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接移动互联浪潮实现转型升级梦想

2014-06-24刘成勇

出版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业新闻出版

刘成勇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首先感谢武汉大学、美国佩斯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汇报过去几年我们在推动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工作。在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我提出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并做了一首打油诗:“数字出版,失魂落魄;产业链条,各自为战;战略定位,空中楼阁;传统出版,首鼠两端;版权问题,怨声载道;统一标准,望眼欲穿;文化安全,内忧外患;复合人才,千呼万唤;商业模式,路在何方;行业管理,任重道远。”三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来得太猛,给传统出版带来巨大冲击。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提出来一个出版转型升级的模型,叫做“一个方向,二条途径,三维系统,四大技术,五全思维,六类平台,七个意识,八大工程”,现在我简单向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一个方向”。我认为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一定是成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其实,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中的最大挑战来自技术公司。他们现在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只是内容、形式、整合方式、载体、渠道以及交流方式的有所不同。

第二,“二条途径”。有两位国外专家提出“So Lo Mo”(So=Social Lo=Local Mo=Mobile)、“Cloud”、“Global”模型,我想加上两个“O”,“Online”和“Offline”,也就是“O2O”。“O2O”有两层含义,一是Online to Offline,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商品或服务,二是Offline to Online,线下营销到线上完成商品交易。O2O强调的是线上线下并重,二者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线上线下立体互动。严格来讲,这已经不再是O2O,而是OAO(Online & Offline)。我认为,O2O并不仅仅是一种和B2B、B2C、C2B、C2C类似的商业模式,而是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两条腿、两个翅膀、两个轮子、两条途径。传统出版单位要实现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必须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起来、将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实现两条途径的融合。

第三,“三维生态系统”。我曾经一度相信内容为王,后来我发现纯粹有内容我们是做不成王的,于是我开始相信平台为王。但是现在我要说平台恐怕也不是王道,因为当真正深入分析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腾讯这些成功企业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时,我们发现他们真正的成功因素不仅仅是平台,更重要的是生态系统。目前,打造企业生态系统已成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如果我们要破译这些互联网巨头成功密码的话,生态系统一定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认为,对数字出版来说,“内容+平台+终端”是适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三维生态系统。无论是国外的巴诺、亚马逊,还是国内的盛大文学,都是这一模式的实践者,正是采用了“内容+平台+终端”的发展模式,才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对于大型出版传媒集团而言,工业化时代的线下出版、印刷、发行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互联网时代,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不能将自己仅仅定位为“内容提供商”,而应该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出版生态系统。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一定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第四,“四大技术”。目前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是“云、大、移、物”这四大技术。第一个就是“云计算”。两年前云计算可能还只是一个概念,但现在云计算已经与出版业实现了结合,数字出版也进入了云出版时代。2013年5月,世界第二大桌面软件公司奥多比(Adobe)宣布全面转向云服务,将此前一次性出售离线软件的盈利模式转为按月收费的用户订阅云服务模式,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举。第二个就是“大数据”。目前,大数据在新闻出版业还处于概念阶段,但是我们对于大数据的重要性要有清醒的认识。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安德烈亚斯·韦恩岸(Andreas Weigend)简单直白地指出:“数据是新的石油”。IBM 全球高级副总裁罗睿兰认为,“数据将成为一切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第三是“物联网”。物联网与出版业的结合点主要在于射频识别(FRID),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抓紧制定《新闻出版领域中FRID技术应用规范》,推动物联网在新闻出版业的应用,预计明年完成。第四是“移动互联网”。到底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我想现在还远远没有到下定义的时候。2013年5月召开的“第五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就是“重新定义移动互联”。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因为说不清楚。这几年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超速发展,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料,这也让我们对PC和互联网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我的观点是,PC不是PC,手机才是PC!另外一个观点是,PC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2013年11月8日,马化腾在演讲中提出:“有些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加了‘移动两个字,互联网十几年了,它应该是个延伸。我的感受是远远不只是一个延伸,甚至是一个颠覆。”我完全同意他这个观点。移动互联网目前来看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固定互联网业务复制,一部分是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什么是创新业务?最简单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微信,微信是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创造的一个新产品。大家一般都认为,互联网出版对传统出版是革命,是颠覆,移动互联网出版对互联网出版来说,则只是延伸。但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出版对互联网出版来说,同样是一个颠覆。

第五,“五全思维”。“五全思维”就是“全媒体、全终端、全网络、全业务、全流程”。在这里,我想重点解释一下“全业务”,因为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全业务”就是数字出版的十二大类概念,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手机出版、网络教育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印刷。我不知道国外是不是这样的定位,我想说的是数字出版这个概念的意义不大,在数字出版的概念下掩盖了互联网出版和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差别,不如回归到它的本质,将互联网出版和移动互联网出版分开研究。另外需要说明一下,不是所有出版单位的所有产品与服务都要覆盖全媒体、全流程、全业务、全网络、全终端,而是出版单位要对自己的内容资源进行分类,瞄准不同的细分市场,选择合适的数字出版业务形态,覆盖尽可能多的网络与终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endprint

第六,“六类数字出版平台”。根据我们对数字出版平台的研究,平台的类型不太好划分,仅从建设主体上来看,目前国内、国际上有六大类:一是电信运营商主导型,二是网络原创文学类型,三是技术服务商主导型,四是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类型,五是电子商务类型,六是传统出版单位主导型。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传统出版单位建设的数字出版平台已经崭露头角,并逐步走向成熟,在数字出版平台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这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希望和巨大的潜力空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建议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不要去做平台。因为平台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不自觉当中积累出来的。

第七,“七个意识”。第一,用户意识。众所周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是中国三大运营商。但是,早就有业内人士将腾讯视为第四大运营商。腾讯的成功,核心价值就是贴近用户,以用户为依归。与此相反,传统出版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我们的用户在哪里!互联网给新闻出版业带来的不只有挑战,也有机遇。出版单位应该把数字化转型看成是一个机遇,直接与用户对接的机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只有在互联网上,出版单位和用户的距离才最短!第二,服务意识。一直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新闻出版业的媒体属性、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而忽略了其服务属性。现代服务业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服务,而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价值所在。服务是互联网价值的根本。我想说,“为人民服务”也是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关键,也应该成为出版企业的宗旨!第三,模仿意识。模仿不丢人。微软不是最早做操作系统的,谷歌不是最早推出搜索引擎的,苹果不是最早开发智能手机的,脸书(Facebook)也不是最早发布社交网站的,这些伟大的公司都是首先模仿别人的东西,然后创新推出伟大的新产品。对传统出版企业来说,模仿互联网企业就是创新。第四,基因意识。因为连续两年亏损,投入近3000万美元的《日报》(The Daily)于2012年12月15日关闭,这从反面证明了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基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统出版和互联网出版的基因意识有什么不同呢?这还需要大家的探讨。但本质的问题在于,传统出版是规模经济,互联网出版是范围经济。第五,科技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长期以来,新闻出版业并没有践行这一观点。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开展新闻出版行业科技发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闻出版单位科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亟待加强,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在此我强烈呼吁新闻出版单位一定要重视科技,喜欢科技,应用科技!第六,融合意识。这包含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的融合,IT和CT的融合。第七,标准意识。我国数字出版标准体系要建成通用类标准、内容产品类标准、数据规格类标准、平台传播类标准、管理类标准、版权类标准等六大标准。

第八,“八大工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从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生产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三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工程,包括“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国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电子书包”“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出版发行信息服务云平台”“中国数字报刊云服务平台”八大重大工程,着力解决制约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技术装备、版权保护、文字编码、知识共享、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等重大问题,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重大新闻出版科技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希望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对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积极参与新闻出版重大科技、数字出版、信息化工程,为早日实现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梦共同努力!

(收稿日期:2013-1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业新闻出版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中国最美的书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