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个别问题浅析
2014-06-20付旺
付旺
摘 要:最近,我国企业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舞弊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自身监督检查机制越来越引起关注,进而内部控制的审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审计的背景、存在的个别问题及针对性措施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的背景
企业为了合理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政策和程序,形成内部控制。它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维持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
尽管内部控制理论指导着实践,使其趋于完善。但是,舞弊的财务报告总是充斥这资本市场,这是由于内部控制中存在着重大缺陷等问题造成大的,于是,扼制内部控制失效的另一种监制机制——内部控制审计问世。在内部控制审计出现的一段时间里,内部控制得到了前所唯有的改善,企业管理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二、内部控制审计个别问题
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师通过调查了解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相关测试来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根据做出的评价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事件和范围。这样,提高了见证结论的可信度,保证了鉴证工作质量,提高鉴证工作效率。但是,内部控制审计中有个特征是审计的范围限定于特定的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一般来说,如果审计时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范围更广泛,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各个重要方面都进行评价。但是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中,要评价的领域和期间通常经过审计师和委托企业的管理层双方讨论并确定下来,其审计范围直接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并且,多数上市公司还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却未纰漏内部控制的审计费用,或者说在公司年报中说明支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但是并不单独披露具体金额。对外声称这种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不明确的原因与中注协所倡导的整合审计理论观念有关。
我认为,企业管理层与审计师通过协商交流来讨论确定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和对内部控制审计金额的纰漏不明确存在一定的缺陷,应着重加强对此进行的审计。(1)企业管理层有可能有意的引导审计师共同讨论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好的业务部门去审计,从而一定程度上规避审计师去审计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环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以及可能存在违反会计准则的业务。这样做内部控制审计远远达不到保证鉴证工作质量的效果。(2)企业管理层与审计师商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范围时,可能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从而让审计师去审计内部控制比较好的方面或出具无保留意见,很大程度的影响道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3)内部控制审计费未披露,可能存在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过少,必然导致审计成本的减少。因而不可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失败久在所难免了。(4)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相比审计费用,比例过大。过分巨大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可以给人一种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做出强大力度的印象,但是同时也给人一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巨大缺陷的猜想,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一定影响。
三、针对问题的相关措施
首先,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中,对于要评价的领域和期间通常经过审计师和委托企业的管理层双方讨论来确定的这种方式,应该作出一定改变,应最大可能的像内控测试一样把尽可能把内部控制的各个重要方面都审计到或采用抽测的方法来增加审计业务,增加审计业务范围的不确定性。其次,对于可能存在购买审计意见,存在影响审计师独立性的现象。应梳理相关审计规范,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法律建设,加大惩罚力度,起到警示作用。主要还是从审计师自身上着手,加大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博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对审计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考验。最后,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的问题,市场价值就是很好的体现。往往上市公司的市值与内部控制费用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相关关系,披露内部审计费用高的公司享有更好的市场价值。具体来说,一是独立审计形式。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其对象是内部控制。在独立的审计形式下,出具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种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要和财务报表审计等其他类型的审计区别开来,采取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披露和计量。二是整合审计形式,就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的一种审计形式。如果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联合报价来披露的话,无法区分,应尽可能的说明内部控制审计大概所占比例范围。
对两种形式的选择,两者都有各自特点。整合审计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量减少了,但审计的效果可能会不如单独内部控制审计形式那么好;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增加了,审计效率降低了,但是能更好的进行监督、检查。我个人认为,从独立性角度看,应选择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形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