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2014-06-23茅盾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子夜巴尔扎克工人阶级

可以分做两方面来谈:第一是写作的动机。1930年春我回到上海,那时正是上海等各大都市的工

人运动高涨的时候。我在上海的社会关系,本来是很复杂的。朋友中间有实际工作的革命党,也有自由主义者,同乡故旧中间有企业家,有公务员,有商人,有银行家,那时我既有闲,便和他们常常来往。从他们那里,我听了很多。向来对社会现象,仅看到一个轮廓的我,现在看得更清楚一点了。当时我便打算用这些材料写一本小说。

1930年春世界经济恐慌波及上海。中国民族资本家,在外资的压迫下,在世界经济恐慌的威胁下,为了转嫁本身的危机,更加紧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增加工作时间,减低工资,大批开除工人,引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

我那时打算用小说的形式写出以下的三个方面:(一) 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在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下,在农村破产的环境下,为求自保,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二) 因此引起了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斗争;(三) 当时的南北大战,农村经济破产以及农民暴动又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

这三者是互为因果的。这样一部小说,当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实际上写这本书是从1931年暑假以前开始的。我向来的习惯:冬天夏天不大写作,夏天太热,冬天屋子内生着火炉有点闷人。1930年冬整理材料,写下详细大纲,列出人物表,男的、女的、资本家、工人……他们各个人的性格、教养以及发展等等,都拟定了。第二步便是按故事一章一章地写下大纲,然后才开始写。当时我的野心很大,打算一方面写农村,另方面写都市。数年来农村经济的破产掀起了农民暴动的浪潮,农村资金向都市集中。但这并没有使都市的工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破产大大地减低了农民的购买力,因而缩小了商品的市场。流在都市的资金并未投入生产方面,而是投入投机市场。《子夜》的第三章便是描写这一事态的发端。我原来的计划是打算把这些事态发展下去,写一部农村与都市的“交响曲”。但是在写了前面的三、四章以后,夏天便来了,天气特别热。我的书房在三层楼上,尤其热不可耐,只得把工作暂时停顿。

直到“一·二八”以后,才把这本小说写完。因为中间停顿了一下,兴趣减低了,勇气也小了,并且写下的东西越看越不好,照原来的计划范围太大,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把原来的计划缩小了一半,只写都市的而不写农村了。把都市方面:(一)投机市场的情况;(二)民族资本家的情况;(三)工人阶级的情况,三方面交错起来写。因为当时检查得太厉害,假使把革命者方面的活动写得太明显或者是强调起来,就不能出版。为了使这本书能公开地出版,有些地方则不得不用暗示和侧面的衬托了。不过读者在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革命者的活动来。

本书为什么要以丝厂老板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呢?这是受了实际材料的束缚,一来因为我对丝厂的情形比较熟悉,二来丝厂可以联系农村与都市。1928—1929年丝价大跌,因之影响到茧价,都市与农村均遭受到经济的危机。

第二是写作方法。我的这本书先把人物想好,列一个人物表,把他们的性格发展以及联带关系等等都定出来,然后再拟出故事的大纲,把它分章分段,使他们联接呼应。这种方法不是我的创造,而是抄袭旁人的。巴尔扎克,他起初并不想做什么小说家,他打算做一个书坊老板,翻印名著袖珍本,他同一个朋友讲好,两个人合办,后来赔了钱,巴尔扎克也得分担一半。但是他没有钱,只得写小说去还债。他和书店订下合同,限期交货。但是因为时间仓促,经常来不及,他便想下一个巧妙的办法,就是先写一个极简单的大纲,然后再在大纲上去填写补完,这样便能按期交稿,收到稿费。我不比巴尔扎克那样急,不必完全依照他那样做。我有时一两万字一章的小说,常写一两千字的大纲。

《子夜》开头第一章,写吴老太爷从农村走到都市,患脑冲血而死。吴老太爷好像是“古老的僵尸”,一和太阳空气接触便风化了。这是一种双关的隐喻:诸位如果读过某一经济杰作的,便知道这是指什么。第二章是热闹场面。借吴老太爷的丧事,《子夜》里面的重要人物都露了面。这时把好几个线索的头,同时提出然后来交错地发展下去……在结构技巧上要竭力避免平淡,但是太巧了也便显得不自然了。

茅盾,著名作家,有《子夜》《白杨礼赞》等作品选入语文教材。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夜巴尔扎克工人阶级
月亮的第十六个子夜(外二首)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文坛巨匠 巴尔扎克
它是用来挡风的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巴尔扎克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