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在自然面前角色的合理定位

2014-06-25曹孟勤

鄱阳湖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自然界生态文明

[摘 要]人怎样认定自己在自然界面前的角色,规定着人对自然界的道德态度、道德责任和道德行为。从人类历史向度来看,人类对自然界扮演过顺从者和征服者的角色,前者导致人屈从于自然而任自然宰制,后者导致人征服自然并试图战胜自然。人不是顺从自然界的奴隶,也不是征服自然界的主人,而是自然界的看护者。人必须像看护自己的人性那样看护自然界,并在看护自然界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存在和美德。自然看护者的角色内在地赋予了人守护自然的责任,并担保着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

[关键词]自然界;看护者;环境哲学;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2-0005-08

[作者简介]曹孟勤(1957—),男,河北保定人,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哲学研究。(江苏南京 100081)

Abstract: How people identify their role in front of nature, stipulates peoples moral attitude,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moral behavior towards nature. From the point of human historical orientation, people played the role of conformists and conquerors to nature. The former leads people to succumb to natural and natural domination, and the latter leads people to conquer nature and try to defeat nature. People are neither the slave obeying nature, nor the master conquering nature. Instead they are nature caregivers. People must nurse nature as they nurse human nature, and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nature achieve own existence and virtue. The role of natural caregivers intrinsically endows people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nature, and guarantees moral rationality of transforming nature.

Key words: natural world; caregiver;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eco-civilization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在探索自然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究自我,揭示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角色。“认识你自己”,这句写在德尔菲神庙中的箴言,就被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视为“爱智慧”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正如德国现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所言,千百年来,这个终极目的从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作为阿基米德之点,是一切哲学思潮牢固而不可破的中心。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人类持之以恒且跨越历史星空地不断认识自己,但至今仍然没有真正澄清自己的真实面目,也没有弄明白自己在自然宇宙面前所承担的真实角色。人们要么用至大无外的自然宇宙吞噬自我,匍匐在自然的脚下,乞求自然的恩赐;要么用至大无外的自我吞没自然宇宙,以自然之主人的身份自居。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对以往文明的超越,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谋划人类自我,重新确认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角色,以寻求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之道。

一、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角色及其责任

角色本来是小说、戏剧、电影中使用的概念,演员扮演剧中的某个人物,便被称为扮演某个角色。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时,就必须按照角色本身的要求,表现剧中角色所具有的行为和性格,说角色所说的话,做角色所做的事,穿角色所穿的衣服,甚至画上角色的脸谱。从这一意义上讲,演员扮演某个角色,是指该演员必须按照角色本身的内在要求,表现角色所规定的行为和动作。表演得完全像那个角色,是每个演员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也是角色本身所具有的道德规范。角色概念后来被应用到社会领域,并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泛指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及其相应的行为。从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来看,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在他人面前演出着波澜壮阔和跌宕起伏的人生戏剧。因此,角色在社会领域被规定为:(1)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2)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3)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以及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如教师就是一个角色,他表示与教师相应的一套行为模式,与教师相应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人对教师的期望。角色是与身份地位相符的、合乎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一个人只要认真履行角色行为要求,表现出的角色行为完全符合角色规范和人们对角色的期待,就可以说这个人成功地扮演了这一角色。由此可以看出,角色本身内在地蕴含着一套行为模式和规则,任何人只要扮演某个角色,就都必须且应当表现出该角色所要求的行为,按照角色规范行为办事,这是每个扮演者不得不履行的道德责任。因此,角色概念总是与责任、义务相联系,与特有的行为模式相联系。

戏剧中和社会学中的角色概念总是指向个体,是具体个体扮演某个角色。个体扮演角色是现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活生生的。然而,当我们说人在自然界面前扮演角色时,其中的“人”并不总是指向个体,而更多的是指向人类,指向人的总体。人类或人的总体是一个抽象的统计学概念,他并不直接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于是,我们马上面临一个基本问题:抽象的人类如何扮演某个角色呢?我们知道,个体角色扮演首先是角色的自我认定,即认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角色。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认定自我是一个教师,就会履行教师的角色行为,承担教师角色的应有责任。根据角色认定这一道理,同样也可以说,人类确认自我在自然界面前的形象,就可以认为是发生了角色认定;人类依据自然为自我画像,亦即确认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角色。如现代人认定自我是自然界的主人,亦是确认了自我在自然界面前所扮演的主人角色。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必定要追问自己的身份,面对自然界为自我进行画像,以便确认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把握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求名正言顺地与自然界打交道。由此确信,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能够扮演角色的,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便是人类的角色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历史便是人类角色演出的一幕戏剧。如果说个体是以社会为舞台上演自己的角色,那么人类则是以自然界为舞台演出自己改造自然界的戏剧。endprint

《哲学人类学》的作者兰德曼(Michael Landmann)指出,与动物先天就固定好的行为模式相比较而言,人是一个未确定的存在,即人在本质上是不定型的,人的生活并不遵循一种被事先确定好的模式。“自然只完成了人的一半,另一半留给人自已去完成。”①人在本性上这种未确定、未定型的性质,决定了人不像所有其他存在物那样永远“是其所是”,而是“不是其所是”或“是其所不是”。人的本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人类自我永远向未来开放,这种无限开放性逻辑导致了一个必然的后果:人类必须不断对自我进行认识,为自我画像,揭示自己的本质所在。人本身越是未确定、未定型,就越是需要认识自我,确认自我,为自我画像和定型;人本身越是不完善,就越是需要由理解自我来补充完善自身。这是因为人对自我的理解规定着他的存在,人要做什么,要怎么去生活,怎样与自然界打交道,都与他对自我的画像存有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说,人不仅要存在、要生活,还要用他对自我的理解作为指路明灯引导他的存在和生活。用史蒂文森(Leslie Stevenson)的话说:“人是什么?这无疑是至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许多其他问题都取决于我们对人性的看法。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何在?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可以期望达到什么目标?所有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受着我们心目中的人之‘真实或‘真正之本性所影响。”②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理性存在物,那么我们就应该有理性的生活,而未经理性审视的生活就不值得过;如果我们认同是上帝创造了我们,那么上帝的旨意就会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如果我们强调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那么面对无限的可能性,“选择”及其对“选择”的负责任就是我们不得不承担的重负。总之,人依据对自我的认识构成自身的存在,人对其自我形象的画像决定着他的自我实现和角色行为。

人类确认自我在自然界面前的角色,为的是规定他对自然界的行为与责任。人类对自然界的行为与责任并不是外在于人或强加于人的,而是来自角色本身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人对自我角色的认识或对自我形象的指认,虽然是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进行规定,是对自我进行画像,但这种自我角色规定和自我画像的价值,并不是对自己的存在事实仅仅展开客观的描述,而是对自己的应当所是提出要求,即“人是什么”表达的是人应当是什么,人应当成为什么,人性之是的价值在于它面向未来敞开,为自己树立起所追求和所实现的道德理想。这也就是说,人类对自我的画像和角色规定本身蕴含着一种绝对的义务要求,这一绝对义务所表达的道德命令是:只要你承认自己是一个人,你就必须无条件地把人的本质充分显现出来;只要你为自己画了像,你就必须无条件地按照自我画像表现人类自我形象,按照自我形象所规定的内容展开实践活动,按照自我形象所要求的态度对待自然世界,过一种合乎自我画像的生活。人类怎样确认自我,就会怎样塑造自我;人类的自我画像影响着人的自我塑造,而人的自我塑造又影响和规制他的现实生活和现实行为。人类自我画像属于对自我形象或角色的内在认定,按照自我所画的形象展开自我实现的活动,便是履行角色行为、合乎自我形象的生活,且使自我得以充分实现,亦为人类不得不担当的道德责任。人类只有将内在认定的自我形象展现于外,落实到改造自然界角色活动的实处,才能证成自我形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人类对自我形象、自我角色的把握与认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人类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画像的原因,因为人类对自我形象的设计和角色规定,制约着一个社会运行的内容和轨迹。人类怎样认识自己,就会怎样实现自己,社会就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表现形式;人类怎样设计自我角色,就会演出怎样的戏剧。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展开自我形象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的历史,也是人类角色扮演的历史。当然,人类自我画像总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时代不同,人类自我就有不同的形象和角色。人类自我角色总是烙上时代的印迹,每个时代有怎样的价值追求,呈现出怎样的政治、经济、文化态势,都与对人类自我形象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人类对自我形象的画像和角色规定能够引领人类历史的发展,因而正确认识人类自我形象、正确规定自我角色便成为正确展开人类历史的前提。当今,人类社会为了拯救深陷生态危机泥潭的人类自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文明建设运动,然而要想使这场运动能够成功地得以完成,关键是要对自我形象有一个正确的设计,对自我的角色扮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人的奴仆角色与主人角色

人在自然界面前自我角色的认定与对自然界本身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理解自然亦是认定自我,认识自我亦是理解自然。从历史上看,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自我认定了两种角色:一种是顺从者角色,另一种是征服者角色。

古代人在自然界面前基本扮演的是顺从者角色。他们认定自然宇宙是神圣的、敬畏的,其掌握着操控一切、驾御一切的生杀大权,人类在自然世界面前永远是卑微的,只能匍匐在自然界的脚下任其宰割。古代人所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图景是:自然世界本身是主导一切的本体存在,人本身来源于自然世界,是对自然宇宙灵魂的分有,人在本质上归属于自然世界,因而人必须顺应自然世界的意志。诚如马克思所言:“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①如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活的、充满灵魂和理智的有机体,它作为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源和自然宇宙运行秩序的源泉,不仅能够为自身立法,也能够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制订法则,因此人类必须遵从自然界为人类规定的行为秩序,服从自然界为人类安排的命运。如赫拉克利特将自然宇宙法则视为“逻各斯”,它主宰一切、驾驭一切、指导一切,同时又作为命运统治人类生活,人必须要听“逻各斯”的话。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是由“造物主”按照理念塑造出来的,人也不例外。造物主首先创造了人的理性灵魂,然后由低一级的神创造了人的非理性部分及身体。人只能听命于造物主,一切不敬神的人都要“走到敬神的人这边来”。斯多葛学派提出“要顺应自然而生活”,因为自然是宇宙的本性、灵魂和智慧,是万物运行的必然法则和支配人类的必然命运。中国古代哲人在其语境中也表达了同古希腊人一样的思想。他们认为,自然不仅具有灵魂和智慧,而且自身还拥有德性。人类作为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其灵魂和德性完全被自然本体的“天”所赋予。泱泱大国几千年,中国的“人”始终在“天”的萦绕下而存在,以德配天、顺应天命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endprint

西方近现代开始的启蒙运动,彻底颠覆了古代人在自然界面前扮演的仆人角色。启蒙思想家对自然界进行了广泛的袪魅,不再将它看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而是视为一架没有生命和灵魂的死一般的机器,并要求用理性之光照亮自然的黑暗。他们反对人对自然的屈从关系,并将人对自然的隶属关系倒转为自然对人的从属关系,认定自我为自然界的征服者。培根提出,世界的创造是为了人,而不是人为了这个世界,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努力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恢复亚当和夏娃曾在伊甸园失去的支配自然存在物的权利。笛卡儿论证道:科学的目的和日益增长的知识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以它们所适宜的全部用途来使用它们,使我们自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拥有者。”①达尔文虽然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人起源于类人猿,但他仍然意味深长地论述了人类的优越性:“在他现在所生存的最粗犷的环境中,人是地球上所曾出现过的最具优势的动物。他的分布范围比任何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生命形式都要宽广得多,而其他生命形式在他面前都俯首称臣。”②康德更是认为,人类拥有自我观念,这一事实本身就使他无限地超出生活于地球上的所有其他存在物之上;人凭借先验理性完全能够为自然立法。

古代人认定自我为自然界顺从者角色,便内在地规定了他们必定以敬畏自然的方式演出在世存在的剧目,一切按照自然法则行事,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千万不要僭越自然宇宙最伟大之神所规定的社会秩序,这便是古代人不得不担负的角色责任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这种自我角色认定的规制下,古代人必然臣服于自然界,并幻化出各式各样的神灵来证明自身对自然宇宙的臣服和实现自身对角色的期待。如山有山神,海有海神,树有树神,土地有土地神;山民在进山打猎之前必须祭祀山神,砍伐树木之前一定要拜祭树神;渔民在出海捕鱼之前一定要祭拜海神,风调雨顺之时要用丰硕成果祭祀谷神,灾荒之年要祈求玉皇大帝饶恕他的子民。古代人把自然物的所有权完全归结为自然本身或各路神灵,他们对自然物的使用只能是向神灵乞讨,并乞求对使用自然物的宽恕。在奴仆角色意识的影响下,古代人不可能发展出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可能大规模地开发自然环境,这并不是他们缺乏使用自然物的智慧,而是他们缺乏越轨的勇气。对自然界的顺从角色内在地决定了他们只能以敬畏自然的方式规范他们对待自然界的行为,而根本不可能去设想开发自然界和征服自然界。正如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所言:“地球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作为养育者母亲的形象,对人类行为具有—种文化强制作用。即使由于商业开采活动的需要,一个人也不愿意戕害自己的母亲,侵入她的体内挖掘黄金,将她的身体肢解得残缺不全。只需地球被看成是有生命、有感觉的,对它实行毁灭性的破坏活动就应该视为对人类道德规范的一种违反。”③角色是一种观念,只有通过一套角色行为,才能将抽象的角色观念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中,使角色变成一种现实的存在。从这一意义上讲,顺应自然而生活,臣服自然而生活,是古代人合乎顺从者角色的行为方式,也是将顺从者角色现实化的结果。当然,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古代人认定自我是自然界顺从者的角色,是一种自我异化的表现,他将自然界凌驾于人类自我之上,用自然界来统御自我和支配自我,其后果是古代人在自然界面前丧失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主体性,人类自我完全被吞没于至大无外的自然界之中而成为“无我之在”。

现代人认定自我为自然界征服者角色,同样也内在地规定了现代人对待自然界的道德态度与行为方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便成为现代人的角色期待和必须履行的角色责任。近现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且改造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地球上的自然界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完全成为了一个人工的自然界。让高山低头,令河流让路,敢叫日月换新天,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人征服自然的豪迈精神和优越心理。现代人对自然界无所敬畏,他们认定,只有人才是目的,并且是整个自然界发展的最终目的,自然界只不过是服务于人之目的的工具。只要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掌握自然界所精心守卫的秘密,就完全可以让自然界向人类俯首称臣。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轮又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控制自然界和支配自然界,充分履行征服者的角色。征服者的角色只要求对征服者负责任,根本不对作为奴隶的自然界担负任何义务。正是在这一角色规范的驱使下,造成了现代人对自然界的盲目滥用,生态危机成为现代人挥不去的伤痛。如果说人类自我匍匐在自然界脚下而自失于自然界之中,是人类自我异化的表现,那么,做自然界的主人,人类自我自圣于自然界面前,同样也是人类的自我异化和自我迷失。这是因为自然界本身是不可征服的,对于自然界所隐藏的秘密人类是无法穷尽的,其整体性有机规律作为黑箱人类是无法洞察和洞穿的。尽管现代人认识了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规律,但对某个自然领域的知识并不能代替对整个自然界的知识。个别不能替代一般,特殊本身不是普遍。诚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言,现代人越是想占有自然界,越是想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结果越是被自然界所占有,越是成为自然界的奴隶。《启蒙辩证法》的作者根据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认定,启蒙精神鼓励现代人谋求自然之主人的地位,可结果却遭到了自然界的强烈报复,每一个企图摧毁自然界强制的尝试,都只会在自然界受到摧毁时,更加严重地陷入自然界的强制之中。

通过对历史上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所扮演的角色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缺乏对自我的准确定位,要么自失于自然界之中,要么自圣于自然界面前,其所履行的角色行为,要么胆怯而不敢开发自然界,要么胆大妄为而胡乱开发自然界。实事求是地评价这两种角色,我们可以说,古代人和现代人都没有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失败于自然界面前。鉴于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并超越古代人的顺从者角色和现代人的征服者角色,准确而又合理地定位自我在自然界面前所扮演的角色,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人是自然的守护者

人不是自然的顺从者,也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的守护者。守护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才是人在自然面前角色的合理定位。所谓守护自然,是指精心呵护自然、维护自然,努力使自然按照自身存在的生态规律存在,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和协同发展。自然守护者的角色所蕴含的道德责任是看护自然,最高目的是让自然欣欣向荣,最低目的是不让自然受到伤害,不让自然在人为干预下变得恶化。当人类承担这一角色时,守护自然就成为人的不可推卸的内在义务和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用大地伦理学创始人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话说:“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①自然本身就是由生物共同体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就是守护自然。守护自然的角色不同于顺从自然的角色,顺从自然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的恐惧、无奈和自我的叹息,守护自然是角色主体对自然的能动呵护意识,是角色主体自由意志的自觉运用。守护自然同样也不同于征服自然的角色,征服自然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的傲慢与蛮勇,守护自然则是角色主体对自然的敬重与关爱。endprint

人为什么要扮演守护自然的角色呢?这是人思考自身在宇宙中合理存在的必然后果。按照海德格尔的解释,伦理概念在古希腊的原初含义是指对人的居所、居留的思考,“伦理学这个名称说的是它深思人的居留”。①伦理含义指示的是:人所担负的道德责任是思考自己的合理存在。尽管历史上人们也在不断地深思人在地球上的居留,但他们并没有为人类找到恰当的位置,原因在于他们总是局限于人与自然相互外在的关系上。如果我们改变这一思考路径,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内在关系入手,即人在自然之中,自然在人之中,人与自然是本质统一体,守护自然就成为人存在的一种必然。当人与自然在本质上融合为一个整体,守护自然就成为人本身的内在要求与不得不担当的道德义务,因为守护自然就是守护自己,守护自己的生活,守护自己的人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证成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内在的关系,守护自然的角色便成为人的必然选择。

人与自然在现实性上不仅是对立的,还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完成着统一。人与自然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存在。人与自然的统一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没有自然的存在就没有人的存在,人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没有人的存在同样也没有自然的存在。所谓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自然的存在,是说离开了人,自然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甚至根本无从知晓是否有自然的存在。虽然自然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在人产生之前自然世界就已经存在了,但哲学知识也使我们懂得,没有人的存在就根本无从知晓在人之前是否有自然世界的存在。诚如马克思所言,离开了人,自然界就是一个无。其次,人与自然的统一还表现为对立双方各自蕴涵着对方的本质,潜在的就是对方。自然世界本身是人本质的对象化,是对象性的人,而人本身则是表现自然界本质的对象,人本身是被自然化了的人。正如黑格尔所确认的那样,对立双方本身只有都潜在地包含着对方,才能达成双方的统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用黑格尔的话说,是主体等于实体,实在即自我,思维与存在同一。用马克思的话表达则是: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人是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海德格尔则强调作为“此在”的人与存在共在,天、地、人、神共舞,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存在。既然人与自然是共在的,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就是人生活的必要内容,因此,人必须像守护自己的存在那样守护自然。守护好了自然,也就守护好了自己的生活,守护好了自己的存在。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自然界是人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界是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②自然界经过人类加工改造之后,就凝聚了人的本质而成为对象化了的人,现实自然界由此成为人的一面镜子,通过自然界人就能够反观自照自我的形象。现实自然界的善即人之善,现实自然界的美亦为人之美;反之,现实自然界的恶即人之恶,现实自然界的丑亦为人之丑。既然自然界是对象性的人,那么守护自然亦是守护自己的人性,守护自己的人之为人的存在。人是人的最高目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作为人的存在。人不同于动物只知服从,也不同于神只懂立法,人是能够反思自己存在的存在,能够为自身立法而确保自己成为人的存在。古代人顺应自然而贬低了自我,现代人征服自然却使自我成为了上帝,然而人不是上帝,人就是人。人的特征在于他确切地知道自然就是人本身,他的道德责任就是要守护自然的存在,守护自己的居留。正是在守护自然中,即在让自然欣欣向荣、让自然美、让自然善的过程中,人成就了自己的人性,成就了自己的美德。

人与自然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人怎样对待自然,自然也就怎样对待人。人善待自然,自然也就善待人;人守护自然的存在,自然也就守护人的存在;自然为人而存在,寓于人为自然而存在之中。人类破坏自然的存在,自然就以生态危机的形式威胁人类的存在。事实已证明,饱受恶劣自然环境折磨和威胁的正是人类自己。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人是主导方面,人对自然的善与恶直接影响着自然对人的善与恶。人类善待自然,努力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促使自然可持续发展,自然也就善待人,并为人呈现出一个美的、和谐的环境状况,使人类能够在其中舒适存在和长期存在。人对自然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自然也就对人恶,就以河流死亡、土地沙化、雾霾等方式对待人类。人类与自然为敌,自然也就与人类为敌;人类把自然置于死地,自然同样也将人类送上不归之路。人类对待自然界的任何行为,都会被自然界以同样的方式转嫁到人类自身。因此,只有守护自然,才能真正地守护自己。

责任编辑:胡颖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界生态文明
肥皂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