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

2014-06-20张雯欣

科教导刊 2014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育实践

张雯欣

摘 要 国家创新的核心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创新,而人的素质和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创新。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创新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根据大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特征与运用,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培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Fostering Innovative Thinking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ZHANG Wenxin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

Abstract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is people's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key of human qualities and ability is to innovate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s the backbon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ilding the country's future, and how their own innovative qualities,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use 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ies, presented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ways.

Key words innovative thinking; foster; practice

1 大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描述

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原有的、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运动内部机理的思维活动。

1.1 创新思维活动的特征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求新、求异、求发现、求突破。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独立性。创新思维是一种求新、求异思维,人云亦云,步人后尘,不可能创新,只有敢于在认识过程中着力发掘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发掘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问题,力破陈规,勇于创新。其二,联想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举一反三的思维,通常表现为 “纵向连动”或“逆向连动”。“纵向连动”,即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向纵深挖掘,探究其内在机理;“逆向连动”,即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联想其反面。其三,发散性。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的发散思维、置换思维和迂回思维。具有创新思维素质的人不受传统的思想、观念、习惯的束缚,敢于从新角度去思考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其四,综合性。创新思维形成于大量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的综合,形成于多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交替、融合。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既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又有短时间的突破和一时的顿悟;既有正向、逆向的线性思维和纵向、横向的平面思维,也有多维开阔的立体、空间思维和交叉、整体思维。

1.2 创新思维活动的阶段

任何活动都是具有目的的,活动即可表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创新思维,作为人类的活动形式,也具有目的性这一共同的关键表达。

一般而言,创新思维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主题分析阶段、发散信息阶段、收敛选择阶段、实现转换阶段。

2 制约大学生思维创新的障碍

培育创新思维的关键是塑造受教育主体的创新品质,而这恰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弱势和缺陷。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主要受限于以下几种思维障碍。

从众思维。“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家,随大流。当代大学生“以众人之是非为是非”,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别人怎样想,我也怎样想。不光生活态度上“从众”,连考试作弊都“从众”,而且这种“从众思维”在大学校园中有不断强化的趋势。如果一味地“从众”,人云亦云,不愿开动脑筋,也就不可能进行创造,阻碍了创新思维。

权威思维。权威型思维一旦在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中确立之后,就很难改变,并且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得到强化和泛化。大学生思维中的权威定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专业权威”。

经验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往往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去判断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育创新思维就要求大学生摆脱经验定势,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自我中心型思维。在日常思维活动中,学生们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无意识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认识去思考问题,由此产生了自我中心型的思维定势。

(下转第190页)(上接第175页)

3 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

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每一种新知和新能的产生都是多方面信息整合后的创造结果。国外许多大学把是否具有创造和探究神秘事物的精神,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据统计,当前美国的知识创新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进步约占生产力提高因素的80%。新知识的社会引导功能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在传递、应用人类已有知识基础上侧重于知识超越。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人的创新思维。高等教育的本质不是对知识的传递,而应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将已有的知识的吸纳和积累,作为自己进一步创新的阶梯,作为知识更新的平台。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只能靠引导和培育。

3.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整个创新思维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发散思维要求主体思维在空间的观念下向四周无拘无束地扩散,甚至可以是海阔天空地联系和天马行空似的想象、幻想等,目的是寻找或捕获更多的信息和可能的答案。思维发散过程是在观念、视角、知识资源、心理因素和相关技法等作用下完成的。

发散思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知识,创新需要运用知识。知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当代大学生发散思维的源泉。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良好的知识素养不仅包括知识的量,更要求对知识的良好的掌握。因此,大学生们要善于对知识进行组合、抽象、概括、归类。当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其提取检索率就大大提高。

3.2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活动都有接受和认同既有知识、既有认识的顺向习惯,而逆向思维的特点就是不满足于既有的接受和认同,而是勇于寻找与既有不同的新东西。逆向思维是指就某一对象同时积极地构想出方向上相反的两个或更多同时并存的词语、概念、图形和思想等,并且将对立的思维对象独立地放在同一的空间中。其关键的核心是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同时去认识、思考和定格。

笔者认为,在加强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要鼓励受教育者有大胆质疑、偏爱求异的精神。其实,求新、求异是思维活动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培育逆向思维的重要内容是爱护和鼓励受教育者发展优良个性,高扬创新的独立人格和主体优势。独特个性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是引发、促使和调节创造性思维的最基础因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思维方式创新和科学创新的原动力是个性、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育应该启发和提升个性展现的自觉性,使每个个体及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外发达国家在个性化教育评估体系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参考。比如,北欧的“学生基础能力国际比较计划”和“国际文凭标准”,都以强调评价学生的能力为主,注重考核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潜能发挥,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余地。

3.3 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就是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或对象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成果的思维过程。一方面,联想思维一般是以直接感知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前提,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亲身感受,感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联想的广度、深度、速度和价值以及想象的丰富程度与主体的工作经验、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实践经验和感知的丰富程度、深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学生联想思维的培育需要社会实践的参与作为有力支撑。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创新能力。

本文系成都市科技局课题“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12RKYB073ZF-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培育实践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