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2014-06-27王歌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六省第三产业郑州

王歌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 450001)

郑州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王歌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 450001)

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综合实力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依次为武汉、郑州、长沙、太原、南昌、合肥,而郑州的“经济发展实力”排名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排名第三;“科教水平和产业结构”排名第六。可见,郑州的城市综合实力在中原地区省会城市中相对较强,但科教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竞争力落后,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拉大了郑州与武汉之间的差距。

郑州;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建议》,河南省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的思路来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崛起。中部要崛起,城市要先行,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城市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且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应对新经济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更好且充分地发挥城市的龙头作用,以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与快速发展。本文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进而明确了郑州市在中部城市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1 城市综合实力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

1.1 城市综合实力的内涵

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所具备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

从横向来看,城市综合实力是当前城市所聚集的要素的体现,它受要素总量和要素品质的影响。它不单单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还包括城市社会发展的程度、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现实情况。

从纵向来看,城市综合实力是城市所聚集的要素在当前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潜力的体现。综合实力强的城市应当具有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经济社会基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应当得到持续高效的发挥,以保持较为领先的城市综合实力[1]。

1.2 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子系统: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

(1)人口与劳动力。由人口规模、管理和利用、素质和结构3个二级子系统构成,下设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失业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5个指标。

(2)经济发展。由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经济效益4个二级子系统构成,下设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货运总量、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GDP增长速度、人均GDP、每万元GDP耗电、工业企业百元资金提供利税、每万元GDP耗水12个指标。

(3)社会发展。由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住房医疗服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社会治安5个二级子系统构成,下设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人均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燃气普及率、人均生活用电量、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科学事业费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每10万人交通事故件数、医院床位总数、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每10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所占比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比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等16个指标。

(4)基础设施。由交通、通讯、供排水及电力3个二级子系统构成,下设交通运输及邮电业增加值、平均每辆公共汽车运载力、邮电业务总量、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人均电信业务收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用电量、排水管道密度等8个指标。

(5)环境。由人口密度、投资、废物处理、绿化4个二级子系统构成,下设市区人口密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等9个指标[2]。

2 因子分析法的应用

2.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寻求这些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被称为公因子的不可观测变量,来表示基本数据结构。运用因子分析,可以从反映某些区域或城市综合特征的众多变量中提取几个主要的公因子,每个公因子代表一种重要影响,抓住这些公因子,既可以使我们能够分析出影响区域或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可观测的主要因素,又可以简化数据结构,确定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权重,从而计算出综合评价值[3]134-135。

2.2 SPSS因子分析的具体步骤

(1)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指标变量值组成城市竞争力指标量值;

(2)指标数据标准化,实现指标无量纲化,并消除部分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过大的弊端;

(3)确定主因子个数,计算因子变量的负载值;

(4)将主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城市在各个主因子上的得分,并以旋转后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城市竞争力的总体得分[3]123-143。

2.3 具体操作步骤

(1)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指标,如表1所示;各指标量值如表2所示。

表1 评价指标的选择

表2 2011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综合实力指标量值

续表

(2)将所选指标数据导入SPSS数据库,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提取方法,对其进行因子分析。

SPSS运算结果含有3个主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110%,也即,这3个主因子就可以解释所选取的26个指标变量86.110%的信息。此外,还可以统计得出如下结果。

表3 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表4 旋转的成分矩阵

续表

续表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4)可以看出: GDP(指标1)、财政收入总额(指标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4)、工业总产值(指标6)对F1的依赖性较大,这个因子衡量了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实力;百人拥有固定电话数(指标16)、百人拥有互联网用户数(指标18)、人均用电量(指标26)对F2依赖性较大,这个因子衡量了各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科学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标8)、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标9)、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指标7)则对F3依赖性较大,衡量了各地区的科教水平和产业结构[4]。

表5 公共因子得分表

根据上面的输出结果,再根据F=46.2896%* Fl+35.4491%*F2+18.2673%*F3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分值,如表6和图1所示。

表6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各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序

图1 中部六省综合得分柱状图

3 城市综合实力分析评价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综合实力总体得分排名依次为:武汉、郑州、长沙、太原、南昌、合肥,郑州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公共因子的得分情况为:经济发展实力(F1)的得分排名依次为: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人民生活水平(F2)的得分排名依次为:太原、武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科教水平和产业结构(F3)的得分排名依次为:长沙、太原、武汉、合肥、南昌、郑州。这说明,郑州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总体的经济实力,而相对较弱的是科教水平和产业结构,这也拉大了郑州与武汉之间的差距。

从表2可以看出,郑州市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42.89%,排在第4位,与武汉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说明第三产业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就郑州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上,而新兴产业比例偏低。新兴服务业也称现代服务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会计、法律服务等行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对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就业、提高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郑州市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较高,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房地产开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次有待提升。此外,郑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郑州市第三产业生产与服务的供给主要来源于郑州市以外的城市和地区,郑州市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缺乏有力的支撑,而且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现状也直接影响了郑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郑州市老工业区尤其是棉纺厂等的衰落,下岗职工和低收入人群增多,制约了郑州市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总的来说,郑州的城市综合实力在中原地区省会城市中是相对较强的。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其工业基础较好,在纺织、建材、机械、原材料和煤电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郑州市借此有利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以交通运输、商业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但由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竞争力落后,产业和产品结构层次较低,第三产业的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佳等状况,使得城市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郑州也存在着竞争上的不利之处。

[1]李怀建,刘鸿钧.城市竞争力的结构与内涵[J].城市问题,2003(2):14-15.

[2]张明林,傅春.南昌市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2):105-106.

[3]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系统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冯建中.因子分析在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4):85-91.

责任编辑:沈玲

Research on Com prehensive Strength Evaluation of Zhengzhou City

WANG Ge
(Business School,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This articlemakes ameasurement o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apital city of six central provinces by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the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ank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ities isWuhan,Zhengzhou,Changsha,Taiyuan,Nanchang and Hefei.However,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Zhengzhou gets the second place;people's living standard gets the third place;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swell as industrial structure get the sixth place.Therefore,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Zhengzhou is stronger,but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s lower,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poor,enterprise competition is lag and tertiary industry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which widens the gap between Zhengzhou and Wuhan.

Zhengzhou;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ity;evaluation index system;factor analysis

F292.0

A

1009-3907(2014)03-0322-05

2013-12-19

王歌(1990-),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六省第三产业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中部六省(湘鄂赣皖晋豫)公共图书馆联盟成立
梦启郑州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六省的省际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