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合力育人
2014-06-26李菲
李菲
实施成效
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内涵,拓展了教育职能,激活了教育潜力。全市涌现出一批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等特色学校;涌现出一批爱心团队、助学团队、环保团队、文艺文化团队等学生组织;涌现出学业优秀、品质高尚的道德模范群体,高考前夕捐髓救人的高中生张文驰、休学侍母的大学生程威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实施背景
信息网络和独生子女时代,学校的教育对象越来越表现出自我中心、逆叛心理、文化认同趋异现象;人口异动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学生显现出性格封闭、心理多变和个体多样性特征。单一的学校教育职能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力所不逮,不能承担现代教育的全部职责。
创新内容
开发部门教育资源。注重开发和利用好部门教育资源,为育人所用。一是与市文明办联合,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襄阳市襄州区建立了以李运生为导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为农村留守儿童开辟了课外活动天地,打造未成年人接受心灵洗礼的家园。二是充分发挥市妇联作用,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2012年纳入政府十件实事,由政府出资,五年建1000所爱心服务站,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与市综治办、社管办、妇联联合,建立社区“阳光家园”心理疏导站,实施心理干预机制,消除心理障碍、理顺心理情绪、促进心理和谐,打造阳光心理。四是以街道办为依托,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四点半”学校。针对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实际,先后在荆州街等社区建立“四点半”学校,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五是充分利用科技局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创造力”基地学校。先后在市第25中学、诸葛亮中学等建立“创造力”基地学校,对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六是与文明办、市妇联、民建市委联合,开办公益论坛。每季度举办一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子有方》论坛,弘扬传统文化,宣讲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
开发协会教育资源。一是与书法家协会合作,建立书法教育基地学校。大打米芾书法教育牌,先后在米公小学、米芾中学等校开展米芾书法教育。二是与环保协会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市第一实验小学与长江委、市环保协会合作,进行“保护汉江母亲河”水文考察,提高社会责任感。三是与舞蹈家协会合作,开展才艺教育。襄阳七中创办舞蹈社,定期和不定期邀请舞蹈家到学校办讲座,给学生上舞蹈课,进行形体和仪表训练,培养才艺,陶冶情操。四是依托市作家协会,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襄阳市39中等学校与作协签订协议,开办“青少年作家班”,请知名作家定期不定期开展文学讲座,提高师生文学涵养。五是与楹联协会联合,创建了荆州街小学等楹联特色学校,对广大师生进行地域文化、历史人文和传统文化教育。
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建立“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全部建立了“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传授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家校合力。襄阳市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38中等两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二是组建“母亲教育协会”。针对高中阶段青春期女生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问题,组建“母亲教育协会”,引导母亲走出教育误区,共商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之策。
(作者系襄阳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