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6-25姚碧玉YAOBiyu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能力计算机

姚碧玉YAO Bi-yu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景洪666100)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常用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升服务。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应大力提倡和发展创新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教学改革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加强基础理论教育,注重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资料表明,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相比较,中国学生应试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通过全国高考或三校生考试录取的,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他们的基础理论较差,自学能力也不强。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给自己的目标定位不高,几乎将所有的在校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毕业后仅仅满足于能找个好工作或者继续深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现行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教师授课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学生学习记忆有余、创新不够;校园环境创新气氛不浓,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兴趣、创新能力等。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尝试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输知识的对象。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所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教学模式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树立创新教育意识,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WindowsXP操作系统时,考虑到如今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计算机中安装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操作系统有哪些?……”经过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给予点评小结。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去学习和钻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地通过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常用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游戏法、讨论法等,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3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思考,多讨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适当地给学生一些犯错的机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以微软公司为例,微软公司一般通过“试错法”来促进新员工学习。新员工在进公司的头几天会被安排与经理们以及来自其他专业部门的高级人员见面,在听完有关开发周期的一个方向性简介后,开发经理即派给新员工一个单独的任务或者让新员工与专门小组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允许新员工犯错误,并由最好的专家来检查工作和纠正错误,鼓励和帮助新员工逐步通过“试错法”来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放开思维敢想。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病毒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如何预防等,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小结,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学科与专业整合,为专业学习服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即为帮助学生实现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将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挂钩,为其专业提升学习服务,达到学科与专业整合的目的。例如在对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时,针对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在教Word、Powerpoint时,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完成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制作电子教案、课件、黑板报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给护理专业的学生授课时,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为了帮助他们提升专业学习,在教学因特网应用时,可以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上网搜索下载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章或图片,了解医学发展前沿技术,完成一份关于医学发展方面的报告性文档。这样,既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知识面,又能较好地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网络学习平台 因特网的发展和应用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职学生的上网需求也越来越高,只要上计算机课,他们就迫切地希望能上网聊天、看电影等。但是,教师绝对不能纵容学生的要求,应给学生合理地安排上网时间。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在完成课堂作业之后,适当地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上网,并布置一些需要借助因特网完成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是一种学习工具而非玩具。希望能借助网络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延伸课堂教学时间,满足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将电子教案、章节习题及答案、上机实验实训及教学素材等资源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课后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资源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应尽快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从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1]王江华,赵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1(06).

[2]刘成芝.计算机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发明与革新,2001(12).

[3]朱爱军.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能力计算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