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014-06-23本刊编辑部

中国民政 2014年8期
关键词:优抚双拥烈士

本刊编辑部

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刊编辑部

国防和军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把爱国拥军作为伟大的民族精神来弘扬、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来凝聚。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1991年年初,全国首次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建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赋诗《军民情·七律》,表达他对军民鱼水深情的感怀,23年后的建军节前夕,习近平特地在福州看望双拥模范代表,一起重温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强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国防和军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战争年代自不用说,和平时期同样显而易见。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百姓渴望的岁月静好的日子就难以保障,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心愿就将沦为空谈。120年前,经济实力领先世界而难以逃脱甲午战败的厄运,足以证明富国与强军不可分割。品味跌宕起伏的民族存亡的恢弘历史,回望人民军队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恰恰印证了梁启超先生的论断:“若无国防,则国难起,民将不得安其业。”可以说,巩固国防,拥护军队不仅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更是我们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需要把爱国拥军作为伟大的民族精神来弘扬,把爱国拥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来凝聚,把爱国拥军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来重视,把支持爱国拥军事业作为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来筹划。

各级民政部门是直接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职能部门,与军队联系最多,对军队情况最了解,和军人感情最深厚,是沟通军队和地方的桥梁和纽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的大力支持下,拥军优抚安置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多个法律和政策法规,为维护优抚安置对象权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661.5亿元,有效维护了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力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和住房优待制度等。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首次将农村老义务兵、烈士老年子女等对象纳入国家抚恤补助范围。首次投入近200亿元实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举行清明公祭烈士仪式。首次开展境外烈士遗骸迁回工作,圆满完成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迁回……桩桩件件,不仅凝聚着各级民政部门的巨大努力,也饱含着广大民政工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一往情深。

我国当前安全和发展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虽然半个多世纪无大仗、三十多年无战事,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完成这两个艰巨任务,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离不开军政军民的相互支持,需要广大军民的团结奋斗,更需要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

全面深化改革是国家和军队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障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为目标,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待遇标准体系和健全服务体系为重点,前瞻谋划,勇于创新,扎实推进,逐步建立充分体现普惠与优待共享、城市与农村一体、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制度机制,努力开创拥军优抚安置新局面。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和作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有机统一。

(联系:cgeditor@yeah.net)

猜你喜欢

优抚双拥烈士
社会优抚审计: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社会优抚基金收支现状研究
社会优抚基金收支现状研究
北京朝阳双拥“5+5”加出军民真合力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