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014-06-27范卿泽李红霞李施漫王云陆仁斌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乡镇心理健康

范卿泽李红霞李施漫王 云陆仁斌

(1.重庆市万州区委宣传部,重庆万州 404100)(2.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重庆万州 404100)

三峡库区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范卿泽1李红霞2李施漫2王 云2陆仁斌2

(1.重庆市万州区委宣传部,重庆万州 404100)(2.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重庆万州 404100)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三峡库区范围内5个区县30多个乡镇及街道的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三峡库区乡镇干部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成因;对策

乡镇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其执政效能,而且关乎乡镇干部的形象。2014年3月,受重庆市社会思想动态研究中心委托,万州区委宣传部组成课题组,深入三峡库区5个区县30多个乡镇,对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放纸质问卷500份,回收后剔除漏答、误答或明显呈规则形式等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63份,问卷有效率为92.6%,实地走访178人,召开专题座谈会9次,并和库区部分乡镇干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个案访谈。

课题组在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重点运用SPSS 15.0软件,采用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中发现问题,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描述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乡镇干部的心理与性别、年龄、工作时间、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如表1、2、3、4、5、6所示。

表1 心理健康与性别的关系

表2 心理健康与年龄的关系

表3 心理健康与工作时间的关系

表4 心理健康与教育程度的关系

表5 心理健康与婚姻状况的关系

表6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表

由表1可知,男性干部的评分比女性干部的评分要高,说明男性干部心理素质较低。

由表2可知,年龄段在31岁到40岁之间的干部评分最低,说明心理素质最好,其次是41岁到50岁之间的干部,心理素质最不好的是18岁到30岁的干部。

由表3可知,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的干部评分最低,心理素质最好。

由表4可知,本科及其以上的干部评分最低,心理素质最好。

由表5可知,未婚干部评分最低,心理素质最好。

由表6可知,463个乡镇干部,其中有301人心理健康状况正常,104人轻度不良心理反应,58人中度不良心理反应。

通过对三峡库区463个乡镇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干部的性别、年龄、工作时间、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等对干部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女性干部相比男性干部的心理素质较好,心理较健康。年龄在31岁到40岁之间的干部比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心理素质要好,心理要健康。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的干部的心理较健康。干部的学历越高,心理越健康,未婚干部比已婚干部以及离异丧偶的干部心理要健康。

(一)性别差异

男性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乡镇干部,且在个别项目上差异显著。

普遍观点认为,女性的心理健康可能更存在隐患,其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低。之前的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三峡库区乡镇干部群体中,男性乡镇干部除了偏执项目外,在其他各项指标上得分均高于女性(见表1)。其中,在躯体化项目上,男性得分与女性得分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抑郁项目上男性与女性呈现显著差异(P<0.05)。这充分说明——三峡库区男性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乡镇干部。

(二)年龄差异检验

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娱乐不平衡,长期下去,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处于不同年龄层,所拥有的物质条件,社交圈,以及关心追求的东西差异很大,那心理健康水平呢?差异检验的数据表明,除附加项目外,年龄的差异并未表现出来。在附加项目上,18~30岁组的分数最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年轻一代的乡镇干部在工作、生活、娱乐以及睡眠质量上更成问题,如不注意调整,将会有损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三)职务差异检验

副处及以上职务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科员次之,副科和正科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

职务越高,职权越大,是否意味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对SCL-90的各项指标进行职务差异的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七个方面在职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焦虑项目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恐怖项目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敌对和附加项目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呈现差异的项目上,副处及以上职务的乡镇干部分数最高,其次是科员,再次是副科和正科。与一般预想结果相反,职位更高,带来的是更高的焦虑感、恐怖感和不安定的生活作息。

(四)在本单位工作时间差异检验

工作时间不到1年组的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在管理工作上,对新进职工的心理关怀是所有单位的共识,那是否意味着新进职工真的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呢?在工作时间的比较检验中(表3),躯体化、强迫症状两个方面在本单位工作时间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其他项目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和强迫症状项目上,工作时间少于1年组分数非常显著地高于其他组。这说明——新进职工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

(五)文化差异检验

低学历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关注。

在乡镇干部群体中,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干部出身学历差异也很大,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进入到乡镇干部队伍中。这一部分人往往成了领导的“香饽饽”,生活是否习惯,工作是否顺利都成了管理工作的关怀重点。但本次调查却发现有另一部分被遗忘的群体。从一线工作中,扎扎实实地走到干部岗位上的老同志,学历不高,基层工作经历长。在比较检验中(见表4),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七个项目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敌对项目上,与其他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恐怖项目上,与其他组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五个方面,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所有差异显著项,高中及以下组分数均是最高,说明低学历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关注。

(六)婚姻状况差异检验

从整体上来看,已/未婚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已婚乡镇干部容易受家庭影响,出现短时期的思想行为、性格和情绪的剧烈变化,甚至是破坏性的变化。

对SCL-90的各项指标进行婚姻状况差异的比较检验,在精神病性项目上,已婚、未婚组呈现显著差异(P<0.05)。已婚组分数高于未婚组,其余项目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婚姻状态并不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但已婚乡镇干部受到家庭刺激,偶尔会在短时期内出现一些思想行为的困扰,甚至会表现出不合常理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歇斯底里、烦躁易怒、性格突变、毁物伤人、自残、自杀等。

(七)婚姻满意度差异检验

婚姻对于成人的重大影响不言而喻。本调查也得出了强有力的支持性结果(表8),所有项目在婚姻满意度上均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不满意组在总分、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八项上分数最高;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三个项目上,一般组分数最高。表明婚姻的质量强烈影响我市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水平。

二、对乡镇干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的描述可以看出:三峡库区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在部分群体,局部层面上仍存在严重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按共性问题成因与不同群体心理问题成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乡镇干部心理共性问题成因

1.焦虑与抑郁的成因。渴望晋升,政绩考核,问责制,工作繁杂,与家人两地分居,缺乏日常性的与亲人的沟通关心等导致焦虑与抑郁。

2.惶恐与丧失的成因。工作竞争,末位淘汰,群众评价,网络舆情,拆迁,移民维稳,经济发展,人际关系维护等,谨小慎微与创新工作的矛盾,煎熬乡镇干部。乡镇干部成了被上下两头挤压的饼。稍不注意就会丧失多年积累的工作价值,树立的良好形象,影响以后的工作开展和后续发展。

由于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需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压力,如果干部自身具有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将工作压力进行转化,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而有些干部的心理素质较差,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竞争压力,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容易诱发干部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到干部的良好发展[1]。

3.职业倦怠与前途迷茫的成因。多年乡镇工作成了“老板凳”,得过且过,混日子;即使正处壮年,觉得还是科员,上升到副乡长、乡长、党委书记是奢望。前程无望,日子单调,职业成就感降低,于是产生职业倦怠。但又不甘于平庸,更不甘于沉沦,而前路晋升通道狭窄,于是迷茫而无措。

4.强迫与敌对的成因。明知某些观念和行为不符合一个乡镇干部的身份与教养,却无力掌控,形成一种不自主的习惯性思维和行动,自己倍感痛苦,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但依然无法改变。总觉得别人针对自己,拒绝听取合理化建议和善意批评。形成敌对和强迫人格。在干部任用体制尚不完善的目前,乡镇干部为了改变环境,实现更大的价值,敏感多疑、紧张过度、嫉贤妒能等状态长期存在在一个人身上,就形成强迫与敌对的人格。

5.无能与封闭的成因。三峡库区乡镇干部不少来自农村,甚至来自外省农村,是一家人的希望和主心骨。但现实中,乡镇干部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有时需要强而有力的支持,但不少乡镇干部缺少这样的亲缘支持,他们感到势单力薄,显得无助;家人误解以为当了乡镇干部能帮家人解决不少现实的困难,殊不知乡镇干部不能如他们所愿,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形下,乡镇干部往往显得无奈和无能,内心充满苦痛。干一件事,常需要多部门配合,而权力有限,协调沟通很难办成事;工作完成得不好,又要受到上级的批评,乡镇干部常常在这种窘态下生存和工作,无能感被不断强化。地处乡镇,缺少朋友、家人的支持,心里有了困惑无法找同事倾述与化解,害怕被嘲笑被出卖,害怕显露出内心的脆弱与自卑,软弱与阴暗;同时更不愿向领导和心理机构求助,把心门封闭起来。所以患偏头痛、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的乡镇干部人数不少。

(二)乡镇干部不同群体心理问题成因

1.男性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男性乡镇干部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乡镇干部,尤其在躯体化、抑郁项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乡镇干部。在传统的观念中,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的心理素质要好,心理要健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由于男性面临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及工作责任,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等,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加容易出现心理的问题[2]。而本次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男性干部明显比女性干部的心理压力要大,情绪波动比较频繁,这主要是由于客观的性别因素导致的。

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东方社会文化中,男性是社会的中坚,家庭的顶梁柱。人们对男性的期望值高。而男性对自我的要求也高,肩负很多责任,因此,压力大。长期的压力,就会带来身体和心灵健康上的风险。研究数据表明:在公务员系统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家丑不外扬”的“耻”的观念,教导和强化了男性自觉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这一特性就导致男性乡镇干部在遇到负性情绪时下意识地将情绪压力转化到躯体上。

抑郁,以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还表现出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另外,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3]。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理想的报酬、不断升迁的可能是男性自信心、幸福感的重要的来源。但是,基层工作压力大、工作基础差、统筹权力小,使得很多工作运转起来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基层偏低的工资、飞涨的物价、乡镇简陋的工作生活条件、难以升迁的现实、同龄人在其他单位和领域取得的成绩和高报酬,诸如此类因素,让身处乡镇的干部悲观失望。

2.乡镇高、低职级干部的心理健康。副处及以上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值得关注。职级越高,管辖范围越广,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相对而言,付出的心理动能也就越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计生、综治、维稳、发展等等,哪样都要操心,哪样都要考核,动不动就一票否决,为表明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往往都要高职位的乡镇干部负责,甚至是“一把手负责制”,结果高职级的乡镇干部常常是成了身兼数职的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而问责制又像一把悬挂在头顶的利剑,让乡镇干部倍感焦灼,煎熬难耐。长此下去,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低职级干部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三峡库区低职级的年轻干部,有干劲和热情,期望着通过努力,获取更高的职位,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往往遭致不合作不理解,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地处乡村,文娱生活单调;人际交往封闭;看到老前辈就似乎看到自己以后几十年的生活,觉得无前途无奔头。低职级的老年干部混日子,坐等退休,对工作对生活缺乏热情。这两类人心态都严重失衡,失衡时间一久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3.新进人员心理健康。基层工作繁杂、工作难度大、工作地点偏远、待遇偏低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新进人员心理上的不适应,进而带来心理健康方面的风险。同时,新进人员缺少朋友等支持系统,其工作和生活上的很多困难和压力难以合理表达和纾解,随着时间推移,心理问题就容易形成躯体化倾向。

工作方式的不适应以及领导对新进人员过高的期望都会导致其出现强迫症状。

4.低学历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一些学历较低的干部在学历较高的干部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长此以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无法正常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致乡镇干部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容易影响到学历较低的干部的工作,不利于工作的良好进行[4]。

低学历组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七个项目上都与其他组有显著的差异,尤其在敌对项目上,更加显著。

随着公务员招录体制的变化,乡镇干部大多拥有大学学历,而低学历乡镇干部绝大多数年龄在48岁及以上,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这类干部一部分是当年国家采取招聘考试招考进来的,初始文凭为高中,他们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干着干部的活,端的是是农民的碗(自带口粮),为此,这类干部上进的最佳年华由于体制的原因被耽搁了;另一类是当年“接班”的,文化大多在初中或高中,由于是顶班,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工代干”,没有系统进修学习过。因此,低学历乡镇干部在工作和竞争中,晋升之路坎坷,挫败感强。个别的自甘落后,以致连电脑都不会使用。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局限,导致他们抑郁、愤懑。所以,这一部分低学历乡镇干部应成为心理关注的一个重点。

低学历不仅跟工作能力相关,更与个人心理调节能力相关。低学历干部在敌对项目上的显著表现,说明低学历干部在调节身心健康、环境适应性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长期累积,得不到解决,最后将会内化为心理问题,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5.近郊乡镇干部心理健康。在检验工作地点为近/远郊乡镇时发现,工作地点为近郊乡镇的干部分数更高,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在远郊,工作节奏相对慢,上班早点晚点关系不大;工作对象一般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虽然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但相对朴实本分,社会对其冲击较小,对乡镇工作一般持支持态度;由于在远郊,迎来送往的应酬和随时的抽查考核频率也比近郊的少得多,所以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人际关系简单心不太累。相反,在近郊,靠近城市,工作节奏较快,上下班考勤严格,压力较大;工作对象的文化等综合素质更高,工作难度大;离家较近,家庭对其要求更高;离城较近,无端应酬增加,耗时耗力费金钱;再加上有进城的可能性,内心的欲望极度膨胀……凡此种种,近郊乡镇干部心理压力比远郊的大得多,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6.婚姻满意度极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对三峡库区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干部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乡镇干部绝大多数是人在乡里,家在城里;工作在乡里,牵挂在城里。其配偶独力支撑家庭,让乡镇干部对家人充满愧疚;对孩子教育,由于地理因素,深感无奈无力。由于家庭的影响,容易导致干部的出现情绪反复无常,短时间内情绪波动非常大的问题,由于家庭纠纷,家庭不和谐以及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的争吵等导致的,进而使干部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5]。因此,针对于家庭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干部的心理问题,确保干部能够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7.走访和测评中,也反映了单身的年轻乡镇干部求偶难的实情。由于本地就业面相对狭窄,乡镇中的适婚男女绝大多数打工在外,而乡镇机关所在地,除了学校年轻人稍微多一点,其他单位年轻人极少。在有限的范围和极少的适婚人群中,要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十分艰难;把目光投向县城寻找,县城的女孩十分实际,嫌弃乡镇干部难以照顾家庭,收入也赶不上白领和小老板;至于那些通过公招到三峡库区乡镇工作的年轻人,求偶更加困难。

三、提高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一)组建心理效能机构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乡镇干部培训体系中增添干部心理健康相关项目和内容。

2.建立乡镇干部心理效能“加油站”——建立心理咨询室:个别辅导、购置心理放松设备、添置干部心理调节书籍。

3.定时定点定培训内容对乡镇干部进行心理激励和心理疏导。

(二)构建乡镇干部心理支持系统

1.组建乡镇干部QQ群和乡镇干部家属QQ群,利于乡镇干部交流学习,学习“助人自助”,让乡镇干部和其家属心理有归属,遇问题有同伴支撑。

2.组建乡镇工作指导小组,整合县乡资源,分条块指导工作,集思广益,提高乡镇干部工作效能,缩小因人而异的政绩差,整体发展,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增强乡镇干部的团队合作意识。

3.上级要加强对乡镇应急事件的干预培训和指导,以及应急事件后对乡镇干部的心理抚慰工作;加强对乡镇干部执政能力的培训;加强对乡镇工作的过程指导与监督,而不是事后的问责。

4.加强信仰教育。目前,三峡库区乡镇干部信奉看相、算命的大有人在。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幸福押注在看相算命上。缺乏起码的科学价值观。切实做好调查研究,把信仰教育讲到乡镇干部的心坎上。

5.创新乡镇干部晋升机制,帮助乡镇干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其前途迷茫和职业倦怠问题;让乡镇干部呈现积极有为的工作姿态;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让勤勉、踏实的干部享受与其奉献相适应的职级和待遇。切切实实让乡镇干部也享有中国梦,享有人生中出彩的机会,切莫因为制度设计,导致乡镇干部沦为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无机会群体”。

(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工作环境

1.上级布置一项工作,应作科学的考量和评估;上级要求乡镇完成的工作,应提供相应的工作流程并允许乡镇干部创新工作机制。这样,既让乡镇工作有范可依,又能激发起乡镇干部工作激情,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培训更新观念,帮助乡镇干部形成正向思维的习惯。通过培训,改变乡镇干部不合理认知,学会辩证思维,辩证看待体制中的不合理现象;正确应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建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培训,帮助乡镇干部认清自我。对人生作出正确的评估与定位,学会在身边、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正能量;学会开发自身正能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学会在工作中、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由此,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保持理性,作出正确的抉择。

(四)在社区和村镇设立流动调解室,吸纳心理专业人员参与调解工作

一方面,便于乡镇干部从繁琐的调解工作中抽离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减缓村民矛盾、干群矛盾,有利于和谐乡镇的建设,特别是城镇化建设,预想不到的问题肯定不少。乡镇干部不好沟通、不好去做的工作,也许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去做工作,效果更好。

(五)建立学习考察、交流锻炼制度

让每一个乡镇干部都有机会学习考察、交流锻炼,而不仅仅限于即将提拔培养的干部。开眼界也能开心胸。心胸一开,视野和思维就拓展了,乡镇干部就不会狭隘到紧盯本乡本县的某某位置而焦虑不安,而会有着更大气魄,更高追求,心理健康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

四、结 语

印第安的谚语说:“别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让人们普遍陷入一种不可解决的焦虑之中。乡镇干部作为国家机构中承上启下,面向基层的特殊群体,只有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挑战性日益突出的基层工作。重视乡镇干部心理健康,提高乡镇干部工作情商,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胡月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孙莹莹.农村党支部书记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来自武汉市102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0(4).

[3]袁罗牙.弗洛姆“社会心理分析”思想的理论来源述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4]钱素华,张光雄,闵卫国.关注四川省乡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对以四川省委党校新农村班为对象的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5]中共遵义市委党校课题组,韦生彬,许芳丽.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和谐心态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1).

(责任编辑:于开红)

A Survey Repor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Cadres’ Mental Health in Chongqing

FAN Qinze1LI Hongxia2LI Shiman2WANG Yun2LU Renbin2
(1.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Wanzhou District Party Committee,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2.Chongqing Wanzhou Senior High School,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of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 cadres’ mental health in over thirty towns and villages of five district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y questioning and interviewing.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general mental health of the cadres is soun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township and village cadres; 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 survey; reason; measures

B849

A

1009-8135(2014)06-0020-06

2014-07-10

范卿泽(1970-),男,河南新野人,管理学博士,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红霞(1968-),女,重庆万州人,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20-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乡镇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