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去画

2014-06-27王清健

书画艺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原笔墨精神

王清健 河南商丘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理事、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美协中国画人物画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书画院学术委员、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商丘市美协名誉主席。《绿遍祖国》1980年入选金军美展,《长白山人》1990年被中央美院收藏,《大红枣》1997年入选全军第九届美展,《春浓》1999年获河南省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学术一等奖,《荷梦》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2000世界和平艺术大展银奖,《戏迷》2001年获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河南省美展一等奖,《农家喜事》2002年获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秋高岑上行》2003年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暖冬》2004年获河南省第十届美展金奖,《守望家园》2006年获全国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奖,《村戏》2008年获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奖。2008年作品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首届中国(郑州)水墨艺术双年展。2004年应韩国美术馆邀请,赴韩举办中国画联展。2002年后在湖南长沙、广东、山东等举办个人展。出版《王清健中国画集》《大河风·名家卷·王清健》及合集多部。

艺术源于生活,创新来自灵感。在多年来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我是1975年的下乡知青,在豫东一个偏远的小村插队两年。两年的时间虽说短促,但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是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娘大嫂们教会我耕地犁田,收麦扬场,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冷了,他们嘘寒问暖;病了,累了,他们端水送药,关怀备至。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贫,条件艰苦,但是,他们的那种淳朴善良、厚道、乐观豁达,让人感到人生中的那种温馨。

在城里上学时,受父亲工作环境的影响,我喜欢上了画画,学画了素描和色彩写生,没想到在“广阔天地”锻炼时派上了用场。我闲暇时就找个老乡盘腿一坐画张头像,或背着画箱到村头田野写生。公社领导看我有绘画特长,经常抽我到各村去画计划生育宣传画、用电知识和墙报壁画等,使我从中提高了画技,并且有了几个非常要好的乡下朋友。

两年的下乡插队生活,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使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得到了更好的锻炼。那一张张淳厚的脸庞,一双双诚恳的眼神,时时在我脑海里浮现,激发我的创作热情,不画出来就像欠他们什么。不然的话,有愧于这个时代,有愧于我心。

后来我从部队美术创作组转业回到家乡,在当地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与村民们联系的机会多了。老乡们进城时还顺便带些红薯,小米之类的土特产到我陋室小叙,谈笑风生,共话当年。兴致来了,找一个小店一坐,点几个小菜,喊两瓶老酒,对杯畅饮,开怀大笑,其乐融融。他们酒酣时爽朗的笑声以及他们高声大嗓,底气十足的话语中,更加激发了我要用画笔来表现身边这些活生生的、可敬可爱的中原农民的创作欲望。这些土生土长的众乡亲就是我取之不尽表现素材!

这一时期,我先后画了《烤白薯》《戏迷》等作品。画作完成后,我的心绪沉静了下来,好像情感找到了归宿、精神找到了家园。

多年来,我一直痴迷于表现中原豫东农民,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以水墨表现为主,深入研究传统绘画中的文化精神内涵,将中国绘画历代名家名作与西方名家名作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对比,找出差异。更加坚定了对中国水墨写意精神的追求。在面对村民写生时,往往是先沉静思索,调整情绪,酝酿情感,待到激情饱满时方下笔。一笔下去,如大河奔流,肆意纵横,心情痛快酣畅。形在笔墨表现中自然流露,笔墨在形的把控中自由运行。幻化出无尽的变化,凸显出写意精神的正大气象。对中原人的崇敬,对笔墨本体语言的追寻,使我情感激越得到了宣泄,个性在纸素上张扬。

3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表现当代农民精神风貌和地域特征,不但要从笔墨表现上有新的突破,更要从精神内涵、思想深度上挖掘。写意人物画凸显写意精神,文化内涵,是研究的着力点。这是在前行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更是对写意精神的弘扬。时下流行媚俗、矫揉,机巧,市场左右下伪艺术盛行,而我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理念,立定精神,不为所谓的先锋潮流所蔽,保持以盛赞中原农民的精神为源,写照中原人的平常生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生发清澈。这一时期创作了《寒来暑往》系列,《醉秋》《春韵》等表现豫东乡土人物的作品,就是成果。这批作品贴近生活,展出后,令人倍感亲切。

我手写我心,艺术在创新。在艺术表现上,我努力追求独立的个性,以大开大合的构图,恣肆纵横的笔墨,特别是线的运用上,强化书法用笔,行笔自由奔放,拖、顺、逆、擦并用,干、湿、浓、淡齐下,得到业内人士及观众认可。

艺术实践是一个长期修炼渐悟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断调整,逐步深化,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把握艺术品位,提高鉴赏力,具备系统的理论修养,是一个画家在探索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养。水墨人物画要达到形神兼备,准确传达出情、趣、韵、意,要求作者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还要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崇敬。

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特殊性在于,它要求有较高程度的形似,而形似又对笔墨的自由发挥有较大的限制,这是一种两难的境地。在写生过程中,对造型把握,人物特征,性格开掘提炼,是对画家的考验。造型准确是基本要求,而形准的趣味性表现性是作者艺术修养的体现,也是画家在表现风格、个性语言形成的过程中有意而为的。我在画中原农民时着力体现的是当代人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他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是我的兴趣所在,也符合中原人朴素、淳厚的性格特征。东北人的大气张扬,西北人的粗犷浓烈,南方人的温和婉约,在中原人性格里都有,但他们的表现是内敛的,是中庸中正的。我在造型及笔墨的把握上,是紧紧围绕这一个点深入探究的。夸张蕴含在内敛的含蓄之中,张弛有度,由内向外的散发,形成亲和,平实的表现语言。

画家风格的形成,是靠长期积累由渐修到顿悟的过程,不是刻意模仿而故意造作,画家情感世界的丰富,生活的感悟,文化修养的积淀,机巧的锤炼,决定了作品的品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弱化体积与三度空间,适度调整平面性,给笔墨自由的发挥,造型上简约变化。将明暗光影的素描塑造转变化结构素描,线性素描的表现,更具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念,墨块的发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力度,苍茫韵泽,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整体感、节奏感的控制具有现代性。

我力图远离概念化笔墨法则,得心应手虽能使画面语言技巧纯熟完美,但它能束缚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个性发挥。我在努力寻觅着心中的艺术天性,体现出对物象造型中自然流露产生的笔意墨韵,这,正是中国文化中的正大气象。

生活中,中原农民兄弟给了我素材、激情和灵感。他们朴实的话语和关怀触动我一生的心弦。作画30余年一直在创作上努力表现他们,画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画他们的质朴、和善、坚强、厚重与忍耐。于是,我经常提醒自己:你做到了吗?

猜你喜欢

中原笔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拿出精神
笔墨厨神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