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嵛》2014年第1期
2014-06-20李克利
打开《昆嵛》(2014年第1期),封面是红花,是青砖黑瓦的门楼,是“红梅迎春到,喜鹊报平安”的对联,喜庆但不妖艳,传统但不古板。
内文更是佳作迭出,精彩纷呈。开卷“重温经典”是冯德英老师的《苦菜花》(节选),让我们回到了那个艰苦的抗日烽火燃烧的岁月。昆嵛山区的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善良的品德和坚贞不屈,激励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都说文学需要虚构,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实现今的文学照搬生活即可,因为生活比文学还要精彩。作家不一定能想到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了。比如余华的《第七日》,交通拥堵、性丑闻、就业难、野蛮拆迁、医疗黑市、移民出国等等,多么好的素材啊,余华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昆嵛》刊登的文章不猎奇猎艳,不虚幻魔幻,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但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活了,小说也就基本立起来了。
《昆嵛》小说栏目里的三篇小说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刻画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知是偶然还是刻意为之,竟然都是讲述最底层官场的故事。但是仔细读下去,表面讲的是官场,实际是讲人的心态。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职位的变化,因为家庭的变故,心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酒友》很有意思,幽默的文字里带着一丝无奈。老赵和老钱从一对要好的酒友变成陌路甚至仇敌,最后又成为酒友,说明生活是个圈,转来转去又转到了刚开始的地方。但是曾经有过的揭发举报、形同陌路的经历,老赵和老钱今后还会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吗?他们还是从前的老赵和老钱吗?
《香那儿》讲述了没有学历没有专长,连饭都不会做,整天被丈夫娇惯的漂亮少妇史娟,最后成为一家花店老板的故事。作者没有讲史娟的成长史,没有描述史娟经历了怎样的心灵斗争和创业艰辛,而是从办公室老过的视角看史娟,既节省笔墨,角度也新颖。作者娴熟地运用跳跃、过渡、留白等技巧。《香那儿》的题目也含有深意。
《站队》刻画了一个犹豫不决的没有主心骨的小职员的形象。主人公严亮就像棵墙头草,风往哪儿刮,就往哪儿倒,耍点小聪明,有时还自我感觉良好,让人对他既可怜又可恨。小说同时从侧面描写了两位圆滑的城府颇深的副局长,难道官场就是这样提拔人才的吗?悲哀!
本期还有情深意切的散文,还有清新质朴的诗歌,像一幅画,一杯酒,一曲歌,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回味悠长。
焦红军主编说:打造《昆嵛》文学海拔,我们永远在路上。其实《昆嵛》已经达到了齐鲁文学的高度。
昆嵛山是胶东的屋脊,《昆嵛》文学杂志是昆嵛山顶的一枝花,经历了风雨更加艳丽;是一棵松,经历了霜雪更加青翠;是一朵云,映衬着中国文学的蓝天更加晴朗、高远。
李克利,男,1971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李家疃村。现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在《诗选刊》、《山西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短篇小说》、《五台山》、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200余首(篇)。曾获“第三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系《昆嵛》文学驻刊观察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