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探析
2014-06-27于国政
樊 华,于国政,孙 博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
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探析
樊 华1,于国政1,孙 博2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
基于经济关联性将23个邻国划分为中国周边国家范围,运用2008—2012年国际贸易额数据(基于HS分类法),采用权重分析法计算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的主要商品类别,进而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的地理方向现状、时序演进机理、时序演进现状以及演进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的三大类主要商品分别为第16,5,11类;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各有特点,但目前仍以经济规模较大国家为主;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时序演进机理主要有生产力的进步、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以及联动效应;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呈现以国家经济规模为基础的逐级分散特征.
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
中国地处亚太关键地带,周边众多邻国与中国唇齿相依,中国的绝大部分国家利益也集中于周边国家.在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之后,中国与周边国家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增长点,也形成了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最有潜力的区域.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依托[1];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不仅是商品贸易规模最大的商品,同时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商品[2].本文利用2002—2013年海关统计年鉴中中国对外贸易额数据[3],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地理方向的时序演进,从而揭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的未来走向[4].
1 中国周边国家范围的划分
中国的陆邻国家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除既是陆邻国家又是海上邻国的国家之外,中国的海上邻国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周边国家”尚没有明确的界定,主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将海陆邻国作为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这是一种较为直接但应用性较小的界定方法[5].
二是将中国的海陆邻国以及“东盟”中其他成员国作为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此种界定方法在经贸统计中较为常见.
三是中国“大周边”理念.所谓“大周边”是相对传统周边而言的范畴,传统周边指的是与我国在领土、领水、领海上有直接接壤的国家;而“大周边”的含义更具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它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立体概念.在这个概念中,既包括与中国直接相邻的国家,也包括那些虽然不直接接壤,但却与中国有着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或力量,它们可视为中国周边的延伸[6].
本文采取上述第二种范围划分,首先,此种划分方法是地理学界及国际经贸学界普遍认可及采取的界定方式;其次,仅以相邻国家作为中国周边国家范围过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快速传播的当今社会研究;再次,第三种方法理念较为新颖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范围确定因人而异,不确定性较强,且目前在学术界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
2 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的选取
采用权重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以2008—2012年商品进出口额作为基础数据,将进出口额进行分级并赋予权重,针对每年权重不同计算得出每年、每类商品的评分指数,根据每类商品5年评分指数加和进行主要商品的选取.此选取方法的优点在于,年份权重能够更好地体现不同年份对于商品评分指数的影响;不定因素在于,权重的指定受个人主观认识的影响较大.对于商品种类的划分,基于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原则,根据中国海关进出口规定的商品分类标准(HS编码)将中国与周边国家进出口商品划分为22大类.
2.1 参数设置
根据HS商品分类,设类数为i,第i类商品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百分比设为Xi,f(Xi)为Xi对应的权重化数值(将固定范围的Xi值赋予与权重相对应的数值便于后续计算),则Xi≥0.3,f(Xi)=100;0.2≤Xi<0.3,f(Xi)=95;0.1≤Xi<0.2,f(Xi)=90;0.05≤Xi<0.1,f(Xi)=85;0.02≤Xi<0.05,f(Xi)=80;0.01≤Xi<0.02,f(Xi)=75;X<0.01,f(Xi)=70.
设j为年份,年份影响系数为Yj,则Y2012=100,Y2011=95,Y2010=90,Y2009=85,Y2008=80.设商品权重为α,年份权重为β,权重为两者对主要商品选取的影响程度,则α=0.9,β=0.1.
2.2 商品评分指数
商品评分指数(commodity marking index,Icm)计算公式:Icmji=αf(Xji)+βYj.
2.3 计算结果
综合计算Icm1~Icm22分别为359.5,386.5,359.5,382,449.5,427,422.5,364,364,364,431.5,382,382,359.5,431.5,490,409,418,359.5,391,359.5,359.5.根据商品评分指数计算结果,主要商品选取根据顺位排序选择商品评分指数前三位的商品.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进出口主要商品为: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第5类(矿产品),第11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3 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现状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把一国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7].
根据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数据,周边国家中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其中,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无论是在贸易规模还是在贸易战略上,长久以来一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8];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作为南亚以及东南亚中主要的中国外贸方向具有共性大于个性的特征[9],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共性更高;而哈萨克斯坦作为我国能源进口的结点、巴基斯坦作为区域内与我国利益冲突最小的国家,其战略意义明显高于规模意义.
3.1 第16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
在周边国家中,我国第16,5,11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差别较大.第16类商品出口地理方向以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和俄罗斯为主,进口来源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为主,其中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第16类商品作为我国对周边国家的优势出口商品,尽管从日本和韩国的大量进口致使总体进口大于出口,但在多数周边国家中仍以出口为主.中、日、韩、新、马、泰均是本区域中第16类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由于各国优势产品的差异致使中国与五国的贸易规模在本区域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对日、韩、新三国本类商品的进出口大部分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导,即同类商品中质量差异化的商品贸易.在资源禀赋的决定下,对上述三国我国以进口高质量产品出口低质量产品为主.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在第16类商品贸易中也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与之前三国的区别在于与马来西亚是均衡的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共存,而与泰国则是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见表1)[10].
表1 中国对周边5国第16类商品进出口额亿美元
3.2 第5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
2008—2012年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矿产品贸易在中国矿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变化幅度较小,出口比重略有下降,进口比重较为稳定,但其战略地位却愈发凸显.周边国家中中国矿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其中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都是以通过管道对我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1].石油与天然气是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约占我国从俄进口本类商品总额的90%.在本类商品中,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石油产品,韩国虽然没有丰富的石油储备,但其炼厂产能极高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石油成品加工国.印尼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中国从印尼进口以第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和第26章(矿砂、矿渣及矿灰)的产品为主,其中印尼连续几年成为我国煤炭第一进口来源国,也是我国最大的镍矿石和铝土矿原矿的进口国.但印尼国家本身对矿物燃料需求较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放开煤炭出口其持续性较差,在原矿出口方面印尼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限制,所以可以预计印尼对我国的矿产品出口长期前景并不看好(见表2).
表2 中国对周边4国第5类商品进出口额亿美元
3.3 第11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
第11类商品总体上以我国向周边国家出口为主,除印度和巴基斯坦外,我国的出口均大于进口.在周边国家中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越南、韩国、印度与俄罗斯,主要出口方向为日本、越南、俄罗斯、韩国与印度尼西亚,主要进口方向为印度、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和越南.我国对日本、韩国以出口服装和衣着附件为主,进口以化学纤维品为主;对越南以出口服装、针织品和棉花为主,同时棉花也是主要的进口商品;对印度以出口工业纺织用品为主,进口以棉花为主;对俄罗斯以出口服装为主,进口极少.整体来看,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仍是中国的优势商品,其中以服装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但由于近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在纺织服装业方面发展迅速,导致中国出口规模相对下降(见表3).
4 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分析
4.1 演进机理
4.1.1 常规机理
演进机理是指事物或现象发生变化所遵循的规则和原理,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机理是在贸易中商品来源和去向随时间发生序列性变化的原理以及变化规则.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与国际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所遵循的规则是相同的,都是生产力的进步以及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表3 中国对周边5国第11类商品进出口额亿美元
生产力即产生价值的能力,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生产力的进步可理解为两个层次:宏观上,是指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有所提升,如新技术的产生使原矿的可使用率提高、或使运输设备速度加快等;微观上,可认为是发生贸易行为的各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如新技术的应用使产品成本下降等.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打破着贸易各方的动态平衡,也推动着各国商品贸易地理方向不断发生变化[12].
作用与反作用原理是指一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收到另一物体对其产生的反作用力,这一原理引申到国际贸易中表示一国(地区)通过政治、政策、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对另一贸易方产生影响的同时也收到另一贸易方的影响,因此影响既是相互的也具有连锁反应[13].国家(地区)间不断的影响与被影响,也注定了各国商品贸易地理方向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逐步演变再由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在短时间内亦可改变国家商品贸易的地理方向.
4.1.2 联动效应机理
除生产力进步以及相互作用原理之外,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区域内联动效应的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区域,区域内任何个体单元(国家或组织)间的关系都会对区域整体产生影响,同时又通过区域进行大共享,进而间接影响到其他个体单元[14].所以,我国与周边某一国家商品贸易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两国的各方面联系,还受到区域内部其他国家间关系的影响.这种联动效应在地缘经济方面体现的相对较为复杂与隐晦,在地缘政治则更为凸显,如中国在钓鱼岛争端激化之后南海争端又再度升级,这其中就受到了联动效应的影响.
4.2 演进特征
4.2.1 第16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演进特征
根据2001—2012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数据,对中国与周边23国第16类商品的贸易规模进行排序可知,12年间中国与周边23国第16类商品主要贸易地理方向一直以来较为稳定,进出口贸易伙伴前五位变化较小.日本位居首位,但其贸易增速在周边23国中处于较低水平;韩国位居第二,增速为中等偏上;中国与印度、越南、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和文莱的贸易规模增速很快(根据进出口总额增幅和国家GDP、人均GDP进行衡量,下同).在周边国家,中国的出口贸易伙伴中印度和俄罗斯取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前五位,其中印度、俄罗斯和越南发展较快;在进口的主要贸易伙伴中,菲律宾取代新加坡成为前五位,中国从越南和印度进口额增长较快而新加坡相对增长较为缓慢(见表4).
表4 中国与周边国家第16类商品贸易规模排序
4.2.2 第5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演进特征
2001—2012年,中国与周边23国第5类商品的贸易地理方向变化较大,2012年前五位贸易伙伴与2001年相比,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已经取代日本和印度进入前五位,特别是俄罗斯已经成为首位贸易伙伴.在贸易规模上,俄罗斯由2001年的第7位跃升至2012年的第1位,发展迅速;此外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蒙古、老挝和巴基斯坦增长迅速.中国对周边国家第5类商品的出口规模相对较小,主要贸易伙伴变动不大,周边23国中出口金额增速较快的国家有文莱、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蒙古.中国从周边国家第5类商品进口的贸易地理方向相对出口变动较大,与2001年相比,原前五位贸易伙伴中韩国、新加坡、越南和印度所占份额均出现下降;2012年前五位进口贸易伙伴由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代替除韩国外的其余三国.周边23国中,中国进口第5类商品的金额普遍出现上涨,其中增长较快的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菲律宾、朝鲜、老挝和巴基斯坦.中国与俄罗斯第5类商品贸易规模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和矿产品大幅增加,而中国向俄罗斯的出口额虽然也有所增长但幅度较小(见表5).
表5 中国与周边国家第5类商品贸易规模排序
4.2.3 第11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演进特征
中国与周边国家第11类商品的贸易地理方向整体上变化相对较大,虽然日本、韩国和俄罗斯仍为主要的贸易伙伴但所占份额逐渐减少.与2001年相比,2012年越南和印度成为前五位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对越南的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第11位跃升至第2位;此外塔吉克斯坦、不丹、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阿富汗、文莱6国的进出口额增速也较快,而日本、韩国、新加坡三个早期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规模的增加却最为缓慢.中国对周边国家第11类商品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与进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较为相似,越南升至第二位出口贸易伙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不丹、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越南的出口额增速较快,而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增长较为缓慢,尤其是蒙古还出现了负增长.中国从周边国家第11类商品的进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较小,多数国家增长速度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尤为突出的是我国从印度进口第11类商品规模增速较快,2012年取代日本成为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首位进口来源国(见表6).
表6 中国与周边国家第11类商品贸易规模排序
5 演进发展预测
由于2001年及2002年中国与个别国家的贸易数据缺失,因此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分析以2003年至2012年的数据作为基点,通过在进出口总额中各国所占比例添加趋势线,运用线性公式:
y=αx+β(式中:x为年份;y为x年某国进出口额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α与β分别根据2003年至2012年数据计算获得)预测2017年、2022年、2027年以及203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该预测完全依据进出口额数据并未将其他诸如地缘政治、国家经济规模等影响因素作为考量指标.
根据数据分析,未来20年间我国与周边国家第5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变化较小,由于其与各国矿产资源息息相关,因此从趋势预测上看主要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于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几个国家;第11类商品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经济较发达国家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将逐步被与我国产业结构更为相似的发展中国家所替代,这也是由我国与周边国家第11类商品进出口贸易中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造成的;第16类商品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日本的地位逐步下降,韩国将取代日本成为首要的贸易伙伴,且其所占份额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增速逐步降低,而前5位贸易伙伴中日本和新加坡将被印度和越南取代(见表7).
表7 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发展预测
6 结语
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三类商品分别为第16类、第5类和第11类商品,目前,第16类商品的贸易地理方向较为分散,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和俄罗斯;第5类商品的贸易地理方向相对集中,与各国矿产资源储量相关,主要贸易伙伴为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周边国家第11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较为平均,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越南、韩国、印度与俄罗斯.
在国家、地区间联动效应的作用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三大类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均历经了由高度集中到迅速分散、再到缓慢分散至分散停滞的过程.分散停滞的主要原因为国家经济规模有限,当达到国家经济最大承载力时国家间贸易就会出现瓶颈.中国与周边国家第16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分散速度较快,但由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规模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因此主要贸易伙伴一直较为稳定.中国与周边国家第5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已经趋于稳定,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贸易伙伴国是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周边国家第11类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变化较大,中国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贸易规模发展较快,这是由于上述国家自身纺织业的迅速发展.针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我国应提高对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我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潜力,积极调整对外贸易策略、制定相应政策,促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贸易呈现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
[1] 樊华,王肇钧,孙博.中国对周边国家出口商品空间格局探析[J].地理科学,2013(12):28-83.
[2] 张蕴岭.把握周边环境新变化的大局[J].国际经济评论,2012(1):9-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海关杂志社,2002,2013.
[4] 夏岩磊.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变化的合理性[J].统计与决策,2012(23):91-94.
[5] 钱洪良,杨光海.中国和平崛起与周边国家的认知和反应[M].北京:军事出版社,2010:105-131.
[6] 阮宗泽.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大周边环境[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6071-2.html,2005.
[7] 黄森才.国际贸易地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9.
[8] 樊华,王肇钧,程淑佳.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趋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3(3):57-61.
[9] 陈文慧.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现状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11):93-97.
[10] 姜文辉,郑慕强.浅析东盟五国的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演进[J].东南亚纵横,2011(2):27-30.
[11] 何政泉,胡志荣.中国对外石油安全的战略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2(11):45-48.
[12] 彭徽.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逻辑: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J].国际贸易问题,2012(2):169-176.
[13] 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3):117-121.
[14] 崔日明,张志明.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驱动机制研究[J].亚太经济,2013(4):116-120.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main commodity trade geographic direction of China and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FAN Hua1,YU Guo-zheng1,SUN Bo2
(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Jilin Northeast Asian Reasearch Center,Changchun 130033,China)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key region of Asia-Pacific,many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mutually dependent on each other,and most of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 is also focused on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After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in 2008,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became the growth point to drive the world economy recovery,are also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and the most potential area in the world.Based on the economic relevance,the paper divided 23countries into the scope of China's surrounding countries,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data from 2008to 2012(based on H.S classification method),adopted the weigh analysi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main product category of commodity trade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and analyze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in commodity trade geographic direction,the temporal evolution mechanism,temporal evolution status quo and evolution predic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The result shows,firstly,three types of main product of commodity trade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are class 16,class 5,class 11respectively;secondly,the trade geographic direction of main commodity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 2012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it is still given priority to the larger economies;thirdly,the temporal evolution mechanism of main commodity trade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mainly consist of progress of productivity,action and reaction principle and linkage effect;last but not the least,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main commodity trade geographic direction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gradual dispersion on the basis of country's economic size.
surrounding countries;main commodity;trade geographic direction;temporal evolution
F 119.9 [学科代码] 790·19
A
(责任编辑:方 林)
1000-1832(2014)02-0144-07
10.11672/dbsdzk2014-02-027
2013-1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130).
樊华(1984—),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经贸地理与地缘经济研究;通讯作者:于国政(1957—),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经贸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