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学发展观在双导师双实践制中的体现
2014-06-23姜涛
摘 要: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导师双实践制应运而生。本文以此为依据来探讨该教学模式中科学发展观的良好体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双导师;双实践;模式
科学发展观指引我国现代各行业的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立国之本的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教育研究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地拓展和丰富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更清楚地阐明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由此更加明确了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的双导师双实践指的是,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合指导的学习方式,既校内导师侧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理论学习实践能力,校外导师侧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加社会实践环节,从而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开辟道路,为在校教育与服务社会的结合开辟道路,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开辟道路。科学发展观在“双双”制中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双双”制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
传统的教育模式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口传心授,局限于校园内的狭小空间而忽略了外面世界的广阔天空。尽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理论水平人才,但是在他们充满理论的思维世界里,多数对于客观实际了解不够,或不够深入,或不够具体。一旦他们接触到具体实践,他们多数不能应对复杂的变化,无法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娇艳却不经风雨。因此实际情况给我们以启示,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实际中去,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去教化和培养人才,因此“双双”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
“双双”制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合指导的学习方式,既校内导师侧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理论学习能力,校外导师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加社会实践环节,从而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开辟通道,为在校教育与服务社会的结合开辟通道,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开辟通道。
2、“双双”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人的本质不能脱离人类社会去理解,人和社会是有机统一的,它要求在实现以人为本发展的同时还要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即要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继承马克思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要围绕教育的根本使命,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在管理分工时也突出了人的因素,即全面、发展、辨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并根据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调动教师的主动创造性,为发挥其智慧和才能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得“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这一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3、“双双”制体现了科学创新的模式
“双导师双实践”是一种新型的高师音乐教育培养模式,具有全新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内外双导师相结合。校内导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及全部培养目标;校外导师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高尚职业道德,二者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
第二,突出长期实践的重要性。“双双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在实习教育基地跟随校外导师进行实际教学的见习或实习活动,具有长期性。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有毕业前短短几周的实习时间,很难让学生进入状态,也不能为即将到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学习与实践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的慢慢积累,“双双制”能够给予学生长期的实践环节,对培养实践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课堂与课外相互补充。课堂教育近乎纯理论的讲解,多数比较单调和乏味,而课堂以外的教育则是丰富多彩的。“双双制”教育模式给予准老师们更多课外锻炼和提升的机会,让他们在相对开放的空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挑战自我,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双双”制体现了可持续的形态特点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最初提出时是一种关于经济的发展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后来将其运用至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因而也就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在“双双制”可以看到,它的实施会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连接成一个“生态”教育圈,使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这个循环中没有断层的现象出现,各方面都在这个循环反复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朝前发展着,每一次循环均不会妨碍下一次循环的开始。由此得出“双双”制在完善教育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在站在更高的层面体现了人类循环可持续之学说。
作者简介:姜涛(1981-),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文学硕士,安徽省皖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