绘技术在地权属测绘、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素质教育,以达到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测绘工程才人培养目标。

3.构建课程新体系,达到“广度”和“深度”平衡

目前集土地管理、土地经济、地籍测绘、土地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于一体的教材非常缺乏。为了达到具备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扩大课程的广度,同时适当增加课程的深度。对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教学内容综合取舍,增加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土地评估、土地赋税、土地市场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等内容,弱化界址点、面积量算传统方法的介绍,形成以土地管理、权属测绘、现行法律法规、土地市场、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为主轴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对各章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深广度、课时分配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合理定位,充分考虑与课程服务的专业方向、专业的覆盖面,以及工程领域所依赖的学科群,达到课程的宽度和深度平衡。

图1 教学内容新体系

四、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思想的手段。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1)学生为主法

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多考虑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这种方法学生是被动地吸收知识,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不高,故经常出现学生睡觉、玩手机、看无关书籍等课堂乱象,尤其是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法律法规多的课程更易如此。为了改变现状,采取了师生换位法: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法,即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老师坐在座位上听,然后老师对其教学内容作出客观评价,并实时更新与总结。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提前2~3周分配任务,由学生(或学习小组)自己组织教学内容,上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中南大学测绘专业该课程没有指定固定的教材),自己动手做课件,并对课件的色彩搭配、动画的效果、内容层次的设计、文字的数量,以及台风等方面作了说明。通过对近几届测绘专业的教学实践,获得以下启发: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二是能够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三是能够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和组织能力;四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

(2)案例分析法

目前,案例分析教学法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将相关领域中科研和生产项目中典型的实例引入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对问题做出判断,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技术操作方法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例如,针对土地基本估价方法,教师可根据所在城市的建设规划和改建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针对不同用途的土地,给出合适的估价方案结合教师参与的第二次土地调查与地籍测绘的工程实践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案例中真切地了解土地调查、地籍测绘和行政界线测绘的工作流程、主要的技术标准、工作内容、基本要求、技术方法、数据成果检查与验收等内容。面积量算是房产测绘的重要内容,面积是房产产权和房产价值的重要数据,而房产面积量算工作却十分繁琐,因为这牵涉哪些结构面积全计、哪些计半和哪些不计,以及公摊面积的计算问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联合企业机构,请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解大型房地产项目的面积核算问题。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实践过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的能力。

(3)项目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是适合于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专业课背景,以及实践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环境,教师将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设计为一个个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可以设计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底图的制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权属调查、地籍测绘、房产测绘与面积量算等项目。项目驱动法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利用相关课程内容和技术方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探索精神[7],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8]。

此外,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还可以结合常规的基于问题、自由讨论、类比法、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其中,类比法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即充分利用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类比,如地籍测绘与地形测量的类比。采用类比法教学既能帮助学生适时温故,也能帮助学生明晰知新,又避免了单调的重复,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课程涵盖的学科多、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更新快、政策性强,且内容多以叙述为主。为了协调教学容量与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录像、网络资源等多维度的相关教学资源整合制作成教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表现形势多样、互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拓宽与更新教学内容,将野外实践现场搬入课堂,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通过电子邮件、BBS、网络聊天等交流手段进行互动沟通,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还要善于运用优秀的资源库、信息网站和政府门站(如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www.mlr.gov. cn/),引导学生访问、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用心收集、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在国家发展纲要里寻找发展机遇的思维方式。

3.加强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

在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结合工程实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保守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委托单位的商业、技术秘密”是测绘技术人员应履行的义务。其次,培养学生热情、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课前的一句名言警句、课中的小故事或课间的谈心,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挫折与压力,明晰生命无价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习惯,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诚友善、乐于助人、团结进取、勤奋认真、豁达开朗、敢于担当。在这个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时代,培养大学生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团队意识是促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9]。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需要高等院校培育出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人才。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相关学科新技术的渗入、学习技能的培养,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教学内容的影响,而且要重视思想品德的引导,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臧妻斌,傅建春.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8):37-3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EB/OL].2012-02-17.http:∥www.mlr.gov. cn/zwgk/zytz/201202/t20120217_1064754.htm.

[3] 钱凤魁,汪景宽,张美玉,等.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721-723.

[4] 李永川,郭玉珍.高职“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地矿测绘,2011,27(4):43-44.

[5] 赵军华,李笑娜,田华.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测绘通报,2011(6):90-94.

[6] 钱铭杰,袁春,周伟,等.“地籍管理”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20-123.

[7] 钱铭杰,袁春.项目教学法在课间实习中的应用研究——以“地籍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1(11):50-54.

[8] 邓作杰,谭小兰,莫海燕.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20(3):91-93.

[9] 路婕,冯新伟,吕巧灵.地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201-202.

Research 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Land Management and Cadastral Mapping

DENG Caihua,ZHU Jianjun,ZHOU Yongjun

G64

B

0494-0911(2014)09-0129-04

2014-0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10)

邓才华(1970—),女,湖南邵东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应用研究工作。引文格式:邓才华,朱建军,周拥军.“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4(9):129-132.

10.13474/j.cnki. 11-2246.2014.0314

猜你喜欢

测绘土地教学内容
我爱这土地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