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6-25许青云XUQingyun
许青云XU Qing-yun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467099)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指出:“要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尤其做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和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因受宏观经济形势增长趋缓、产业升级换代等因素影响,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有责任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毕业生实现创业就业。
1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每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遇见的一个必然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中国也不例外。2002-2008年间是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连续七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2009年以后,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增长速度降到了个位数,但就业问题依然突出,2013年更是被称为史上最难的就业季。2013年如此突出的矛盾既有高校的问题,也有市场需求问题,更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1.1 毕业生落后的就业观念,存在的取向偏差导致有业难就以及有业不就。我国高等教育从99年开始扩招以来,到2010年全国招收大专以上学历的在校学生已达2385万人,毛入学率为26.5%,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然比较守旧,部分毕业生只想到大城市工作;只到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只到收入高、地位高的单位就业。从刘小鹏对天津市10所高校的800多名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超过七成的毕业生不愿意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工作,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堪忧,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另一方面,乡镇基层单位却苦于招聘不到优秀人才。从求职地区和行业来看,超过七成以上毕业生选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出生地就业,愿意到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更是少之又少,仅有4.5%,大型国企依然是毕业生首选,此外,外资或合资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也成为毕业生青睐的对象。
1.2 目前培养人才的结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了结构性矛盾。一是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问题。不少高校都希望建成综合性大学,很多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与企业的需求不吻合。首先,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较少考虑社会需求,导致一些专业的学生在选择转业后将来注定就业难。根据国家人事部的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高校自然科学领域设置的专业偏重于理工科,农科偏少。在社会科学领域,偏重于文哲史类,而经济、金融和工商管理涉及的偏少。据“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82%,相关度最高;理工类专业为72%;历史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于50%,其中哲学类和社会学类只有30%,为最低。其次,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结构性矛盾。第三,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指导内容不够系统和科学,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不利因素。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环节上,只注重理论教育,实践引导较少,而实践引导仅限于对课堂的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则仅只依赖于两到三个月的实习。
1.3 由于用人单位信息不完全从而造成了性别歧视明显、就业环境不平等的现象。在招聘中很多单位都是根据毕业生的毕业证选择应聘者,多愿意聘用“985”、“211”高校的毕业生,把大学分成一本、二本和三本,制造就业不公平的歧视性政策。不少用人单位,招收员工时,性别倾向明显,他们考虑的是女大学性别因素,生理周期以及生育保险费用等问题造成对女大学生的歧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77.6%的女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遇到过性别歧视。有的用人单位认为教育水平体现出个人能力和素质,因此,在招聘时限制高学历人才,从而出现了过度教育和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但是学历高并不一定工作能力强,这种选择使得一些高学历但是能力低的人占据了市场。
1.4 随着经济速度放缓,社会需求下降,从而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国际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对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和就业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影响。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量也达到了顶峰,大约每年有2500万人需要安置就业。但是,我国当年城镇就业岗位仅有1200万个,因此,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使得高校就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 解决就业难,难就业问题的策略
就业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家家户户的美满幸福之源。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期盼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对大学毕业生和背后的亿万个家庭来说,高质量的就业,就是一个美好而现实的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梦也是成长梦,也是就业梦,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就是帮助毕业生实现个人价值,而汇聚了亿万个人的梦想就是中国梦,是维持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民生之举,合力解决高校毕业就业难,难就业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2.1 积极引导并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转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应当把人生价值体现到需要上来,除了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并认清就业形势外,还应当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要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通过积极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增强个人素质,通过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就业的信心。此外,还应当沉下心来能够从基层岗位做起,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2 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①建立健全专业饱和衰退预警、动态调整以及退出机制,加大调整大学专业结构的力度。高校应当通过对劳动市场进行调研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做出科学的预测,除了明确培养人才的定位外,还能够对专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达到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的目的。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对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减招甚至停招。此外,给予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从而改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从而突出学校的办学特点,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②应当加强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因此,将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向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展。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应当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最后,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学校还应当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从而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从而为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③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当加强就业服务信息体系的建设。为了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用人信息平台,应当推进信息上网工程,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此外,为了促进公平就业,还应当加强对公务员招考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招聘活动的监督力度。
2.3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促进就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有利于增加就业,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因此,应当将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突出结构调整的重点。此外,为了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除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外,还要借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
2.4 为了加强创业教育,应当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并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通过整合各项资金加大资金技术、信息的投入力度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对组织创业大学生群体创业资讯和创业技能的指导,从而引导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此外,为了将大学生传统被动的就业转移到主动创业上来,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开设专业创业指导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从而将大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结合起来实现自身价值。
[1]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学生数[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605.html.
[2]刘小鹏.用工不规范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天津市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3-9-16.
[3]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J].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