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2014-06-23陈晓艳
陈晓艳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国际经贸】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陈晓艳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随着新疆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新疆同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合作日益密切,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构想的提出,新疆边境贸易既面临着机遇,也充满了挑战。新疆边境贸易具备交通、人文、政治、经济互补性优势,也存在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中转贸易所占比重过大,结算方式落后,汇率风险较大,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边境贸易的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发展特色经济,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完善边境贸易结算体系,准确定位新疆边贸,制定长期稳定政策等促进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边境贸易;丝绸之路;新疆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和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份,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八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自古这里便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陆上桥头堡。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进行访问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新疆发挥特有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充分发挥新疆桥头堡的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边境贸易作为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不仅能够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本地经济资源的开发和流动,还能增进和巩固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边境贸易经历了记账贸易、易货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取得了巨大成绩,已成为新疆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长点。因此,研究新疆边境贸易对推动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明显加快
近年来,新疆边境贸易在规模和增长速度上都得到大幅提高,成为新疆与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由于国家为新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对口援疆政策等,为新疆注入了新的“血液”,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及技术,边境贸易总体呈迅速上升趋势。边境贸易总量从2001年的9.81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130.0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新疆经济发展与边境贸易增长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边境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图1 2001—2012年新疆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及边境贸易总额(单位:万美元)
(二)贸易方式、结算方式及经营主体呈多元化
随着我国同周边各国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以及双边对外经贸及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调整,新疆边境贸易形式呈现出多样性。旅游购物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及边境小额贸易并存。与此同时,新疆外贸银行结算方式经历了纯易货贸易、易货贸易差额现钞结算、现汇与现钞结算共存的发展过程。新疆的边贸经营主体已形成了股份制大中型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内地生产型企业等共同经营的多元化格局,其中私营企业表现出强大的活力,进出口所占比重逐年递增,成为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口岸建设日趋完善
新疆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有着密切而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有着许多传统的商道和口岸。1982年国家批准开放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口岸,1983年又恢复开放当时的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和吐尔尕特口岸。随着1992年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新疆已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截至2007年底,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对外开放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2013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构想为新疆加快对外开放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二、新疆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
(一)交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与周边邻国已开通的国际客货运输线路数量占全国已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的一半,形成了联结亚洲、欧洲国家的新的“丝绸之路”。其中新疆对中亚五国开放的10个口岸与周边国家对应城市的距离都在300公里之内,互有公路相通,运输距离较短,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口岸条件不断改善。1990年,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投入运营,它是连接亚洲太平洋地区和整个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的陆上运输通道,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地区的沿边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我国与中亚、西亚、东西欧的贸易和经济提供了便捷通道。
(二)人文优势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经过长期的相融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众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国界而居,民族相通、血缘相连、语言相似、风俗相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文化认同。中亚各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聚居地,这些国家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而新疆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地,新疆13个民族中有10个民族也分布在中亚各国。在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及生活习惯上的这种同源性和相似性,为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条件。在感情上更容易沟通,使出口商品针对性强,市场开拓更加容易,大大提升经济合作的成功率。这种良好的人文基础,今后将会为新疆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政治优势
自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由此展开,新疆也就成为了中国丝绸之路的门户,中亚、新疆及我国内地自此便有了密切的经济联系。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各国间的政治合作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今后各国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新疆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给予政策倾斜,指出要以第二亚欧大陆桥为主干,加快完善新疆区内和通往内地的铁路网,加快乌鲁木齐以及边境口岸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把新疆建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和商贸中心,尽快形成比周边国家明显的发展优势。
(四)经济互补性优势
新疆周边国家地质成矿条件好、品位高、储量大,石油、天然气及煤炭资源丰富。新疆可以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矿产开采合作,利用其资源优势结合新疆及内地的工业加工技术,实现互补和双赢。另外,中亚各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重”重工业、“轻”轻工业的畸形发展现象,新疆可就此与周边国家发挥各自商品竞争优势,开展互补贸易。开拓西部国际经济发展空间,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之一,也是新疆与中亚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中亚五国是新疆对外贸易的重要市场,其需求直接关系到其与新疆乃至整个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方向、规模及前景。
三、新疆发展边境贸易的制约因素
(一)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新疆出口的服装、鞋类及纺织制品占比仍较高,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虽增长幅度较快,但是比重仍偏低,依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粗加工产品在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科技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新疆边境贸易的发展。
(二)中转贸易所占比重过大
新疆边境贸易商品中只有少部分是地产品,绝大多数产品来自内地。在新疆从事边贸的公司,大多数都是物流货代公司,只赚取代理费和运费,这些公司在边境贸易的发展中,一直扮演内地采购并销往境外的中介角色。落后的加工水平使得新疆大多数边境贸易变成了中转贸易,这种中转贸易容易演变为一种单纯的“通道经济”,降低了新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新疆没有充分发挥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制约自身的经贸发展水平,不利于新疆边贸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结算方式落后,汇率风险较大
通过信用证、保函等国际上通行的结算方式开展国际贸易,对进出口双方来说都是一个规避贸易风险的最好途径。目前,新疆边境小额贸易由于受边贸交易形式以及周边国家贸易、税收及外汇等政策的影响,主要使用外币现钞进行结算,这与国际通行的做法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外币现钞脱离银行体系循环,使用量较小且结算隐蔽,为非法资金逃避管制提供了可能,也有可能会扰乱外汇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在邻国直接从事商品销售的中方客商因东道国货币汇率变动,未采取应对措施而蒙受汇率风险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
(四)政策环境不完善
边境贸易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一直没有一个具体的长期发展纲要和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导致边境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经常变更、无法可依,20多年来,国家三次调整了边贸政策,变化周期越来越短,每次调整都给边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边贸企业由于对边境贸易的发展没有明确的预期,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起伏不定,难以做出稳定的长期规划,造成许多短期行为,不利于新疆边境贸易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首先,加大外汇、税收等方面支持力度。优先考虑进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用汇。自营出口技术、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应享受与外贸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待遇。其次,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贸易信息传递、交流的中介机构。对现有出口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和国际经贸信息传递与交流机制。第三,通过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扩大旅游、中文教育、医疗和电信、运输等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开展服务贸易促进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发展特色经济,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积极发展新疆特色经济,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新疆必须结束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局面,全力打造本地特色经济。“进一步提高油气资源在区内加工的数量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充分发挥大型石化项目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全面推动石油天然气化工业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把新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大力扶持新疆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巩固提升番茄、制糖、食用油、酿造等产业发展水平,优化新疆工业布局,形成北疆以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南疆以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区。
(三)完善边境贸易结算体系
首先,新疆应积极引导、鼓励边境贸易结算纳入银行结算体系。在原有结算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扩大商业银行结算的合作范围,鼓励和支持双边商业银行互建账户。中国人民银行可与新疆周边国央行或监管当局协商,建立结算货币的清算渠道和现钞回流渠道,结算双方可采取第三方银行担保的形式,也可通过互存保证金的形式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其次,外汇管理局、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海关等机构也应参与边境贸易的结算监管中。加强双边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设立外币兑换公司,健全人民币跨境流动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打击反洗钱协调机制,尽可能减少负面效应。第三,还应采取灵活的出口核销政策,及时调整不能适应边境贸易结算发展要求的监管政策,推动人民币结算的健康发展。
(四)准确定位新疆边贸,制定长期稳定政策
首先,应制定适合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长期纲要和规划。其次,扩大政策优惠范围。位于非边境地区的外贸企业也可利用在各口岸设立的分公司、办事处等进行改造注册,积极争取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享受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第三,调整和完善边境贸易税收政策。边境贸易企业通过指定边境口岸进口原产于毗邻国家且在本地区使用和消费的商品,除国家规定必须照章纳税的商品外,应恢复实行进口税收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政策。第四,结合新疆边境贸易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应在做好监督的情况下,下放相关审批申报,简化贸易程序,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制定相应措施,实施进出口配额管理。
[1]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田劲松.浅析新疆边境贸易的发展[J].中国外资,2012(6).
[3]周攀攀.新疆边境贸易研究[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1(1).
[4]国家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新疆边境贸易发展与外汇研究[J].新疆金融,2008(10).
[5]习近平对新疆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N].新疆日报,2014-01-07.
[6]孟戈.新疆边境贸易六十年[J].实事求是,2009(6).
(责任编辑:张彤彤)
F74
A
2095-3283(2014)12-0044-03
陈晓艳(1983-),女,河南灵宝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