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06-27赵树梅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竞争力建设

赵树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长春 130117)

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赵树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长春 130117)

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4个城市为切入点,论述了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概况,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积极打造东北地区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良好的城市宜商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的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加大东北地区城市信息建设力度。

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宜居城市;宜商环境

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当前创造价值并在未来仍能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是指城市在不断的竞争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及国家大力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形成更多的外部经济优势与更高的内部组织效率,从而更快、更多、更有效率地创造价值,获取经济剩余,并不断地为城市内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研究东北地区在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好地为促进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主要是以东北地区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4个主要城市为切入点,进而对东北地区的整个城市竞争力状况加以论述。

1 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现状

根据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的最新统计数据,将我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4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及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等3项城市竞争力评价的主要指标及8项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具体指标整理后得到表1、表2。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4个主要城市在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发展滞后现象。在综合竞争力指数方面,长春和哈尔滨竞争力较弱,沈阳和大连在全国排名情况较好,竞争力较强;在综合增量指数方面,4个城市的发展还比较乐观,证明这4个城市近几年发展的速度较快;在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方面,哈尔滨尤其落后,长春次之,沈阳和大连虽然稍好些,但在全国重要级别城市里排在后面,说明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综合效率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与可持续竞争能力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比较落后,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提高。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以上4个主要城市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非常落后,尤其是哈尔滨和长春,本身是省会城市,却并不属于宜居城市;哈尔滨在这方面的全国排名已经在200名以外,说明哈尔滨在人口素质、生活条件、政府投入和气候环境的改善方面尤其要加强;大连和沈阳在全国重要城市中的排名也比较靠后。

在可持续竞争力指数的综合排名方面,沈阳和大连情况比较好,长春和哈尔滨并不乐观,说明在4个城市中,长春和哈尔滨的可持续竞争能力亟待提升与加强。

在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大连在全国来看比较靠前,沈阳和长春次之,哈尔滨较落后。说明哈尔滨在企业表现、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需求方面还要大力改善。

表2 2012年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及各分项评价指标的具体状况

在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沈阳和大连做得比较到位,城市和谐发展,长春次之,哈尔滨很落后。说明沈阳和大连在政府善治、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方面表现很好;长春和哈尔滨在这方面要大大加强建设力度。

在生态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长春在前,大连和沈阳紧随其后,但哈尔滨在全国范围却是十分落后。说明长春、大连和沈阳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状况方面做得较好,哈尔滨十分落后,必须努力改善。

在知识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4个城市都表现较好,尤其是大连,已经进入全国前十名。说明4个城市在知识需求、知识投入和知识产出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改善工作。

在全域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大连和沈阳比较好,哈尔滨和长春落后,尤其是长春在全域城市化建设方面最为落后。说明长春和哈尔滨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与结构转换方面需要加强。

在信息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沈阳和哈尔滨相对好些,在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流方面做得较好;大连和长春落在后面,说明其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文化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沈阳做得较好,大连次之,长春和哈尔滨较为落后。说明沈阳和大连在客体的贸易、主体的交流、多元性与影响力和历史与现代的个性方面做了积极努力,长春和哈尔滨在这方面必须加大投入并加强建设力度。

由上述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多数城市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加以改善。本文主要探讨其中3个方面的问题并深入加以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 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 东北地区宜居城市建设的步伐明显滞后

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是指一个城市在能够很好地作为居民栖息之地的同时,也能最大化地使城市成为全体市民的个体创造以及分享幸福和发展成果的美好家园。在理想的宜居城市里,市民们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生活幸福、素质高尚。另外,宜居城市的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政府服务周到,使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宜居城市的考察指标主要包括一个城市的人口素质、生活条件、政府投入和气候环境等方面。

近些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建设老工业基地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在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方面,东北三省的城市整体水平很低,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尤其是黑龙江省,宜居城市的建设情况已经处于全国的最差水平。

以哈尔滨为代表的黑龙江省2012年的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5347,全国排名第32位,指数方差为0.00797,全国排名第16位。从黑龙江全省来看,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方面进入全国主要城市排名的前100名,而且其中有10个城市在全国排名为200名以后。以长春为代表的吉林省2012年的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也是较低,指数均值为0.31558,全国排名第27位,指数方差为0.00478,全国排名第6位。而且吉林省全省的各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排名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前100名,长春市只排在第134位,吉林市排在第171位,通化市排在第199位,其余城市排名均在全国主要城市的200名以后。辽宁省虽然在这方面稍好些,但是宜居环境优势不明显,在全国也只能处于中游水平。辽宁省2012年的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42961,全国排名第15位,指数方差为0.00547,全国排名第10位。其中的盘锦市全国排名第39位,沈阳排名第54位,大连排名第57位,辽宁省共有5个城市排名在全国前100位,而朝阳、葫芦岛两个城市排名在200名以后。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首先,东北地区城市在以人为本的城市内涵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许多城市在摩天高楼鳞次栉比、大型商场不断增多、交通承载量不断趋于饱和、娱乐设施不断涌现的同时,软件建设水平却没有同步跟进,城市文明建设的脚步远远落后了。比如豪华的建筑里面看不出文化的特色,宽阔的马路上行人乱抛垃圾,地铁的出口处小广告泛滥成灾等等。

其次,在城市逐渐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在生活条件方面,东北地区的城市普遍存在着人均道路面积少、用水普及率失衡、排水管道密度不够、房价收入比失衡、每万人商业连锁店数相对较少等问题。

再次,在政府投入方面,人均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来看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更加令人担忧,棚户区的改造虽然已经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开始进行,但路途仍然遥远,还不能给居民提供大量、适宜的商品房和保障房。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地下改排水设施建设不科学,遭遇暴雨时无法迅速将积水排除,致使街道被淹,危险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不便。

最后,在气候环境方面,近些年东北地区城市的环境治理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雾霾天气较以往显著增多,说明东北地区的城市环境建设缺位,相关部门对碳排放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2 东北地区宜商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偏低

宜商城市的考察指标主要指的是一个城市的企业表现、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及市场需求等,具体包括大企业指数、企业增长指数、企业经营指数、政府开办企业的便利度、企业税负、金融及商业服务状况等等。

黑龙江省在宜商城市的建设方面在东北三省中表现最差,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黑龙江省2012年的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1483,全国排名第29位,指数方差为0.01367,全国排名第16位。在其主要城市中只有哈尔滨进入了全国前100名,排在第51位,另外有7个城市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在200名以外。吉林省2012年的宜商城市建设水平也较低,其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2721,全国排名第28位,指数方差为0.02197,全国排名第22位。其中,只有长春市排名第32位,吉林市排名第104位,白山市排名第148位,其他城市排名均在200名以后,四平、松原、白城更是排在了250名以后。而辽宁省的宜商城市竞争力状况也仅仅是普通水平,在全国比较并不占有优势。辽宁省2012年的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31796,全国排名第15位,指数方差为0.01173,全国排名第11位。其中,沈阳和大连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8位和第29位,但丹东、阜新、铁岭、葫芦岛4个城市的宜商城市竞争力水平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中均排在了200名以外。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在企业表现方面,东北三省的大多数城市在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方面力度不够,企业改革不彻底,没有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计划经济的历史遗留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有部门利益的驱动,还有政府从前一直延续下来的习惯于用行政办法直接管理经济的做法等。其结果是东北地区城市中世界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企业增长率低下,缺乏自主经营权,横向经济联合的能力较弱等。

其次,在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由于传统的区域文化观念的影响,东北地区城市的投资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和制度创新方面还没有真正做到透明,比如如何更好地理顺政府与企业的财产关系,使之明晰化,如何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为更好地实施监督检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这些方面还都没有落实到位。由此导致东北地区城市的市场缺乏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活力,许多城市在金融、税收方面还没有更好的调整措施,整个东北地区城市的区域发展带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还没有形成适宜机构投资及企业投资的商业环境。

2.3 东北地区的信息城市建设水平整体落后

信息城市建设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流两大方面,其中信息交流主要考察的方面有一个城市的千人国家互联网用户数、千人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移动互联网覆盖程度及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综合指数情况;物质交流主要考察的方面有一个城市的公路交通的便利程度、航空交通的便利程度、铁路交通的便利程度、利用海运的便利程度等。

在东北地区的信息城市建设中,三省各级城市信息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都不高,尤其是黑龙江省处在全国的下游水平,其信息城市的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16707,全国排名第30位,指数方差为0.0194,全国排名第12位,整个黑龙江省内只有哈尔滨市进入了全国主要城市信息建设排名的前100名,列第34位,另外有8个城市排名在200名以后。吉林省的信息城市竞争力指数整体水平也不高,指数均值为0.21698,全国排名第26位,指数方差为0.00766,全国排名第2位。吉林省只有长春的信息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进入了全国主要城市信息建设排名的前100名,排在第53位,另外有4个城市排在200名以后。情况较好的是辽宁省,其信息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比较平衡,整体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辽宁省2012年的信息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30573,全国排名第15位,指数方差为0.00921,全国排名第6位。其中,沈阳和大连分别排名第21位和第50位,只有盘锦排名在200名以后。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东北地区的城市信息化地理位置不佳、信息化基础建设相比全国而言有很大差距。目前,东北地区许多城市在信息设备、通信网络建设方面与国内先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更大的差距在于信息内容的贫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城市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等还没有有效地实施。

其次,东北地区城市在大力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城市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没有及时跟上。由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信息的标准化,而如果没有信息标准化,就不能保证信息化,更谈不上建设信息化社会。可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在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大大加强。

再次,东北地区城市交通便利程度相比国内先进城市相对滞后,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跟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脚步。目前黑龙江省的铁路交通还大量使用绿皮火车,而且大多为慢车,即使是卧铺车从黑龙江的伊春等城市到达北京也要30个小时左右,无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另外,东北地区城市在交通、航空、海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于全国先进城市也远远滞后,还不能很好地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给人们提供便利。

3 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3.1 打造东北地区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3.1.1 塑造城市精神,加强城市内涵的建设

城市精神是综合凝聚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社会风尚、价值取向以及市民理念等诸多因素,人们对这些因素的精髓加以不断提炼与概括,然后用恰当的表述加以重新定位就形成了城市精神。但是要科学塑造城市精神,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尊重历史、立足现实、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原则。

塑造城市精神,强化城市的内涵建设,首先要在人文精神风貌上入手,从树立高尚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城市价值观抓起,从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抓起,出台相应规范,也要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传媒和其他舆论宣传部门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要在建筑风格、建筑文化、环境文化、园林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科技文化等方面打造出一个城市的特色,这样不仅会增强广大市民的自豪感,也会使一个城市的精神不断得到积累和沉淀,慢慢形成一种属于一个城市的特有的文化名片。越是有特色的城市,就越是世界的城市,就越让人过目难忘,日久怀想。比如,威尼斯的城市环境特色是与水相连,江南的城市杭州就可以突出烟雨迷蒙和秀美奇韵,东北的城市就可以与黑土地和冰雪相连。另外,科技文化对一个城市也尤其重要,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有传统的特色,更要跟住时代的节拍,将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的科技相结合,才能使一个城市不断地让人感觉到新意盎然,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3.1.2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东北地区城市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保证城市居民可以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首先,东北地区城市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为这些居民提供城市住房保障。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企业转轨与转制等因素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而且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众多,这些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不仅日常生活来源不足,生存的空间环境也比较恶劣,因此这部分群体急需政府来扶持。另外,城市政府部门也要不断加大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改造,棚户区作为东北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早日得到解决。

其次,东北地区城市还要认真抓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及意义与地上基础设施一样重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例如,我国城市的下水井盖大多没有装上防盗及防坠网,一旦有人不慎落入下水井就会危及生命,2013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市民不慎坠入下水井伤亡的案例并不少,教训十分惨痛。另外,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还直接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城市的地下管网做到科学排布,不仅有利于地下水利的疏通和地下线路的铺设,而且可以使城市内树木的地下根系得到良好通风,这对城市环境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这种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中就已经使用,因此我们应借鉴古人的智慧,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加科学合理。

3.1.3 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与生态环境

东北地区城市的政府部门要不懈努力减少城市碳排放量,打造低碳环保的东北地区的环境友好城市。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在城市的交通管理、人均绿地面积增加、生活垃圾处理、地表水质治理等方面不断采取强化措施,同时还要求政府部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服务大众的意识,并与广大市民一道努力使东北的城市不仅日益繁华,而且日益环保和美丽。

3.2 建设良好的城市宜商环境,提高城市的创新支撑能力

3.2.1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要使发展城市绿色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政府部门和企业充分认识到绿色经济对城市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看到绿色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相关部门要在政策和财政、税收、金融等制度上,积极扶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东北地区城市内企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各级各类城市政府部门在引导辖区内企业不断追求更好的自身发展和更高的商业利润的同时,更要引导企业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地使用城市资源,注重社会效益。还要重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企业与公众之间沟通与交流时的心理效益,并努力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能够同时得到良性发展。

3.2.2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提升城市创新支撑能力

首先,东北地区城市政府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关于扶持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大力支持辖区内企业不断、持续地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并使各企业在改革中真正做到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彻底清除企业内部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思想,鼓励辖区内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并做到有计划地增加上市企业数量,提高企业的经济增长率,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东北地区城市相关部门还要采取措施鼓励辖区内企业大胆创新,既要不断完善公共技术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自身科技创新的投入,也要给企业创造一个不断优化的、宽松的外部投资环境,适当加大财政对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扶持力度。另外,也要充分发挥城市内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带动作用,更要在城市内的各企业、各单位积极培养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企业家精神,这是一个城市和城市内企业及其他单位能否真正具有创新理念及意识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好上述工作,东北地区城市才能更好地进行城市自主创新的其他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城市的创新支撑能力。

再次,还要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能力。东北地区城市可以由政府出面牵头,与其他先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南京等的企业搞横向的经济联合,利用先进城市企业的先进技术与东北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相结合搞经济合作,从而不断提高东北地区城市企业的科技水平。3.2.3不断强化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

由于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在建设城市宜商环境方面的整体表现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因而各级各类城市政府部门要不断地强化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加大力度在城市内营造更好的企业投资环境。

在强化政府服务方面,不断采取方便企业的措施,使企业在与政府沟通及交流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广泛地开通政府部门一站式办公模式,适当减轻企业税负,给企业以更大力度的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支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同步提高,也使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在强化社会服务方面,除了强化原有的服务框架体系,即为城市设施建设服务、为企事业发展服务、为居民生活服务及为城市科学文化普及教育服务等服务内容外,在目前形势下还要增加为城市弱势群体服务及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两大方面的服务内容。首先,为城市弱势群体做好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我们的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非常急迫的任务,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势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东北地区各级各类城市务必增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社会意识。其次,由于东北地区城市危机预警机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一定要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做法,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危机预警机制,以应对不时之需。既要在群众中开展广泛的防灾、减灾培训、宣传、演练等实际工作,也要在城市内的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使其充分重视城市危机的公共预警工作,还要切实采取措施,消除城市危机与灾害形成的隐患。此外,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信息收集系统,以便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危机的实际情况。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城市公共危机处理程序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相关地方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城市危机的认定程序和认定条件,也可以明确危机发生后的处理手段和法律责任。

3.2.4 不断扩大市场需求

在东北地区许多城市里,普通居民收入仍然较低,贫富差距仍然很大,除了几个主要城市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的市场需求状况较旺盛外,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消费率偏低,不足以带动消费经济与时俱进地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不断扩大城市的市场需求,不断地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拉动消费。首先要考虑如何增加城市普通居民收入,其次要考虑如何促使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再次要考虑如何更好、更积极地发展消费信贷。另外,还要采取措施扩大就业,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更要把拉动东北地区城市内需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并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东北地区的市场需求,从而促使消费需求得到良性发展。

3.3 加大东北地区城市信息建设力度

3.3.1 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明确树立信息城市化的建设目标与思路

在东北地区信息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虽然大多数城市早就提出了要加快信息发展的口号,但实际应用措施不多,付诸于实践的就更少。在今后的发展中,各级政府部门只有真正做到持续关注当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盲目跟风,切实制定信息化建设具体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采取可行措施给以大力支持,才能真正提高信息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率,才能使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3.3.2 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打造信息城市建设的创新技术支撑体系

当前形势下,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许多先进城市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撑力量,东北地区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落后,因此必须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不断引进和开发新的创新技术。在具体的贯彻执行中,地方城市政府不能只挑选所谓能够体现政绩、见效快的面子工程,也不能光侧重于利用国外已有的先进成果,而要加大投入,推动城市内部的创新技术及高端技术的研究,增强信息化发展的后劲,使本地关键的核心技术成果能够实现有效转化。

另外,要不断强化城市信息标准化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保证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体实施时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信息化标准,拟定东北地区城市信息化的自身标准,以不断促进其信息标准化建设。还要建立和完善城市信息标准化的监督机制,以保障信息标准化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信息城市的创新技术建设打好必要的基础。

3.3.3 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个城市创新人才和技术的开发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品质,这是城市信息竞争力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因此东北地区信息化建设要想搞好,相应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引进是关键环节。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城市信息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且还要建立起不同层次和结构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同时,还要鼓励当地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高等大专院校以及企业内部不断进行信息人才的培养和自主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运用和转化,提高城市信息技术的创新水平。

3.3.4 建立信息化城市建设的长效政府管理机制

由于信息化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一个城市的诸多方面,如城市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社区管理、教育等,东北地区城市若想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要建立起一个综合的政府统筹机制,依靠这个机制来推进和协调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地方法律、法规,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相配套。另外,东北地区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还必须得到各级城市领导的大力重视,否则也会阻碍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只有城市政府部门管理做到高效,才能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实施到位,才能使东北地区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向前推进。

[1]甘新.问策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1-90.

[2]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3.

[3]金凤君.东北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3-173.

[4]屠启宇.国际城市发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82-256.

[5]潘家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4-260.

[6]王亚南.中国中心城市文化消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58-92.

[7]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9-94.

[8]张晓明.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40-267.

[9]陈佳贵.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1-98.

责任编辑:沈玲

Problems of Cities Competitiveness Promotion in Northeast Area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ZHAO Shu-mei
(Humanity and Administration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Taking Shenyang,Dalian,Changchun and Harbin as a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in northeast areas,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enhancing urban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auses,and on this basis,it puts forward solutions,namely,actively building people-centered livable cities;constructing a good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business;continuously improving urban ability of innovation support;enhancing c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northeast areas.

northeast area;urban competitiveness;livable city;city suitable for business

F299.27

A

1009-3907(2014)03-0294-07

2014-01-15

赵树梅(1968-),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竞争力建设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日本竞争力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