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
2014-06-20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1期
杨时旸
世界杯与中国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个尴尬的问题。本世纪以来,除了那一次由意外和客观环境造成的入围之外,中国与世界杯完全无关。但与此同时,中国人却一直以另外的方式与世界杯紧密相连。
珠三角流水线上的工人为这场盛会的参与者日夜缝制着球服,为去往那里的游客赶制着各种纪念品。当人们抱起吉祥物合影,在看台上吹响加油的鸣笛,都会让人们看到那些若隐若现的“中国制造”。更何况,这一次,中国的公司还为巴西提供了大型建筑设备,甚至为他们制造了城铁列车。
从近几届开始,中国人不再满足于“制造”世界杯,更开始消费世界杯。这场狂欢的盛会被全球关注,那一个月,举办地变成了一个天然的秀场。明星去往那里,扮演起球迷的角色以寻求关注,企业家去往那里,一边休假一边寻找新兴市场。中国人与世界杯的关系若即若离,一边扮演着辛勤劳作价格低廉的制造者,一边成为了挥金如土的消费者。
这几乎就是全部了。中国与世界杯的一切联系都在外围打转,与足球与体育无关。相比于奥运会,世界杯的受众更加专业、更加精准、更加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更善于在奥运会上用金牌隐喻国力,但世界杯却是更纯粹,只与足球、力量、技巧和荷尔蒙相关,在这种更加个人化、个性化的场域中,以往引以为傲的方式都是失效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永远无法真正切近世界杯的原因之一。
我们自以为在狂欢,其实只是在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