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夏日养生食疗
2014-06-25黄琼
黄琼
炎炎夏日,酷暑难挡。尤其是重庆的农历六月天,白天烈日当空,晚上平风息浪,身上汗流浃背,整个就像在做桑拿。这时期不思茶饭,中暑就不用说了,还容易得肠胃病。我自小跟母亲生活在城南,从父母那儿学会了夏日养生法。办法虽土,但全凭食疗,既简单又易行有效。
喝“三叶茶”消暑泻火
夏至前后,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加大,人体内的气血也跟着上升,极易头昏脑涨,全身无力,吃不好,也睡不好。免疫力一旦下降,疾病也就跟着来了。这时候,如果每天喝一些“三叶茶”是非常有益的。
“三叶茶”是用荷叶、竹叶、薄荷调制而成。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是消暑的好东西。竹叶可以泻火,疏肝解郁,清喉散热,用来解困乏,祛邪毒。薄荷有清凉的作用,主要用来解困。小时候,母亲常带我们去市郊采新鲜的荷叶和竹叶,薄荷是自己家院子里种的,三种叶子都采新鲜的。母亲说,鲜叶功效最好,如果没有,干叶也可以,药店可以买到。叶子打碎后,用沸水冲泡,凉了以后便能饮用。这是我们家夏天的常用饮料,我和姐妹弟弟喝了以后,从来不生疖子。
“三叶茶”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喝起来清凉甘甜,口感好,是极易推广的。不过,现代人喜欢喝冰可乐、冰红茶之类。其实,那些都是含糖很高的饮料,不但起不了降温泻火的功能,还对身体有害。
长大后,看到别处也有泻火汤,那是用甘草、莲心、苦瓜泡制而成,也有清热的功效,当然也很好。不过,甘草须从药店买得,莲心价值颇高,苦瓜也是一种菜。我家的“三叶茶”,是普通百姓的土茶,不花费什么钱。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也试着自制、自饮。
苦夏不食甜
三伏天,不思食。太高的气温,使身体火气上升,当然也就没有胃口。这时候,如果来一盘西瓜,或者一份冰淇淋,那可太美妙不过了。
殊不知,这样一来,本来就因潮湿闷热带来的火气就更加上升了,反而对身体不利。
父亲说,水果中的西瓜、荔枝、哈密瓜等,都是夏天上市的果品,味极甜,人人爱吃。现代食品中的雪糕、冰淇淋等,孩子和年轻人没有不爱吃的。饮料中的可口可乐、雪碧等,都含有大量糖分,食之过多,等于对人体浇了一把火,会产生咽痛、鼻血。按照中医的理论,甜生湿、生痰、生火。食甜而火旺,所以苦夏不食甜。
即使按照西医的理论,摄入过多甜食,会消耗体内大量的B族维生素,出现舌火、咽炎、口角炎、眼痛等症状。此外,夏天气压低,甜食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以后,转化成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增加了肺的负担。夏天,常常出现气闷、胸痛、口渴、疲乏,就是这个原因。
在我们家里,夏天喝绿豆汤、百合汤,按照家族传统,也是不放糖的。有人说,这两种东西,都是味苦甘凉,怎么喝得下去啊。其实,绿豆和百合,都是苦中有甜,喝完汤,慢慢体味,你会感到舌尖甜适、清凉,不信,你试试看。
暑天不贪凉,作何理解?
一是不吃太凉的食品,水果中的冰西瓜、饮料中的冰可乐,甚至冰水、雪糕,在父亲看来,都是对身体有害的。这是因为炎夏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跟着升高。自然环境加上心情浮躁,体内虚火上升。这时候冰冷的东西吃下去,一热一冷,对内脏刺激很大,伤害最重,胃肠、肝脾都承受不了,是致癌的诱因。
二是不要在睡觉时贪凉。夏天入睡,皮肤表层的毛孔是张开的,出汗,其实是体温的自动调节。如果用了空调或风扇,万一把汗憋住,毛孔就堵塞了,这会导致热伤风、打喷嚏、咳嗽、流鼻涕,严重的就要头痛、胸闷、发烧。不经过5至7天,不能恢复。“带着汗睡觉”,这是父亲养生的大法。过热,过闷,可以用扇子,千万别迎着风大睡。
在我们家里,即使三伏天,也要喝热汤。父亲说,越热越是要吃。因为炎夏出汗多,体能消耗大,就格外需要补充,主要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也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家大热天照样吃蹄膀汤,而且要烫。这在邻居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父亲还对我们说,暑天还要注意别吃剩菜、剩饭、陈水果、霉花生,更不要去大排档,少喝酒,少贪凉,暴饮暴食就更不可取。
父亲活到八十岁,一生散淡,心境平和,他在饮食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是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受到他很大的影响,也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编辑/吕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