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2014-06-23王冬梅
王冬梅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中医科 ,辽宁 阜新 123000)
辨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王冬梅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中医科 ,辽宁 阜新 123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药针灸辨证施治综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阳性体征,降低患者的雄激素及胰岛素,促使其恢复排卵功能,使患者月经得以规律,有生育要求的能够成功受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黑棘皮症;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在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中发生率均较高,为5%~10%,无排卵型不孕妇女中约为75%,多毛妇女可高达85%以上[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妇科就诊的患者102例,根据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协会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在鹿特丹会议共同推荐的诊断标准:①持续无排卵或稀发排卵;②临床和生化的高雄激素血症,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高雄激素的因素;③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卵巢体积≥10 mL,或B超提示同一卵巢切面上探及直径<10 mm的卵泡≥12个,多呈车轮状排列。符合其中的两项即可做出诊断。经妇科检查、体格检查、血清性激素及超声波等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PCOS诊断标准,年龄在14~44岁,平均28.5岁,病程0.5~10年,平均4.1年;青春期PCOS患者50例,平均年龄18.97岁;育龄期PCOS患者52例,平均年龄26.7岁;其中以月经后期、闭经为主诉就诊20例,以不孕为主诉患者52例,以月经淋漓不净为主诉患者16例,其余14例以月经量少、月经先期为主诉就诊。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治疗,具体分型及治疗方法如下:①肾虚痰湿型:常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家族史,以初潮迟,月经稀少、闭经、多毛、不孕、肥胖明显为主症,兼见口干,便溏,贪食,多痰,黑棘皮,舌质淡舌体胖大,脉细滑。血LH/FSH≥2,血睾酮水平偏高,血胰岛素水平升高,或有胰岛素抵抗现象。治疗以养肾阴、祛痰湿为主。常用中药:知母、生地黄、白芍、当归、仙灵脾、桃仁、补骨脂、菟丝子、陈皮、厚朴、黄精、玉竹、黄芩、法半夏、苍术、何首乌、荷叶等。针灸取穴丰隆、足三里、脾俞、中级、关元、血海、子宫、三阴交、太溪。②肾虚血瘀型:以月经稀少、闭经、多毛、乳房发育小、不孕、肥胖或者不胖为主症,兼见畏寒,头晕乏力,腰酸,白带少,便秘,舌质暗,脉细涩等。血LH/FSH≥2,血睾酮水平偏高。治疗以补肾气和化淤血为主。常用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蒲黄、五灵脂、菟丝子、枸杞子、黄精、山慈菇、浙贝母、桃仁、丹参、赤芍、皂角刺、红花、元胡等。针灸取穴肾俞、水道、地机、关元、血海、子宫、三阴交、太溪。③肾虚肝郁型:以月经稀少、闭经、或月经频发量多、多毛、面部痤疮、不孕、肥胖为主症,兼见胸胁乳房胀痛、便秘等,心烦,或少量泌乳,血LH/FSH≥2,血睾酮及催乳素水平偏高,舌质淡红苔薄黄。治疗主要以清肝火和补肾气为主。常用中药有牡丹皮、柴胡、青皮、皂角刺、山慈菇、沙参、麦冬、枸杞子、香附、元胡、枳壳、当归、炒栀子、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黄精、厚朴、郁金等。针灸取穴大赫、水道、太冲、关元、血海、子宫、三阴交、太溪、肝俞。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月经基本正常,B超监测有成熟卵泡并有排卵,或基础体温连续3次以上出现双向(温差0.3~0.5,上升9 d以上),或已妊娠。显效:月经基本正常, 基础体温多次以上出现双向或有排卵征象。有效:月经情况改善,但基础体温无明显变化。无效:治疗后月经情况、基础体温均无明显变化[2]。
2 结 果
通过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比较(表1),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从表1中可以发现,通过治疗前后的比较,共有16例肥胖患者的BMI[(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kg)/身高(m)]明显下降(P<0.05);共有48例患者的AN(acanthosis nigricans,AN黑赖皮证)评分显著下降(P<0.01);有44例多毛表征患者F-G(Ferriman-Gallwey,F-G多毛评分标准)评分显著下降(P<0.01);有36例患者的痤疮指征(参照Rosenfield提出的痤疮临床评分标准)Rosenfiel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表1 PCOS患者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比较
表1 PCOS患者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比较
注:()内为例数
102例患者中治疗后痊愈40例,显著疗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其中18例恢复规律自主月经;伴有不孕症的52例患者中11例怀孕。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结 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多数患者伴有多毛、痔疮等高雄性激素体征及肥胖、黑赖皮症等高胰岛素体征,这些体征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增大,月经紊乱、不孕等这些成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具有明显的肾虚、血瘀和痰阻的临床表现。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故中医认为多囊卵巢根本病因在于肾气不足,内、外因可通过肾的变化影响月经;同时按“肝肾同源”的中医认识,在某些月经失调患者中,因身体的不适和诸多影响美观的阳性体征导致情绪不畅肝气不舒,除肾气不足以外,还表现出肝气郁结的症状,肾虚或肝郁日久疏泄不及,瘀阻经脉,故有的患者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肾虚不能蒸腾下焦津液,因而积聚成痰核,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大多有肥胖、卵巢增大的表现。故该病应以补肾助阳或滋肾养阴、益气健脾为主,兼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等法。在治疗上我们采取补肾、化瘀、祛痰为治则,兼以养血行气,调经助孕等辨证治疗手段。运用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药治疗与针灸相结合。经治疗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肥胖、痔疮和多毛等体征明显改善。在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ISN(血胰岛素)血症的同时降低了高雄激素的血症,促进了卵巢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了卵巢功能。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指导患者建立自信及有益的健康习惯,在配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体育锻炼,努力把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
[1]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6.
[2]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上册)[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9.
R711.75
B
1671-8194(2014)27-02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