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4-06-24陈颖王春芳童凯
陈颖+王春芳+童凯
[摘 要] 为了提高工程光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出了多元化的工程光学教学模式,引入先进教学理念,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结合网络信息平台,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网络答疑,建设网络试题库和教学交流平台;结合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科技创新竞赛和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改革结果表明,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该研究成果为工程光学的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新思路,并可为相关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多元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89-04
0 引言
《工程光学》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专业平台课,根据燕山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设置,其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6学时。在知识结构上,该课程以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知识为先导,同时又以光电检测技术、光学仪器设计、激光检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和光纤传感及通信等课程为延拓。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作为主要授课内容,讲授测量过程中涉及光学测量的各种方法,讲授其基本思想、原理与技术,并以此为理论基础,使学生在光学参量测量的过程中进行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及误差分析,从而满足系统设计参数的要求和工程实际中的特定需要。
1 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目前的《工程光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原来的教学大纲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物理光学的部分章节与大学物理中的相应内容存在一定重复[1,2],在几何光学部分,存在大量的理论公式推导,抽象晦涩。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内容较多,《工程光学》主要以板书教学为主。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推广,多媒体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单位学时内的授课信息量,但也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式学习的基本状况,互动环节明显缺失,忽视了授课效果的及时反馈,未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3,4]。
3)实验内容陈旧,只能完成一些基础性验证实验,而对设计性实验的实现能力较差。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加工过程都十分繁杂,因此,根据设计性实验的要求购买或加工光学组件,其可行性不高。随着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实验室的作用应得到重视和充分的显现[5,6]。
在《工程光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性环节的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2 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在《工程光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课堂教学与信息网络平台、实践教学和光学前沿讲座相结合的多元化相辅相成的改革方案。其框架见图1。
2.1 引入先进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本科生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个系统性基础理论教育部分,而后续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将主要着眼于知识创新和技术攻关,具有更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和方向性。因此,本科生教育恰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性学习必须被视为重中之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精选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致力于对学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针对每个教学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教师选择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综合性较强的光学系统,合理设计问题,以点带面,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光学原理在测量中实际应用的认识,锻炼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板书教学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将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相结合,教学方式生动,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使教学思路得以逐步地展示,从而使教师的讲解过程与学生的理解过程同步。以板书教学为主体,注重学生对基础性原理知识的掌握,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立体教学更适合人的思维习惯和记忆规律。通过声音、图像进行多维教学,使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更为流畅、学生的思维更为敏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和系统化授课的要求,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物理现象的呈现、应用背景的图片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形象地展示,可使学生获得的信息丰富且直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对理论性的内容进行学习。
2.2 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平台相结合
由于授课学时有限,除了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核心内容之外,对于其先导课程大学物理中已经涉及的内容和难度较小的辅助性内容,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授课视频和学习资料来完成。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培养学生网络提问和教师离线解答的师生交流模式,更好地保证授课效果,并排查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网络信息平台除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之外,还应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为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务部门也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分和督导组的教学评价,对每门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过去时的反馈信息只能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缺乏实时性。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留言板,方便老师对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及时调整,并以此作为增进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
建设《工程光学》课程网络习题库。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之产生更好的收效,课后的练习和自我测试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编制各类习题,并以期末考试和考研等各类考题为参照,编制典型习题,并提供习题讲解,从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考前准备。
2.3 引入任务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程光学》的教学改革尝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科技创新比赛以及《工程光学》开放性实验,是课程教学改革要涉及到的实践性环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的主导位置变为指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以明确的任务为驱动,使学生以主动的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建立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堂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Zemax是目前功能较为强大的光学设计软件,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用其完成光学系统的辅助设计,并帮忙学生完成课堂几何光学教学中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像差分析。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分组的形式安排了“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牛顿望远镜设计与像差矫正”、“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和“消色差透镜设计”等多个设计任务。例如,在照相物镜镜头的设计中,如图2所示,应用Zemax软件可以对后置光阑三片物镜原始结构(其中,分别代表该多光组系统中的3个透镜元件)进行参数优化,输入参数并进行焦距缩放,从而生成初始参数及结构。如图3所示。
进而在Zemax中进行像差分析及参数优化,在初始结构的MTF 曲线中,可看出成像质量很差, 因此需要校正像差,如图4所示。调整其可变参量(包括6个曲率半径,2个空气间隔和3个玻璃的厚度),对物镜的结构进行逐次优化。每次调整后再次优化实时关注MTF图的曲线变化,最后使各个参数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如图5所示。通过课程设计中对具体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新和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以致用,更加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创新性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方案论证,以项目组的形式,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或开发,通过项目的实施来驱动学习,在实践中加深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导师不需特意强调成果,应注重其研究和实施的过程。
在创新训练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通过赛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以个性化的思路提出设计方案,从而大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心的赛前准备,所设计的“光电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在燕山大学校团委组织的“世纪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实验室条件,《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相关内容、科技创新比赛的前期准备和方案实施等实践环节对实验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竞赛题目、科研课题与工程光学某些知识相联系,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划实验流程,列出实验仪器及元器件清单,通过实验验证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探索和追求未知的科学领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研究过程中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2.4 开展现代光学前沿知识讲座
《工程光学》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光学的基础性应用知识,通过开设光学讲座的方法,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在现代光学技术中应用的信息,更能使学生了解光学前沿的概况,给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时代气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类活动,不但能增进学生对学科和本专业科研方向和科研梯队的了解,更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工程光学》的意义,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热爱专业、致力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收效。
2.5 教学安排及课时调整
《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了一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在上一个教学周期中,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采用,已将整个学时安排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采用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大学物理中已经涉及的部分知识点,缩减了每堂课复习旧知识点和考前总复习的时间,网络试题库的建设节约了习题课的时间,以上两方面节约学时数约6个学时,从中分配4个学时进行课堂项目式教学,其余2个学时开设光学前沿讲座。更为深入复杂的设计任务则在为期1.5周的《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中完成。另外,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及科技创新比赛,除了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之外,还获得了大学四年中必修的“科技创新”学分。
3 结束语
在现今的高等教育中,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工程光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教学改革的想法还不完善,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尝试,在优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入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和就业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施建华,王弘刚,梁永辉,江文杰.关于“光学工程”学科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光学技术,2007,33(S1):309-310.
[2]付瑞红,王爱冬.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理念及课程模式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3,36(2):8-12.
[3]蔡建文.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58.
[4]李丽,刘晓波.工程光学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29-131.
[5]蔡怀宇,郁道银,李清.“工程光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6,(2):38-40.
[6]岑兆丰,李晓彤,刘向东.浙江大学应用光学课程的发展和改革[J].光学技术.2007,33(S1):268-269.
2.3 引入任务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程光学》的教学改革尝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科技创新比赛以及《工程光学》开放性实验,是课程教学改革要涉及到的实践性环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的主导位置变为指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以明确的任务为驱动,使学生以主动的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建立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堂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Zemax是目前功能较为强大的光学设计软件,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用其完成光学系统的辅助设计,并帮忙学生完成课堂几何光学教学中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像差分析。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分组的形式安排了“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牛顿望远镜设计与像差矫正”、“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和“消色差透镜设计”等多个设计任务。例如,在照相物镜镜头的设计中,如图2所示,应用Zemax软件可以对后置光阑三片物镜原始结构(其中,分别代表该多光组系统中的3个透镜元件)进行参数优化,输入参数并进行焦距缩放,从而生成初始参数及结构。如图3所示。
进而在Zemax中进行像差分析及参数优化,在初始结构的MTF 曲线中,可看出成像质量很差, 因此需要校正像差,如图4所示。调整其可变参量(包括6个曲率半径,2个空气间隔和3个玻璃的厚度),对物镜的结构进行逐次优化。每次调整后再次优化实时关注MTF图的曲线变化,最后使各个参数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如图5所示。通过课程设计中对具体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新和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以致用,更加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创新性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方案论证,以项目组的形式,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或开发,通过项目的实施来驱动学习,在实践中加深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导师不需特意强调成果,应注重其研究和实施的过程。
在创新训练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通过赛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以个性化的思路提出设计方案,从而大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心的赛前准备,所设计的“光电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在燕山大学校团委组织的“世纪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实验室条件,《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相关内容、科技创新比赛的前期准备和方案实施等实践环节对实验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竞赛题目、科研课题与工程光学某些知识相联系,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划实验流程,列出实验仪器及元器件清单,通过实验验证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探索和追求未知的科学领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研究过程中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2.4 开展现代光学前沿知识讲座
《工程光学》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光学的基础性应用知识,通过开设光学讲座的方法,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在现代光学技术中应用的信息,更能使学生了解光学前沿的概况,给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时代气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类活动,不但能增进学生对学科和本专业科研方向和科研梯队的了解,更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工程光学》的意义,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热爱专业、致力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收效。
2.5 教学安排及课时调整
《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了一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在上一个教学周期中,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采用,已将整个学时安排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采用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大学物理中已经涉及的部分知识点,缩减了每堂课复习旧知识点和考前总复习的时间,网络试题库的建设节约了习题课的时间,以上两方面节约学时数约6个学时,从中分配4个学时进行课堂项目式教学,其余2个学时开设光学前沿讲座。更为深入复杂的设计任务则在为期1.5周的《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中完成。另外,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及科技创新比赛,除了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之外,还获得了大学四年中必修的“科技创新”学分。
3 结束语
在现今的高等教育中,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工程光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教学改革的想法还不完善,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尝试,在优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入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和就业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施建华,王弘刚,梁永辉,江文杰.关于“光学工程”学科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光学技术,2007,33(S1):309-310.
[2]付瑞红,王爱冬.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理念及课程模式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3,36(2):8-12.
[3]蔡建文.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58.
[4]李丽,刘晓波.工程光学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29-131.
[5]蔡怀宇,郁道银,李清.“工程光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6,(2):38-40.
[6]岑兆丰,李晓彤,刘向东.浙江大学应用光学课程的发展和改革[J].光学技术.2007,33(S1):268-269.
2.3 引入任务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程光学》的教学改革尝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科技创新比赛以及《工程光学》开放性实验,是课程教学改革要涉及到的实践性环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的主导位置变为指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以明确的任务为驱动,使学生以主动的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建立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堂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Zemax是目前功能较为强大的光学设计软件,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用其完成光学系统的辅助设计,并帮忙学生完成课堂几何光学教学中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像差分析。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分组的形式安排了“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牛顿望远镜设计与像差矫正”、“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和“消色差透镜设计”等多个设计任务。例如,在照相物镜镜头的设计中,如图2所示,应用Zemax软件可以对后置光阑三片物镜原始结构(其中,分别代表该多光组系统中的3个透镜元件)进行参数优化,输入参数并进行焦距缩放,从而生成初始参数及结构。如图3所示。
进而在Zemax中进行像差分析及参数优化,在初始结构的MTF 曲线中,可看出成像质量很差, 因此需要校正像差,如图4所示。调整其可变参量(包括6个曲率半径,2个空气间隔和3个玻璃的厚度),对物镜的结构进行逐次优化。每次调整后再次优化实时关注MTF图的曲线变化,最后使各个参数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如图5所示。通过课程设计中对具体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新和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以致用,更加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创新性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方案论证,以项目组的形式,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或开发,通过项目的实施来驱动学习,在实践中加深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导师不需特意强调成果,应注重其研究和实施的过程。
在创新训练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通过赛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以个性化的思路提出设计方案,从而大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心的赛前准备,所设计的“光电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在燕山大学校团委组织的“世纪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实验室条件,《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相关内容、科技创新比赛的前期准备和方案实施等实践环节对实验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竞赛题目、科研课题与工程光学某些知识相联系,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划实验流程,列出实验仪器及元器件清单,通过实验验证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探索和追求未知的科学领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研究过程中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2.4 开展现代光学前沿知识讲座
《工程光学》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光学的基础性应用知识,通过开设光学讲座的方法,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在现代光学技术中应用的信息,更能使学生了解光学前沿的概况,给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时代气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类活动,不但能增进学生对学科和本专业科研方向和科研梯队的了解,更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工程光学》的意义,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热爱专业、致力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收效。
2.5 教学安排及课时调整
《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了一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在上一个教学周期中,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采用,已将整个学时安排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采用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大学物理中已经涉及的部分知识点,缩减了每堂课复习旧知识点和考前总复习的时间,网络试题库的建设节约了习题课的时间,以上两方面节约学时数约6个学时,从中分配4个学时进行课堂项目式教学,其余2个学时开设光学前沿讲座。更为深入复杂的设计任务则在为期1.5周的《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中完成。另外,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及科技创新比赛,除了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之外,还获得了大学四年中必修的“科技创新”学分。
3 结束语
在现今的高等教育中,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工程光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教学改革的想法还不完善,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尝试,在优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入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和就业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施建华,王弘刚,梁永辉,江文杰.关于“光学工程”学科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光学技术,2007,33(S1):309-310.
[2]付瑞红,王爱冬.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理念及课程模式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3,36(2):8-12.
[3]蔡建文.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58.
[4]李丽,刘晓波.工程光学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29-131.
[5]蔡怀宇,郁道银,李清.“工程光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6,(2):38-40.
[6]岑兆丰,李晓彤,刘向东.浙江大学应用光学课程的发展和改革[J].光学技术.2007,33(S1):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