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预算的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研究
2014-06-25赵英慧
赵英慧
摘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作为财政专项资金,其配置、运行等各个环节都影响其产出绩效。本文运用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梳理了环保资金绩效的实现过程,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出发,借鉴绩效预算的思想及最优化理论,构建了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的思路,即在绩效预算的战略资源分配和项目执行结果的评价中,运用管理科学中的决策理论和评价理论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环保资金的源头绩效。
关键词:环保资金 配置 最优化 绩效预算
一、引言
环保资金绩效评价作为衡量环境政策实施的有效方式,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变得愈发重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的发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事前分配、事中使用及事后评价。事前分配即环保部门根据项目申请主体的立项进行评估、审批的过程;事中使用即资金申请主体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对资金的运用情况;事后评价即对资金整体绩效的审计(评价)。
从审计的角度来讲,目前,审计机关对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配置绩效缺乏可行的审计评价基准;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缺乏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配置基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目标是促使资金按照政府目标和公共需求正确配置,实现预算资金综合绩效的最优化。对环保专项资金进行最优化配置,是理论与现实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最优化理论,利用“绩效预算”思想,构建了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环保资金与其他科技、农业资金一样,其配置属于预算资金分配的范畴。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经典的“科依问题”:“应该在什么基础上决定将资金X分配给活动A而不是活动B”。围绕这一问题,预算资金分配领域中形成了以政治为基础来分配资金的政治预算理论和以经济为基础来分配资金的理性预算理论。武玉坤(2010)认为政治和经济协同补充,提出将活动划为同质性活动和异质性活动,然后在各自范围内分别以经济基础优先和政治基础优先。
目前环保分配方法主要有项目申报法、因素法和中央统筹法等三种资金分配方式(孙宁、吴舜泽等;2011)。“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期间,环保资金的分配过程经历了以审批为中心的分配方式到以绩效目标为中心的分配方式的转变。但是关于环保资金配置的文献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环保资金的配置流程进行研究,提出绩效预算的思想来规范整个环保资金的申报、审批、拨付、监督、评价环节(李尽法,2009;孙宁,2011);第二部分是对环保资金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通过设置投入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黄金枝,2011;何平林,2012)。但是对于产出指标的设定不够全面。
由此可见,在环保资金分配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虽然已经将绩效预算的思想纳入了分配环节,但是仍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其中就包括资金配置的主观性太强,缺乏科学、量化的基准。
三、最优化理论、绩效预算理论及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
(一)最优化理论
最优化理论最早是工业生产领域提出的。它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设定相关约束条件,运用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数学方法,寻求生产或管理目标的最优化;其目的是被优化的对象达到资源消耗相对最低而目标和效果最优。
(二)绩效预算理论
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对绩效预算的定义为:它阐述请示拨款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数据衡量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
我国财政部预算司(2007)对绩效预算定义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是以政府公共部门目标实现程度为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控制以及评价的预算管理模式。
总结国内外对于绩效预算的研究,可以发现,绩效预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目标和总额上的集中控制。第二,手段分权。即政策制定者决定了大致的支出方向和支出总额后,管理者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根据环境的变化使用资金。第三,结果导向。在环保资金的配置环节引入绩效预算的思想,即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预算,也就是按照预算目标来安排预算。规范的财政分配新机制,能够解决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三)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
环保资金支出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履行环保部门的公共职责以及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总体环保目标的实现。环保资金在不同的目标和约束条件下,会有多种配置方法,最优化配置即实现环保资金支出综合绩效最优时的配置。
本文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即宏观管理的层面,借鉴绩效预算的理论,根据项目预期产出绩效决定分配结构。因此,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结果(产出绩效)是什么,如何衡量。第二,借鉴何种方法来实现这种量化的有限资源的分配。
四、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思路——一个框架的构建
(一)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思路
在环保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主体,包括环保部门、资金使用方、各级监管部门、审计部门等。图2主要列示了利用绩效预算的思想构建环保资金配置基准的思路,主要包括:
1.三方关系。环保部门通过配置基准将资金配置给资金使用方,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方行使监督职能,同时关注环保部门的配置绩效与资金使用方的资金使用绩效。因此,审计部门对配置环节的审计标准,对环保部门来说是其配置标准。
2.核心是绩效预算思想。在实际环保资金申报中,资金使用方通过编制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申请环保资金,环保部门通过选择进行立项审批。本文构建的环保资金配置的主要思想是将产出绩效作为分配资金的依据,并且考虑当地的政策规划和具体环境情况。
3.关于数据库。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的建立是实现最优化配置基准的必备条件,环境监测指标数据库是提供基础数据的数据库。
(二)环保资金的产出绩效
环保资金配置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需要将当地特定的环境、资源、人口和其他社会条件因素与经济发展政策的选择结合起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学与经济学和政策学的联系,并进一步与政治学挂钩,在各个政策领域之间需要按照优先性进行排序。绩效预算思想下的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问题,即结果导向下的资金分配,重点是解决环保资金产出绩效的界定和衡量。环保资金的产出绩效是一个“综合绩效”,它主要包括:
1.经济效益。环保资金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环境目标所付出的资金所产生的价值,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减少的污染损失和治理费用。
2.环境效益。环保资金投入带来的环境效益,指的是投资所带来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影响。例如对水、空气、土壤的污染增加或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量的变化;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变化。
3.社会效益。环保资金投入带来的社会效益,是从社会角度评价其直接产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人文景观的维护、居民发病率的减低等。
(三)最优化方法的选择
在绩效预算思路下,如果对预算综合绩效有了界定和定量描述,就可以根据综合绩效来确定有限资金的配置次序,这是本文提出的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的核心。对于实现方法的选择,其实转化成了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的方法选择的问题,是需要考虑理论和技术可行性的现实问题。方法的选择也取决于对综合绩效的可量化程度,可量化程度越好,越可以借鉴数学、经济型的决策模型来实现。
在实际的环保资金配置中,结果导向型是分配资金的指导思路,可是环保部门仍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战略部署、环保政策倾向;此外,环保部门决策的科学性也受制于技术资料的先进性和可获得性等,因此如何在构建以及应用环保资金绩效审计基准、选择最优化方法的过程中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实现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的建议
要实现绩效预算下的环保资金最优化配置,需要从以下方面改进:
1. 环保资金宏观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环保资金从来源、分配到使用是一个系统化的流程,仅在配置环节就涉及申报、审批、分配等多个环节,并且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环保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申请主体的参与。在绩效预算的思路下,更应加强对环保资金运行整个流程的预算管理,确立宏观预算决策体系,使得环保部门在流程上为科学、量化决策提供一个好的运行环境。
2.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的量化。环保资金的产出绩效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绩效的综合绩效。对于环保支出项目综合绩效的评价指标要全面,并且可量化。而社会、环境类评价指标因为涉及面比较广,量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科学量化的分配和评价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数据库建设。因此应当加强对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和环境监测指标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宏观政策和微观管理之间缺乏技术工具作为连接桥梁,也会导致定量的决策分析和效率评价缺乏。绩效评价结果需要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的各项指标,因此在收集数据时,某些数据比如环境监测类的数据库,需要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X
参考文献:
1.李尽法.项目绩效预算决策分析与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陈平泽.政府预算资金优先配置绩效审计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04):70-74.
3.房巧玲,王宜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4):52-57.
4.周成刚.论环境保护的财政约束与现实选择[J].财税纵横,2010,(4):64-66.
5.李永友.中国地方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核算与分析[J].经济学家,2010,(06):95-102.
6.武玉坤.预算资金分配的内在逻辑[J].中山大学学报,2010,(2):182-188.
7.吕丹.环境资源配置优化中的公共政策创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0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