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多元化的分级评价模式规划与实践

2014-06-19卢玲陈媛洪雄

计算机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多元化

卢玲 陈媛 洪雄

摘要:针对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的分级评价模式,对教学的各大环节分别设置分级评价指标。探讨指标体系从学习能力、工作态度、协作、交流等方面对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考核形式;综合素质;多元化;分级评价

0 引言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由于该系列课程涵盖了理论、实验、课程设计等各种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重,兼具普通高校理工科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对该系列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对同类课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一般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业的主体成绩。这种方式简单、公正,可操作性强,却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考核方式适合层次相同和识记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动手能力较强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不太适合。虽然在实践中,也综合考虑平时成绩、考勤等情况,但对总结性考试的关注度往往超过了其他评价因素的影响。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下,无论试题的考点、难点分布怎样合理,都难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对教师而言,教学很容易演变成“应试型”教育;对学生而言,以分数为导向成为限制个性化发展、限制创新能力发展的症结。

根据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指委发布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分成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3类。对不同类别人才的培养,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笔者提出了一种多元化的分级评价模式,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考核手段对学习进行评价,以适合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下面结合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的实践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1 多元化评价模式规划

多元化评价模式,是对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多元系统。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将课程划分成理论、上机、平时、课程设计4大模块,每一模块内置多个可选任务。下面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描述。

1.1 分级的评价指标

对于图1所示的评价模式,其评价的依据是所选任务的难易等级。原则上学生在各模块中分别完成一个基本任务即可认为合格。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完成选做任务作为加分项,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对于考核结论,表1只是指导性的。实际上,各指标可形成不同的组合,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给出评价标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应认识并了解系统构成,结合自身目标选择相应的任务完成。

具体操作为:

(1)理论考核:学生参加期末的闭卷理论考试,而开卷考试作为加试项,属于可选任务。例如设置闭卷考核占总成绩的60%,开卷考核占总成绩的5%。若两项测试均合格,理论成绩可达优秀。关于分值比例,本文的设置只是启发式的,还应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上机环节:将完成考试系统作为基本任务,将参加在线竞赛系统作为加试项,属于可选任务。学生可登录北大、杭电、浙大等各类在线ACM竞赛评测系统,在这些平台上进行编程练习,使用这些平台提供的题目和学习资源。学生可提交参与竞赛系统的依据,例如所完成题目的源代码及运行结果截图。如果学生同时参加了两项测试(考试系统/竞赛系统),且成绩均为合格,则上机成绩可达优秀。

(3)平时作业:在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中,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一致,学生学习能力差异非常明显。针对这种差异性,笔者建议将平时练习设置为阶梯状,根据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广度,将练习划分为基础、进阶、扩展3个层次。如图2所示的是数据结构课程中栈和队列的实验内容若学生完成了各部分练习且成绩均为合格,则平时成绩可达优秀。

实践表明,分层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定制化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目标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充分满足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对于评价的时间点,教师可以只设置完成基础练习的时间点。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节奏,不定期提交所完成的进阶、扩展练习。由于该练习属于加分项,对教师来说,操作上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2 评价内容多元化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包括3大环节:理论、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以课内、课外作为评估的两条时间线,贯穿于教学进程的每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表2所示是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内容。从评价的侧重点看,除了注重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对学生的情商类综合素质的锻炼。从实践来看,这两方面考核的比例应该为1:1。

1.3 评价手段多样化

为使多元评价模式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需要配合多种评价手段。实践中主要采取了如下评价手段:

(1)书面考试。在学期末进行的闭卷考试主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检验。开卷考试则可选择开放性的题目,例如企业的面试题目等。

(2)课堂测试。在理论课上随机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个小测试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交换作业,让学生之间互评,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3)上机考试。在学期中段和学期末进行上机考试。上机考试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过于随意而有失公正。例如制订操作规则、考试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实践中我们用区分试题难度的方法拉开差距。一般性难度的必做题与较大难度的选做题的比例一般为2:1,题目随机,各不相同。实践证明,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上机考试成绩优于其理论考试成绩,这部分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0%。所以,通过公正合理的上机考试,可以让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肯定,令他们产生非常强的认同感。endprint

(4)实验测试。在实验课中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小测试,学生应独立完成指定练习,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平时成绩(必做练习)记录。目前,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平台,很容易实现这种测试的控制。测试中不必过分关注程序的正确性,而要注意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编程的习惯、速度和能力。这种小测试在教学中可多次运用。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例如,从3次测试中选择最好的1次作为平时成绩,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5)搜集和整理资料。教师可以在一学期中安排2~3次课外作业,搜集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各类资料,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学生提交的电子资料,只需注重考察这些资料的内容是否切题、文档是否在搜集后经过了消化和整理就可以了,这一任务可以作为进阶练习。

(6)课程设计的综合评估。课程设计采取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展开。评价时综合考虑算法、程序、文档以及答辩情况,从算法的优劣、程序代码的规范性方面考察学习能力;从文档的书写考察文字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答辩,考察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课程设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小组不仅成功完成了项目,还利用精美的PPT和其他辅助手段充分展示本组成果。有些小组成员还在后续课程的实践环节继续合作,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2 多元化分级评价体系的关键点

多元化分级评价体系是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为促进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而提出的。这种评价模式是人性化的,但实践中也容易出现评价标准随意性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多元分级评价体系的关键点在于:对每一评价环节制订量化的指标,尤其针对较为灵活的平时成绩、上机考试等环节,使多元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表3所示,是我们在上机考试时采用的参考标准。

要注意的是,这些量化的指标只是指导性的,不应把以分值为权重的指标体系设置得过细,否则将变成以分数为导向,反而对教学产生极大的制约。因为个人的综合能力显然是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教师对学习的评价取决于主、客观两个方面。所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也对教师的责任心和洞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结语

上述关于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是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在重庆理工大学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重庆理工大学的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在历年教学质量评价中均得到了好评;在近年来的市级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各毕业实习单位中也获得了一致的肯定。当然,笔者所提出的评价体系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例如开卷考试的题目、课程设计的题目设置等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多元化的指标体系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与学双方都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从分数主导型转变为能力主导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进行更多更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何迎生,鲁荣波,陈国平,等.ACM竞赛平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2):44-45.

[2]杨锋英.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4):25-29.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10.

[4]何钦铭,颜晖,苏小红,等.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5):62-65.

(见习编辑:刘丽丽;编辑:孙怡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