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市现代种业发展浅析

2014-06-23韩永林李娟

河北农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烟台市种业小麦

韩永 林李娟

烟台市现代种业发展浅析

韩永 林李娟

种业是农业基础性产业,也是一个战略性产业,具有优良种性的优质种子是决定农业增产增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烟台市是农业大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已经达800多万亩,其中玉米300万亩、小麦230万亩、花生170万亩、大豆30万亩,各类瓜菜种植面积达100万亩,烟台莱州是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发源地。长期以来,烟台市对种业比较重视,育种能力比较强,在玉米、小麦、大白菜育种方面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烟台种业的基本情况

1、种子企业。烟台市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21家,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合资企业1家;1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有10家。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规模企业31家,企业总资产达到7.6亿元,年销售农作物种子1.5亿多公斤,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玉米种1.3亿公斤,小麦种1900万公斤,大白菜种35万公斤。登海种业连续两届进入中国种业50强。果树育苗企业19家,年繁育苗木950多万株。苹果育苗企业8家,育苗330万株,莱州大自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小草沟园艺场,育苗能力为200万株;樱桃5家,梨2家,葡萄6家。

2、创新能力。全市拥有山东省烟台农业科学研究院1家农业科研单位,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示范联盟1家,省级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1处,山东省大白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先后选育并经国家、省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达160多个,许多品种在全省、全国大面积推广,是全国著名的新品种育成创新基地。烟单14、掖单2号玉米杂交种,开创了我国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先河,烟单5号是我国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登海3719玉米品种亩产1402.86公斤,创出了的全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137小麦品种亩产达773.86公斤,创全国99年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海花1号亩产达746.3公斤,创全国83年花生单产最高纪录。优质小麦品种烟农15,在全国北方小麦产区种植范围之广、面积之大在全国屈指可数,历时20余年现在仍然受到不少人的喜爱。目前,登海605、3622、金海5等玉米新品种,烟农19、烟农21、烟农23等优质小麦品种,烟富3、烟富6、红将军等苹果品种,红灯、美早等大樱桃品种和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葡萄品种,在全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全市在种业方面先后获得了多项高层次的国家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分别是“种质资源利用”和“掖单13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分别是“烟单14号”、“鲁麦14号”、“大白菜育种”、“海花1号”、“烟农19号”、“金海5号”等。同时,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十几项。

3、科技支撑。近年来,争取省以上种植业种业科技项目34项,经费3230万元,其中,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经费1975万元,创烟台市农业单一科技项目争取经费历史之最。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经费480万元,已经全部通过验收;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19项,经费700万元;市科技局安排种植业种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2项,经费713万元。为烟台市种植业种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4、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184名,其中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71人,初级职称44人;博士18名、硕士共5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4名,烟台市学科带头人21名。烟台市农科院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科优势组建的14个创新团队中,小麦、甘薯、蔬菜、花生、苹果、大樱桃、葡萄、梨、检测、植保10个团队进入国家科研创新队伍行列,花卉进入省级科研创新队伍行列。科技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烟台市农业科学院。

二、烟台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烟台市种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与国外种子企业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育种能力偏低。烟台市31家种子企业中,能自主研发新品种的只有11家,仅占35%,其余没有育种创新能力的企业多数靠购买品种权维持生产经营。目前,全市种子企业中只有11家拥有自己的品种,这11家企业中除登海种业外,其他几家仅有1-5个品种;果树品种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和大田选优。

2、育种高端人才缺乏。烟台市种子企业对高端育种人才的重视度不高,全市种子企业的育种科技人员中,主要还是靠农民挑大梁,创业时期的人才结构一直延续至今,30多家企业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育种人员30人左右。这种状况不仅与国外公司无法相比,即使与国内有些大公司比差距也十分悬殊。

3、研发资金投入少。国外大型种业集团一般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甚至15%~20%。先锋公司年销售收入28亿美元左右,科研投入一般8%~12%,每年投入玉米育种的科研经费2亿多美元,研究和开发合计6亿多美元,烟台市的育种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低,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最高,也只占销售收入的2%左右。

三、烟台加快种业发展的对策

1、明确科研育种方向

当前,世界种业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各国种业巨头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世界种业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要提升种业科技水平,明确科研育种方向,构建优势作物品种育种创新平台。玉米育种主要缩短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提高籽粒灌浆与脱水速度,提高耐密植、抗倒伏、抗逆和适应机械收获。小麦育种一是选育推广水肥及光热资源高效利用型品种,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二是提高品种抗逆性和抗病性,应对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三是加强小麦品质育种研究,重点提高优质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及产量潜力。花生育种一是针对榨油市场的需求培育高产、高油型专用花生品种;二是为适应出口市场的要求培育典型的传统出口型品种;三是培育抗逆、抗虫、抗病,尤其是抗黄曲霉毒素的新品种;四是应对收获期遇雨减产及生长后期光热资源浪费的情况,培育生育期在140天以上的品种。

2、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一是政府要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让应用技术类科研项目、资金和人才向企业倾斜,鼓励科研人员自由进入企业,为提高种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二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逐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研发经费投入争取达到销售额的10%以上,广泛引进资源,改善育种条件。

3、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目前烟台育种科技人员大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要提高种业竞争力,必须加强种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由政府搭建平台、出台激励政策,积极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引导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支撑引领现代种业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生产力促进中心)

猜你喜欢

烟台市种业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灌木丛篁图》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哭娃小麦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