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瓷里读李煜(外一章)

2014-06-26

躬耕 2014年5期
关键词:青色李煜青花瓷

◆ 三 水

青花瓷里读李煜(外一章)

◆ 三 水

听不惯周杰伦的歌,却无比喜爱周杰伦唱的歌词,尤其是青花瓷。

读那歌词,总感到有一段沁入血脉里的遥远记忆,有一帘眼前无边的缠绵细雨,有一场刻在青花瓷上的前尘往事,断断续续的,在我心底勾勒出一剪模糊的瘦弱身影。

记得大概是今年4月份的样子,一网友和我说起青花瓷是李煜首制的,青花瓷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不过,却让我心底的影子逐渐清晰。

想起他,那个似春红一般娇软的男人——南唐后主李煜。

据说,天青色是江南雨季天空特有的颜色。世上,有些事情,是不必去求真的,譬如感觉。读李煜的词,只是一抹横在细雨中的软烟,极尽迷离之致。而当你试图用手去碰触的时候,它就会如浮云般消散。这份细腻的感觉,就是这般的镜花水月,甚至连怅惘的幻像,都不会留下。

天水碧应该是一种染料的颜色,来历据说是和小周后有关。将未染好的丝帛放在外面,一夜之后,因为布料沾上了露珠,露水就将丝帛染成了淡淡的青色,我想这应该就是天青色了。如水之清,似天之碧,一片澄明,未曾沾染一丝杂质,干净的不似这人间,一如李重光那颗透明的玲珑心。来也无痕,去亦无痕,只留下一阵轻风,清澈如水却让人沉醉不醒。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李煜早期的生活还有词作给我的感觉只是这八个字。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并非真正的皇帝,在他即位初期,已经向后周称臣,况且,冷笑秦皇经远略,他也并无意于此位。不过,恰恰是这样的优越安适的环境,一道与世间纷杂隔绝的宫墙,造就了他至真的个性,无论是悲伤,还是欢喜,都丝毫不加掩饰。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温馨就这样慢慢绕上心头,他终是一个柔软仁孝的男人,可这一点却是帝王的致命伤。后人将大周后的死归咎与他,这并不公平,虽然这却是一把刀。可是之前,爱子仲宣先卒,年仅四岁。“母昭惠先病,哀苦增俱,遂至于殂。”而在此之间,“后主哀深,然恐重伤昭惠,常默坐饮泣而已。”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每次读到这些,我都相信这是真的,而并非托辞。因为当身为亡国之君的他,在寂寞深院里,面对憔悴如斯,悲苦如斯的小周后时,也是“婉转而避”,一人独伤。更何况与他浮生共憔悴的娥皇呢?

他天真,他至性,他不懂掩饰,他如同孩子一般肆意妄为。我无法原谅他的背叛,却又为他心疼。在大周后死后,他“哀苦骨立,杖而后起,每于花朝月夕,无不伤怀”。只可惜,再也唤不回心爱的人儿。

大周后之于他,不仅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个知音,他心中的婵娟,这是刚刚才走入他心门的小周后,无法替代的。而如今,却是焦桐仍在,人面不知何处了。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能与逝者相忘于生活,是一种天分,亦是人心。

像李后主这样的人,自是做不到的,就算没有“教君恣意怜”,也无法做到。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工书画,妙于音律。……时人以为可继《典论》”。可他,终不是曹丕。曹丕的灵魂是一分为二的,只有一半属于翰墨,另一半,是作为政治家的曹丕的。而李煜的灵魂,却都留给了诗词文章。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只此一联,便将“秋山滴翠,暮壑澄空”之景,写得潋滟无边,已到极致。

他的心,他的血全放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命里。所以,当他见到降宋的徐铉之时,会放声痛哭,会只说当日悔杀了潘佑,李平。丝毫不顾对方的身份,自己的处境。这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做的,虽然这未尝不是一种痛入骨髓后的自虐。

所以,无论小周后再如何埋怨他,怒骂他,都是爱他的,不管为他受了多少苦。在李煜亡后不久,小周后自尽相随。所以就算会痛苦,会伤心,会断肠,他依然愿意凭栏远望回首前尘,回首他的南唐旧梦,回首他的故国山河。他的感情就如同滚滚江水,一去无回。

所以,他写下了“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所以,他写下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所以,他写下了“朝来寒雨晚来风”;

所以,他写下了那阕《虞美人》;

所以,他会写下那一句——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综上所述,丘北县高原特色稻田种养项目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鸭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对于生态建设发展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写下此句不久,李煜便与世长辞。据说是被毒死的,在七夕那一天,他的生辰。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不知何处的捣衣声,和着清冷月色,透入帘栊。

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已不是繁华安逸的南唐。这为征人捣衣的声音,不是靡丽南唐所会有的。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只是转瞬,人心已然苍老。柔软的丝帛经秋露,成上了青色,细腻的白瓷经雨,染上了青色。

李煜呵,你的生命经历了风波,也染上了淡如清风的天青色,现在想来,应是忧伤无涯的,毕竟连天都在哭泣。蓦的,青花瓷从手中跌落,上面宛如“金错刀”的字体片片碎裂。好似他的生命,他的心。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又是一年春去,虽不见旧日的烟花主,台城的烟柳也已依然青翠。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娥眉。

这写的不仅仅是失去大周后的他,也是怀念他的后人吧。窗外的雨仍在继续,一如我对他的思念,分秒,都未曾断绝。

击楫中流砥柱山

挚友千里飞鸿,我迫不及待,点击阅笺。一张山水照翩然而出,顿时惊喜,照片所呈现的,正是我心仪已久的中华图腾: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黄河,一泻千里,咆哮奔流。水心处,砥柱山昂首屹立,岿然不动,以凌利之势,把势不可挡的黄河中流割裂。

照片图文并茂,附着元好问游三门峡黄河时所作诗词《水调歌头》: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刃,壮如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赏景读词,心灵震撼,由衷地感叹“依旧一峰闲”的砥柱山,力拒激流,安然自若,俨然大将风度,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滔滔黄河用惊涛骇浪的龙虎之威,泄露自然的勇猛刚毅,席卷泥沙,狂吞砾石,摧毁岛屿,冲撞崖壁。砥柱山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逼迫着怯弱、萎靡、龌龊望而却步,黯然失色。把惯有的浩然正气,巍峨秉性,宣泄得淋漓尽致,从而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众生敬仰。

物如此,人亦然。那些不屈不挠,奋斗不息,力挽狂澜,致力为国为民的人,堪称中流砥柱,阳光一缕,明灯一盏。

层峦叠嶂的韶山冲,一个少年雄姿英发,勃然走出。仿佛是阴霾四合的黑暗里的红光一片,又如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的一道闪电。操一口浓重的湘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辗转南北决胜千里,笑“秦皇汉武,稍逊风骚;唐宗宋祖,略输文采。”一声呐喊,开天辟地,如乳虎啸谷,庄严宣告,一个崭新的世界诞生。

伫立黄河之滨,面对砥柱山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惊诧于这场面的壮观与宏大,震撼于这场景的激荡与伟岸,痴心于这心灵交汇的碰撞与激扬。

砥柱山,让我心境豁然开朗,信心陡增,思绪激昂,神采飞扬。眼前幻化出一曲雄性的赞歌,是力与力的阳刚交响,是声与声的雄伟气魄,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是时不我待的只争朝夕。勇者胜,怯者败;强者立,弱者废;智者存,愚者亡。稍有不慎,“樯橹灰飞烟灭。”时时考验人类,时时鞭笞人类,令人扼腕喟叹“逝者如斯夫!”

诡波谲流中,砥柱山默然对之,泰然迎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矢志不移。风疾浪高里,砥柱山凝然视之,坦然待之,以动制动,以变待变,制胜的思想,行动的精湛,不朽的灵魂,无不洗涤得一尘不染,磊落光明。他不甘示弱,激流勇进,韬光养晦,修身自强;他不骄不躁,认识自己,警醒自己,与时俱进。

黄河岸边,砥柱山峰,一个声音在耳边回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猜你喜欢

青色李煜青花瓷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纯净的青花瓷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
青色纸,千千结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