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4-06-25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30)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考察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会计准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国际借鉴到协调以至国际趋同的过程。早在1985年财政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中,就吸收了许多国际会计通用惯例,迈出了我国会计制度向国际借鉴的重要一步。1992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 《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即“两则两制”,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新会计制度体系。2000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并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统一会计制度不仅积极贯彻了国际通用的稳健会计原则,在很多重要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上进一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2003年财政部完成了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正式启动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签署联合声明指出:我国将趋同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旨在使企业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同,但趋同的具体方式则由中国确定。2006年财政部修订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顺应了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响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关于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倡议,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旨在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二、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培养会计高端人才的主要途径在于会计教育,大学阶段的会计教育是造就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阶段,对形成高端会计人才的特质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
国外关于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关于教育目标方面。1989年,在当时世界著名的八大会计师事务所资助下,美国会计学会(AAA)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旨在系统地从事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同时资助和监督13所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会计教育改革。AECC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的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使其终身学习。Albrecht和 Sack(2000)强调会计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以此凸现会计基本原理/基础原则的教育和技能培养;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2)关于教育内容方面。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通过决议,敦促各州将至少接受150学分的大学教育作为法定要求。AICPA还提出示范性课程表: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60-80学分、工商企业管理教育35-50学分、会计教育25-40学分。而英国会计本科专业一般学制三年,尽管学制较短,但经常开设一些学分较少的专题课程,聘请客座教授、实务界专家讲授,拓宽学生知识面。此外,英国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CCAB)下设的会计教育课程鉴定委员会(BAEC)专门负责对各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鉴定,以核定该专业毕业生可以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豁免考试的课程,这使得英国的会计资格认证与会计高等教育完美衔接。(3)关于教育方式方面。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989)认为,会计教育的方式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方式,强调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非仅是被动地接受教授们的知识。由教师主讲转变为启发式,教师授课应从单向式的演讲改变成和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应注重多元化地思考问题,注重问题的发现,鼓励学生寻找有关的资料,提供多元化的解决办法,并强调表达与说服的能力;Biggs(1989)运用“预示、过程、绩效”(即:Presage Process Performance,3P)模型分析,突出强调了在会计教学方式上学生的参与可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的授课可能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学生学习绩效:附加、互动和背景;Ramsden(2003)研究表明不适当的会计教学方式可能会诱导学生肤浅地学习,相反,有效和高质量的教学、对教学负责以及对学生良好的态度,会鼓励学生深入的学习;Richard(2009)研究发现在会计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从重要的社会经验中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增长了会计工作中必需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技巧,也为处理非常规会计问题提供了准备;Mercedes Marzo-Navarro(2009)的研究证实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实务知识、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往等技巧,可行的措施是教与学要以小组作业及其随后的公开演讲为主线展开。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于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许萍、曲晓辉(2005)在对中外会计现状与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端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刘永泽(2008)在总结了我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的成就的基础上,剖析了会计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此提出发展我国会计教育事业及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王妹等(2009)运用调查研究,阐明了高端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周守华(2010)认为在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挥各级行业协会、会计学会的职能作用。徐经长(2011)认为,为了使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能系统化,专业硕士项目(如MPAcc、MV)是未来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方向。刘丽华、李旭(2011)立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关于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但是,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对该问题的研究仍处在探索之中。
三、高端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及其特质分析
(一)高端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也强调,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要着眼于提高会计理论创新能力和会计审计标准制定国际话语权;要通过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理论高层次人才,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持续繁荣发展。可见,《会计人才规划》的发布实施,对于实现我国人才战略,推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为培养高端会计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仅局限于国际社会共同建立一套高度趋同的会计准则,更应该强调我国在会计审计标准制定中的国际话语权,关注在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执行及影响研究,关注我国会计人才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财政部201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才。财政部原副部长王军曾一再指出,中国培养高层次、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工作已刻不容缓。目前,在我国约1 400万会计从业人员中,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有11.6万人,占比约0.8%;而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只有4.2万人,占比仅为0.29%。可见,高端会计人才依然缺乏,离《会计人才规划》所提出的战略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是当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二)高端会计人才的特质分析
高端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国家、地区、行业、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高端会计人才主要是指能以其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社会或组织的会计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会计专业人员。其特质可以表现为层次性高、创造力强和影响力广。其中:层次性高是指其能够对会计学科、会计行业、会计实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突破、重大变革或重大影响,其资历深厚、阅历丰富,且居于重要的科研和管理岗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高发展空间的会计人员;创造力强是指具有创造性思维,即追求思维方向的异质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其理论研究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强、综合性强,且知识面宽,能够把握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动态,专业敏感度高,能够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影响力广是指其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引领的作用,是有着重大、深远的社会公众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会计领军人才。
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一)高端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从上述高端会计人才应具备三个方面特质的分析可知,高端会计人才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综合能力优势,它可以概括为信息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信息能力是指个体有目的地搜集、鉴别、存储、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复合性技能,是会计人才最基本的能力要素,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信息品质等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是指个体有目的地运用语言、文字、图表准确阐明观点和意见、抒发情感的技能。沟通能力是指个体在事实、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有效地与人交流以求认识一致和信息通畅的社会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授权、冲突处理、激励下属等方面的能力。职业能力是个体为胜任特定的专业岗位,将知识、技能和态度迁移与整合而形成的,能顺利完成职业任务所必备的专门技能,表象外显的是专业知识、技能,潜在内隐的有职业动机、偏好、态度、行为等要件,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操守等内容。创新能力是指由一定的知识、方法、思维等共同构成并相互作用,能够产出和获得一定新技术、新经验或新思想的复杂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主要包括应用创新能力、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以及原始创新能力等方面。创新力是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目标,其形成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相关。
可以看出,在高端会计人才能力结构中,信息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是基本能力,主要由高等院校培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层次能力,需要高等院校与社会共同培养;而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相互融合,就会产生高端会计人才,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个体不断地自我调适以适应社会,做终身学习以不断地创新创业。高端会计人才的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
(二)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为培养高端会计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强化实践教学。
1.明确培养目标。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能力教育,而能力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外显技能,让学生有健康的求职动机、客观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宽泛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从事一种工作的综合能力。因此,学校培养的目标是要加强创新思维与基础能力的培育。
(1)强化创新思维的培育。培育创新思维就是要突破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是随着人们掌握知识、经验的积累,进而形成的固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定势对解决一般问题、常态问题是有效的,但难以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挑战。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创新的品质,即具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勤于思考、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创新能力的发挥既有赖于个人的主观因素,也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学校会计教育,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起着奠基性作用。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形成宽容的、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培养高端会计人才夯实思想基础。
(2)重视基础能力的培育。信息、表达、沟通是学校会计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很多学生欠缺信息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这一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忽视基本能力的提高。学校会计教育应以社会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按照现代人才观和质量观,充分认识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把基础能力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体现目标相对的独立性和针对性,强调高端会计人才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具有敏捷的信息获取能力、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育,学校会计教育在这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
2.拓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拓展关键是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会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会计课程大都是知识驱动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讲授会计的各专业课程,课程及其内容关心的是专业考试和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所受的教育是记忆性的,而非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其目标是为了促进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高端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堂教学的总学分、增加实践实习课程的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真正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跨学院、跨专业,甚至跨校选课等,克服目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固定死板的弊端,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复合型转变;开发一套体系完整的基础能力训练课程,加强基础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准确的表达方式和强力的沟通欲望;注重文理渗透、经管交融、中外比较,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国际视野。
3.丰富教学方式。授课观念应该体现“量体裁衣”的原则。“量体”就是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特性,“裁衣”就是授课策略的选择,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创新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讲授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评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改革,如引入幕课(MOOCs),尽可能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展示新成果、新知识和新思想。
4.强化实践教学。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实习的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的模拟程序,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操作流程;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效用,建立以项目为导向实践实训机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第二、三课堂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沟通、创新实践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引进企业、研究单位参与学校的教学,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多赢的局面;发挥实践实习基地的功能,重视与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使学生能真正的接触生产和业务活动,增长感性认识。另外,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当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动机、价值观、自我形象和社会角色等潜在素质要素,在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以一种开放、务实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将来成长为高端会计人才做好实践能力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