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特征
2014-06-24喻安光卢玫瑰宋晓华刘文武
喻安光,卢玫瑰,宋晓华,刘文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特征
喻安光,卢玫瑰,宋晓华,刘文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位于甘孜—理塘构造成矿带的南段、唐央复式背斜南东倾伏端(或唐央穹窿南缘),目前已探明储量属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产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蚀变基性火山岩中,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矿床具多期成矿特点,属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金矿床;控矿断裂;多期成矿;梭罗沟
梭罗沟金矿床地处四川省木里县境内。通过近8年的地质勘查和近5年的开采选冶工作,查明该矿床储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是目前四川省内最大的金矿床。其氧化矿石采用氰化法提金工艺效果甚好,原生矿石采用浮选工艺可行,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可成为四川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地层有上三叠统曲嘎寺组及第四系。
曲嘎寺组(T3q)至下而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T3q1)为灰白色中层至块状微晶灰岩夹微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厚度大于200m;第二段( T3q2)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变质砂岩、绢云母板岩,厚度大于550 m;第三段( T3q3)为灰色、灰绿色厚层蚀变基性凝灰岩、蚀变基性火山角砾岩、块状蚀变玄武岩,上部夹少量变质砂岩、板岩,厚度大于330 m。矿体主要赋存于第三段下部的凝灰岩中,岩石普遍变质,在断裂带附近出现绿片岩、千枚岩。
第四系(Qpal)为冲积物、洪积物,分布于沟谷中,由砾、砂、粘土等组成。
1.2 构造
矿床位于甘孜——理塘构造成矿带的南段、唐央复式背斜南东倾伏端(或唐央穹窿南缘)。矿区内仅发育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4组。尤以近东西向断裂规模大,是控矿断裂,其余3组断裂规模小,对矿体及矿化带起错切破坏作用。
近东西向断裂(F1)横贯矿区,长度大于3 500 m,宽50~200m,断层面产状变化大:西段为10°~15°∠75°±,中段为360°∠72°±,东段为320°~340°∠48°~70°,断层面是矿化带的北界和矿体的顶板。具多期活动性,即印支期的张性活动、燕山期的挤压—压剪性活动,属控矿、导矿、容矿断裂。
1.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有基性火山岩、辉绿岩、煌斑岩。基性火山岩最发育,岩石类型有蚀变基性凝灰岩、蚀变基性火山角砾岩、块状蚀变玄武岩(变质橄榄玄武岩),它们分布于曲嘎寺组第三段中,是赋矿岩石。辉绿岩呈小岩株状侵入曲嘎寺组中,与基性火山岩在空间上相伴分布,具钠长石化。煌斑岩呈脉状产出,长10~130 m,宽0.3~0.8 m,产状350°∠65°,脉壁平直,与围岩(T3q)及矿体呈侵入接触,其黑云39Ar/40Ar法测年为26.4~26.7Ma。
2 矿床特征
2.1 矿体特征
在长3250 m、宽50~150 m的金矿化带中共圈定出7个矿体,矿化带及矿体均呈近东西方向延展,严格受断裂构造(F1)控制。矿化带的北界及西界(大部分地段)与断层一致,与围岩呈突变关系(图1);东界和南界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图2),即在矿化带的边缘,随着片理化减弱而金矿化减弱并到无矿化。矿体主要特征如下表。
表1 矿体基本特征表
2.2 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金矿石按氧化程度可分为氧化矿石、半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3类。氧化矿石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0~30m的深度范围内,其为原生矿石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形成黄褐色疏松破碎的“砂糖状”矿石;半氧化矿石分布于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之间,是氧化矿石过渡为原生矿石的混合类型,即为原生矿石经氧化淋滤作用后部分形成黄褐色疏松破碎的“砂糖状”矿石,此类矿石仅在局部地段存在,数量极少,选矿时将其归为原生矿石;原生矿石一般分布在地表30 m以下,矿石未经氧化淋滤作用,其占资源量的80%以上。
2)矿石成分:氧化矿石中矿物有褐铁矿13%~87%、绢云母7%~78%、白云石及方解石0~67%、高岭石0~42%、钠长石0~40%、自然金、偶见少量兰铜矿,围岩蚀变为褐铁矿化。原生矿石中矿石矿物有黄铁矿(占金属矿物的50%~70%)、毒砂(占金属矿物的30%~40%)、自然金(极少);脉石矿物有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钠长石、次闪石、绿泥石等。矿石中矿石矿物含量在1%~21%之间。
3)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有胶状结构(氧化矿石)、残余火山碎屑结构、残余斑状结构、纤维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星点状、细脉状、浸染状构造。
4)矿物共生组合:按矿物的成因将矿石中的矿物划分为:变质期矿物组合,主要矿物有绿泥石、绢云母,钠长石等;成矿期矿物组合,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钠长石、次闪石、黄铁矿、毒砂、黝铜矿、自然金等;氧化淋滤期矿物组合,矿物有褐铁矿、兰铜矿、自然金等。
图1 矿化带北界(下部矿体)
图2 矿化带南界(左上角矿化带)
图3 石英脉发育的富矿体
图4 煌斑岩脉边部的富矿体
5)金的赋存状态:根据矿石光片、找矿人工重砂、电子探针及电镜扫描等研究分析,金主要以包裹金(或粒间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中,少量金(自然金)以裂隙金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及硫化矿物等的裂隙中,其粒度小于0.1 m m。研究表明,金的赋存对它形黄铁矿、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毒砂的选择性不明显。物相分析结果:游离金11.90%,硫化物相金75.13%,碳酸盐相金11.64%。根据对精金矿粉(粒度在-200目左右,金的品位为59.32g/t)直接进行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为6%,表明包裹金(或粒间金)占90%以上。
3 矿床成因
该矿床的含矿岩石为曲嘎寺组中的基性火山岩,基性火山岩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源。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矿床具有典型的Au—As—Sb—Hg中低温元素组合特征。近东西方向的断裂构造(F1)为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沉淀富集的场所。
矿床既经历了成矿期含金热液沉淀富集形成矿体的成矿作用,又经历了后期断裂及岩浆(岩脉)活动引起金元素的活化迁移、进一步富集成矿作用,还经历了因矿体出露于地表由空气、雨水、阳光等引起的氧化淋滤富集作用。矿体内部的富集规律表现为:在同一矿体剖面上,氧化矿石的平均品位比原生矿石的平均品位高;破碎、石英脉及方解石脉较发育的矿石的金品位比相邻不破碎、石英脉及方解石脉不发育的矿石的金品位高(图3);与煌斑岩接触的矿石的金品位比相邻不与煌斑岩接触的矿石的金品位高(图4)等。
综上所述,梭罗沟金矿床是在燕山期岩浆活动作用下,受唐央穹窿构造的影响,含金热液沿断裂构造(F1)中的片理、裂隙等运移、沉淀、富集成矿;在喜山期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作用下,金元素活化迁移,使矿体局部地段进一步富集形成富矿体;最后再经氧化淋滤作用,使氧化矿石的品位增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矿床。
[1]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四川省木里县梭罗沟金矿补充勘探报告[R] .2009.
[2] 陈毓川,王登红,付小方,等.中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
[3] 矿床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uoluogou Au Deposit in Muli, Sichuan
YU Anguang LU Meigui SONG xiaohua LIU Wenwu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Team, BGEEMRSP, Chengdu 610213)
The Suoluogou Au deposit in Muli, Sichuan lies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angyang dome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Garzê-Litang tectonic-metallogenic belt. The deposit is confined to the altered basic volcanic rock of the Upper Triassic Qugasi Formation and controlled by nearly EW-trending fracture zone. The deposit is a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one which was formed by multiple ore-formation.
Au deposit; ore control fracture; multiple ore-formation; Suoshi Gulley
P618.4
A
1006-0995(2014)04-0514-03
10.3969/j.issn.1006-0995.2014.04.006
2013-07-16
喻安光(1959-),男,四川遂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金矿勘探、开采、选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