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4-06-27李天和
李天和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37)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天和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37)
结合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对高端技术技能型测绘人才的需求,以完成测绘生产一线工作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为导向,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等途径,探索测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高端技术技能型;典型测绘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一、引 言
为了满足生产一线对测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高职测绘专业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测绘职业活动的内容,以测绘项目任务为载体,改革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校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原教学内容是按照矿山测量专业的要求进行设置的,已不适应测绘一线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GNSS定位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测绘的手段和方法带来了质的飞跃。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中央将重庆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战略的实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重庆的交通建设、能源开发、工业建设和城乡建设将会突飞猛进。在“十二五”期间,铁路、公路、水利、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采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大量重点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在建设重庆、建设西部的过程中,亟需从事地形测量、道路及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城市建设测量、矿山测量等生产一线的掌握最新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测绘人才。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笔者通过市场调查,综合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的建设对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本着立足重庆,服务于西部的办学方向,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满足生产一线对测绘人才的需求。
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政策导向,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工程测量专业多年的改革实践,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测绘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测量专业的学生为主体,以应用测量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完成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实施以“一导向、一载体、一依托、一机制”为具体内涵的“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导向
以完成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市场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了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西部建设区域“八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以学生能完成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并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础课程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专业课程依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划分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生产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形式来完成。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互为依托、相互递进,共同支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一载体
以测绘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实现学生的测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完成区域八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中的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能力为基本点,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动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3)一依托
依托学校取得的测绘资质,加强与测绘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学生通过参与完成真实的测绘工程项目,将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顶岗实习来完成,即通过与川渝两地测绘生产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测绘工程项目。专任教师、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负责现场指导,共同负责质量检查。学生在真实的测绘工作环境中和有明确的工作责任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测绘产品的生产,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能力。
(4)一机制
紧跟测绘技术的现代发展,满足测绘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动态可调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专业发展的要求,二是顶岗实习的要求。一方面,测绘科学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测绘仪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测绘产品向数字化方向迈进,社会对测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要求人才的培养方案要适时地满足测绘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及时地将测绘新技术、新工艺和行业新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对外技术服务的随机性,要求教学计划能根据任务来源情况进行调整,建立动态可调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根据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西部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行业的要求,确定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以完成区域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然后将典型的测绘工程项目分解为具体的测绘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完成这些测绘岗位工作任务应具有的岗位能力,确定支撑测绘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归纳
通过市场调研,按照区域测绘行业的特点,确定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八个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即“矿山测量”、“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三峡库区国情监测”、“房屋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航空像片内业处理”,将这8个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分解为52个测绘工作任务,再将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如图1所示)。(2)将专业行动领域配置为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
图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归纳
对8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中的52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构建满足“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并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测绘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矿山测量”6门核心课程。
图2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公共学习领域的基础理论课程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课程的设置应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并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分出难易次序进行基础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一般以10门课为宜,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应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
四、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区域经济建设中所确定的8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培养这些能力的教学内容,对原有的已过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删除,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能随时根据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和测绘行业新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活页。
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测绘行业专家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定期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测绘生产一级的实际需求和测绘新技能、新设备的发展,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建立授课内容动态性修订机制,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同步性,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五、结束语
通过近10年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笔者所在院校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取得了很大成效,2005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市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2007年,“GPS测量技术”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013年,“GPS测量技术”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被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测量专业的学生在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率达100%,在西部地区的测绘及相关行业中获得了良好口碑。
[1] 刘长星.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C]∥测绘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北京:测绘出版社,2005:42-45.
[2] 史经俭.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技术素质的培养[J].测绘通报,2008(5):74-76.
[3] 郭树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产学结合[J].测绘工程,2004,13(2):57-60.
[4] 马俊海,周秋生.高级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规格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05(2):28-31.
[5] 杨化超,邓喀中.现代测绘学与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工程,2006,15(2):73-76.
[6] 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6(17):29-31.
[7] 冯大福,邓军.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2(8):48-49.
[8] 张福荣.高职铁路工程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8):107-108.
[9] 李玲,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2(10):72-73.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
LI Tianhe
G64
B
0494-0911(2014)09-0126-03
2014-05-15
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07-32-2)
李天和(1965—),男,四川西充人,教授,从事测绘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4(9):126-128.
10.13474/j.cnki.11-2246.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