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货币化、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扩张关系分析

2014-06-19郭俊杉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边际等式静态

郭俊杉

引言

始于2008年政府干预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避免了短期衰退,但其长期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良性增长的效果业已引起广泛争议,尤其是当前预期可见的政府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累积所形成的潜在政府债务风险更是成为学界和坊间关注的焦点。实践经验表明,政府债务形成基于政府干预经济增长的内在激励所引致的积极财政行为和外部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营造的充足的流动性环境。已有的理论研究和经验事实显示,政府积极的财政行为引致的财政扩张与宏观经济要素如货币供给、固定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至今在理论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之间存在显著争议。虽然已有理论研究和实证文献对财政扩张和有关宏观经济因素之间关联进行研究(Saleh,2003;许雄奇,2007等),但在经济货币化程度逐渐加深背景下,针对财政扩张与宏观经济增长等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依然是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述评

毋庸置疑,政府财政行为作为链接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枢纽业已受到当前主流经济学派的关注和研究。围绕财政赤字形成、影响及控制措施等问题的实证检验结论或是理论研究结果均没有形成共识,其古典经济学派对财政赤字否定态度(向长风,2005)更是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支持财政赤字的理念(郭守杰,2006)鲜明对立。但无论是主流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或是国内研究学者均对财政扩张形成的财政赤字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存在诸多争议。

(一)财政扩张的经济增长效应

Aschauer(1989)经验研究显示,基于政府消费所形成的政府财政支出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虽然存在但是并不显著。但是基于政府投资的资本性支出所形成的财政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比如财政扩张所形成的一国经济基础设施形成及引致的私人部门的生产性投资增加(Aschauer,1989)。Duffy Deon,Eberts(1989)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其研究指出基于政府支出所形成的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08,而美国20世纪中期到80年代期间公共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达到0.39-0.54(Ford,Poret,1991)。这一结论给出了政府财政扩张所形成公共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量化结论。Ford,Poret(1991)针对OECD11个样本国家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政府支出形成的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研究,表明财政形成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显著。Kenneth N.Kuttner,Adam S. Posen(2002)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日本战后期间财政政策效应进行经验验证,其研究显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减税或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刺激效应。而这一结论得到张桂鸿(2006)和付文林(2006)的研究支持。然而,财政扩张不存在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吗?Grier,Tullock(1989),Barro(1991)以发达国家为样本研究指出,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并不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其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Engen,Skinner,1992);而Feldstein(1982),Aschauer(1985)研究指出,在政府财政中性假设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对私人支出增加存在等量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加会对私人消费或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而这种挤出效应的存在对经济增长形成抑制效应。而Amano,Wirjanto(1997)研究进一步量化了这种挤出效应,其通过对美国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跨期替代的研究指出政府财政支出增加1单位就会挤出居民0.9单位的消费支出。郭宏宇、吕风勇(2006),尹恒(2005;2006)、高铁梅等(2005)研究认为,基于政府的财政投资支出或消费支出所形成的财政扩张均对私人部门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排挤效应,而这种排挤效应在长期层面上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二)财政扩张的货币效应

Laney,Willett(1983)的研究揭示,形成政府财政赤字的财政扩张行为与经济体系中货币供给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Akhtar,Wilford,1979;Ahking,Miller,1985等)。而这一研究观点也得到后来Tanner,Devereux(1993)和Vamvoukas(1998)等人研究支持。然而,Joines(1985),Barnhart,Darrat(1988),Gulley(1994)等通过经验研究指出,一国基于扩张性财政行为所形成的财政赤字并没有引致该经济体系货币供给的增加,但针对这一结论Vamvoukas(1998)研究认为,这一经验结果对经验模型的设定、样本期间选择及相关计量方法的选取高度敏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于经验分析得出的财政扩张没有引致货币供给增加的这一结论并不稳健。而针对关于财政扩张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直接研究并不多见,王利民、左大培(1999)的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政府财政赤字、铸币税和货币扩张之间的关系,并未作深入研究;张红地(2002)和曾康霖(2002)均从理论的层面对铸币税和财政赤字之间关系进行探索,其研究也并未进行进一步的经验论证。谢平(1994)针对我国1986-1993年间政府从货币发行中获得收入依据基础货币增量法进行测算,其结果表明政府的货币发行收入占GDP比重为5.4个百分点。

综观已有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政府财政扩张行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较为成熟,但其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争议。而针对经济货币化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影响效应的直接研究并不常见,同时结合当前经济运行实际状况,学者在研究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命题过程中无法回避当前经济体系内流动性存在的重要影响。而这一现有研究的争议和研究的不足正是本文研究价值所在。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的经济学意义

相对于经典的C-D生产函数和CES生产函数而言,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克服了投入要素之间替代弹性为1的先验假定,并进一步克服了投入要素替代弹性为常量的内生假定。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允许不同经济样本或不同样本期间之间投入要素替代弹性可变性存在,更贴合经济体系运行实际状况。正是基于已有的C-D和CES生产函数模型的不足,Christensen,L.R.Jorgenson,D.W.和Lau,L.J.于1973年给出一般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其模型表达式如下:endprint

(1)

其中,Y表示产出要素,X为投入要素。则从(1)可以看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中投入要素x1和x2的替代弹性是可变的,同时当b11+b12=0和b12+b22=0 时,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投入要素x1和x2的a1+a2度齐次的,尤其是当a1+a2=1 时,以(1)式为代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具有线性齐次函数的特征,其经济意义就是投入要素具有规模不变的性态。同时,从理论层面上而言,当b11=b12=b22=0 成立情况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退化为C-D生产函数,当b11=b22=-b12时,(1)式退化为CES生产函数关于替代弹性等于0时的二阶泰勒级数。因此,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不仅具有C-D和CES生产函数模型的性态更是具有其自身独特经济拟合优势。

在理论模型设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思想进一步分析变量设定的经济意义,本文变量选取主要依据变量自身的经济学意义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首先,就一般经济意义上而言政府财政扩张行为体现为政府积极的财政支出倾向,而积极的财政支出倾向会引致政府财政赤字的产生(马拴友,2001;郭庆旺等,2003等),因此本文选取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率(GFB)表征政府扩张行为。而对经济增长因素本文承接既有的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继续选用样本期内的GDP增长率(g)进行测算。同时对于经济货币化程度因素本文在承接已有关于金融深化(Ronald I. Mckinnon,1973;熊鹏、王飞,2008;李文峰,2012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广义货币供给量M2增长率与对应期间GDP增长率的比值表征经济货币化深化程度(DEM)。同时为了避免遗漏变量所可能引致的拟合偏误,结合我国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现状,本文对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REI)进行控制借以捕捉房地产市场发展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反映经济周期因素对政府财政行为影响本文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MEI)进行控制。最后结合我国政府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内生关联所引致的政府债务和银行贷款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次对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增长率(RGB)及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RTI)在模型中进行控制。

(二)经验论证模型的经济学含义

承接上文分析,给出本文经验论证模型。由于本文研究思想是揭示在经济货币化深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影响效应,因此本文具体经验论证模型如下:

(2)

其中,f(Z)表征控制变量的线性组合,Z为上文为了避免遗漏变量所引致可能的拟合偏误而选定的控制变量,其余变量如上文解释。则在以上经验论证模型设定基础上,本文依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比较静态分析相关理论给出本文货币深化与经济增长对政府财政扩张影响效应的比较静态等式。首先,给出经济增长因素对财政扩张影响的边际弹性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3)

(4)

其次,给出经济货币化因素对财政扩张影响的边际弹性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5)

(6)

最后,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货币化因素和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交叉边际弹性影响效应,给出交叉边际弹性影响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7)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有必要对数据和样本选取进行说明。文章结合对应变量的数据可获得性及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选取对应变量2003.1-2013.7期间数据,同时为了增加样本容量本文选取数据频率为月度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于中经网产业数据库、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及对应《中国统计年鉴》。

实证分析

(一)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承接前文分析,为了更好地捕捉我国政府财政扩张和经济增长性态及经济货币化程度,同时也为了避免有关变量可能存在的异常值对拟合结果的杠杆作用,首先对变量序列的统计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其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基本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率分布波动幅度显著,其分布呈现出尖峰厚尾的分布特性,虽然均值和中位数显示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赤字呈现缩减倾向,但其分布并没有给出财政非扩张证据。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率及经济货币化程度分析结果看,二者均呈现稳定的增长和深化趋势,其中经济货币化深化速度在平均意义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其分布呈现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而经济增长分布符合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而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及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增长率也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同时,样本期内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分布波动大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布波动并呈现左偏分布性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对经济体系中相关因素冲击更为敏感。整体上看,除去经济增长因素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之外,其余变量序列均呈现典型金融时间序列分布特性,基本不存在异常值对拟合结果的杠杆作用。

在基本统计分析基础上,由于选取变量序列具有显著时间序列特征,因此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其检验结果摘录如表2所示。

表2中分别给出DF-GLS和ADF两种单位根检验方法,其中DF-GLS单位根检验功效高于ADF检验功效,表中第2列和第4列依次给出DF-GLS单位根检验Tau值和ADF检验Z值,第3、5列分别给出两种检验的在5%置信水平上关键值。整体检验结果表明,除去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序列在5%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之外,其余变量序列均在1%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表明变量序列至少在5%的显著水平上不能拒绝平稳性分布特性。

(二)经验拟合分析

承接前文分析,对本文经验论证模型(2)进行拟合回归。关键回归结果摘录如表3所示。

表3中经验拟合结果显示,宏观经济增长因素及以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表征的宏观经济周期因素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积极相关,而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显著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货币化程度深化并不能直接引致政府财政扩张而宏观经济因素对于政府财政扩张具有内生刺激效应。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具有捕捉核心变量交叉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特征,因此交叉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核心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效应。对控制因素而言,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积极显著相关,其对政府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达到(2.82),同时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政府财政扩张倾向,其对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达到(-0.71)且显著。而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影响并不显著。同时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文章经验论证结果是稳健的。

进一步结合上文所给出的比较静态等式可知,财政扩张之于经济增长因素边际弹性不仅受到经济增长率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受到经济货币化深化因素的影响,如上文比较静态等式(3);同样,财政扩张之于经济货币化程度深化因素边际弹性不仅受到其自身影响,同时也受到经济增长因素的制约,如上文比较静态等式(5)。同时结合比较静态等式(4)、(6)及经验拟合结果可知,经济增长因素及经济货币化因素对于政府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影响呈现非稳态动态变动趋势。而结合比较静态等式(7)可知,二者交叉因素对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影响呈现抑制性状并且处于稳态。进一步结合比较静态等式(3)和(5)可以测算出来经济增长因素和货币深化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边际弹性影响效应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边际弹性影响呈现显著波动且略微上升的趋势,其波动周期性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影响相当显著并且积极。而经济货币化程度对财政扩张行为边际弹性影响在样本期内呈现较为稳定态势,并且呈现出抑制政府财政扩张的倾向。则从二者加总边际弹性影响效应(SUM)看,整个样本期内政府存在积极的财政扩张行为,其中经济增长因素主导政府财政扩张趋势和性态。

结论

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构建经济增长因素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因素对我国政府财政扩张行为边际弹性影响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经验分析揭示,样本期内经济增长因素和经济波动周期性因素是推动政府财政扩张主要因素,而经济货币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政扩张倾向,但是这种抑制效应远小于经济增长因素对财政扩张的推动效应。整体上,样本期内我国政府财政行为呈现波动扩张性态。鉴于此,在一定程度上本文研究得出的直接经验证据揭示:我国政府财政扩张内生于经济扩张进程。而这一结论也为关注政府财政行为乃至政府债务风险的学界和业界提供具有经验价值的参考依据。endprint

(1)

其中,Y表示产出要素,X为投入要素。则从(1)可以看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中投入要素x1和x2的替代弹性是可变的,同时当b11+b12=0和b12+b22=0 时,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投入要素x1和x2的a1+a2度齐次的,尤其是当a1+a2=1 时,以(1)式为代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具有线性齐次函数的特征,其经济意义就是投入要素具有规模不变的性态。同时,从理论层面上而言,当b11=b12=b22=0 成立情况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退化为C-D生产函数,当b11=b22=-b12时,(1)式退化为CES生产函数关于替代弹性等于0时的二阶泰勒级数。因此,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不仅具有C-D和CES生产函数模型的性态更是具有其自身独特经济拟合优势。

在理论模型设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思想进一步分析变量设定的经济意义,本文变量选取主要依据变量自身的经济学意义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首先,就一般经济意义上而言政府财政扩张行为体现为政府积极的财政支出倾向,而积极的财政支出倾向会引致政府财政赤字的产生(马拴友,2001;郭庆旺等,2003等),因此本文选取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率(GFB)表征政府扩张行为。而对经济增长因素本文承接既有的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继续选用样本期内的GDP增长率(g)进行测算。同时对于经济货币化程度因素本文在承接已有关于金融深化(Ronald I. Mckinnon,1973;熊鹏、王飞,2008;李文峰,2012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广义货币供给量M2增长率与对应期间GDP增长率的比值表征经济货币化深化程度(DEM)。同时为了避免遗漏变量所可能引致的拟合偏误,结合我国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现状,本文对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REI)进行控制借以捕捉房地产市场发展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反映经济周期因素对政府财政行为影响本文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MEI)进行控制。最后结合我国政府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内生关联所引致的政府债务和银行贷款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次对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增长率(RGB)及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RTI)在模型中进行控制。

(二)经验论证模型的经济学含义

承接上文分析,给出本文经验论证模型。由于本文研究思想是揭示在经济货币化深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影响效应,因此本文具体经验论证模型如下:

(2)

其中,f(Z)表征控制变量的线性组合,Z为上文为了避免遗漏变量所引致可能的拟合偏误而选定的控制变量,其余变量如上文解释。则在以上经验论证模型设定基础上,本文依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比较静态分析相关理论给出本文货币深化与经济增长对政府财政扩张影响效应的比较静态等式。首先,给出经济增长因素对财政扩张影响的边际弹性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3)

(4)

其次,给出经济货币化因素对财政扩张影响的边际弹性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5)

(6)

最后,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货币化因素和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交叉边际弹性影响效应,给出交叉边际弹性影响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7)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有必要对数据和样本选取进行说明。文章结合对应变量的数据可获得性及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选取对应变量2003.1-2013.7期间数据,同时为了增加样本容量本文选取数据频率为月度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于中经网产业数据库、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及对应《中国统计年鉴》。

实证分析

(一)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承接前文分析,为了更好地捕捉我国政府财政扩张和经济增长性态及经济货币化程度,同时也为了避免有关变量可能存在的异常值对拟合结果的杠杆作用,首先对变量序列的统计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其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基本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率分布波动幅度显著,其分布呈现出尖峰厚尾的分布特性,虽然均值和中位数显示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赤字呈现缩减倾向,但其分布并没有给出财政非扩张证据。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率及经济货币化程度分析结果看,二者均呈现稳定的增长和深化趋势,其中经济货币化深化速度在平均意义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其分布呈现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而经济增长分布符合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而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及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增长率也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同时,样本期内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分布波动大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布波动并呈现左偏分布性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对经济体系中相关因素冲击更为敏感。整体上看,除去经济增长因素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之外,其余变量序列均呈现典型金融时间序列分布特性,基本不存在异常值对拟合结果的杠杆作用。

在基本统计分析基础上,由于选取变量序列具有显著时间序列特征,因此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其检验结果摘录如表2所示。

表2中分别给出DF-GLS和ADF两种单位根检验方法,其中DF-GLS单位根检验功效高于ADF检验功效,表中第2列和第4列依次给出DF-GLS单位根检验Tau值和ADF检验Z值,第3、5列分别给出两种检验的在5%置信水平上关键值。整体检验结果表明,除去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序列在5%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之外,其余变量序列均在1%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表明变量序列至少在5%的显著水平上不能拒绝平稳性分布特性。

(二)经验拟合分析

承接前文分析,对本文经验论证模型(2)进行拟合回归。关键回归结果摘录如表3所示。

表3中经验拟合结果显示,宏观经济增长因素及以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表征的宏观经济周期因素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积极相关,而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显著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货币化程度深化并不能直接引致政府财政扩张而宏观经济因素对于政府财政扩张具有内生刺激效应。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具有捕捉核心变量交叉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特征,因此交叉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核心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效应。对控制因素而言,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积极显著相关,其对政府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达到(2.82),同时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政府财政扩张倾向,其对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达到(-0.71)且显著。而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影响并不显著。同时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文章经验论证结果是稳健的。

进一步结合上文所给出的比较静态等式可知,财政扩张之于经济增长因素边际弹性不仅受到经济增长率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受到经济货币化深化因素的影响,如上文比较静态等式(3);同样,财政扩张之于经济货币化程度深化因素边际弹性不仅受到其自身影响,同时也受到经济增长因素的制约,如上文比较静态等式(5)。同时结合比较静态等式(4)、(6)及经验拟合结果可知,经济增长因素及经济货币化因素对于政府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影响呈现非稳态动态变动趋势。而结合比较静态等式(7)可知,二者交叉因素对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影响呈现抑制性状并且处于稳态。进一步结合比较静态等式(3)和(5)可以测算出来经济增长因素和货币深化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边际弹性影响效应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边际弹性影响呈现显著波动且略微上升的趋势,其波动周期性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影响相当显著并且积极。而经济货币化程度对财政扩张行为边际弹性影响在样本期内呈现较为稳定态势,并且呈现出抑制政府财政扩张的倾向。则从二者加总边际弹性影响效应(SUM)看,整个样本期内政府存在积极的财政扩张行为,其中经济增长因素主导政府财政扩张趋势和性态。

结论

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构建经济增长因素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因素对我国政府财政扩张行为边际弹性影响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经验分析揭示,样本期内经济增长因素和经济波动周期性因素是推动政府财政扩张主要因素,而经济货币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政扩张倾向,但是这种抑制效应远小于经济增长因素对财政扩张的推动效应。整体上,样本期内我国政府财政行为呈现波动扩张性态。鉴于此,在一定程度上本文研究得出的直接经验证据揭示:我国政府财政扩张内生于经济扩张进程。而这一结论也为关注政府财政行为乃至政府债务风险的学界和业界提供具有经验价值的参考依据。endprint

(1)

其中,Y表示产出要素,X为投入要素。则从(1)可以看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中投入要素x1和x2的替代弹性是可变的,同时当b11+b12=0和b12+b22=0 时,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投入要素x1和x2的a1+a2度齐次的,尤其是当a1+a2=1 时,以(1)式为代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具有线性齐次函数的特征,其经济意义就是投入要素具有规模不变的性态。同时,从理论层面上而言,当b11=b12=b22=0 成立情况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退化为C-D生产函数,当b11=b22=-b12时,(1)式退化为CES生产函数关于替代弹性等于0时的二阶泰勒级数。因此,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不仅具有C-D和CES生产函数模型的性态更是具有其自身独特经济拟合优势。

在理论模型设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思想进一步分析变量设定的经济意义,本文变量选取主要依据变量自身的经济学意义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首先,就一般经济意义上而言政府财政扩张行为体现为政府积极的财政支出倾向,而积极的财政支出倾向会引致政府财政赤字的产生(马拴友,2001;郭庆旺等,2003等),因此本文选取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率(GFB)表征政府扩张行为。而对经济增长因素本文承接既有的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继续选用样本期内的GDP增长率(g)进行测算。同时对于经济货币化程度因素本文在承接已有关于金融深化(Ronald I. Mckinnon,1973;熊鹏、王飞,2008;李文峰,2012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广义货币供给量M2增长率与对应期间GDP增长率的比值表征经济货币化深化程度(DEM)。同时为了避免遗漏变量所可能引致的拟合偏误,结合我国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现状,本文对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REI)进行控制借以捕捉房地产市场发展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反映经济周期因素对政府财政行为影响本文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MEI)进行控制。最后结合我国政府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内生关联所引致的政府债务和银行贷款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次对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增长率(RGB)及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RTI)在模型中进行控制。

(二)经验论证模型的经济学含义

承接上文分析,给出本文经验论证模型。由于本文研究思想是揭示在经济货币化深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影响效应,因此本文具体经验论证模型如下:

(2)

其中,f(Z)表征控制变量的线性组合,Z为上文为了避免遗漏变量所引致可能的拟合偏误而选定的控制变量,其余变量如上文解释。则在以上经验论证模型设定基础上,本文依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比较静态分析相关理论给出本文货币深化与经济增长对政府财政扩张影响效应的比较静态等式。首先,给出经济增长因素对财政扩张影响的边际弹性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3)

(4)

其次,给出经济货币化因素对财政扩张影响的边际弹性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5)

(6)

最后,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货币化因素和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交叉边际弹性影响效应,给出交叉边际弹性影响效应比较静态等式:

(7)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有必要对数据和样本选取进行说明。文章结合对应变量的数据可获得性及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选取对应变量2003.1-2013.7期间数据,同时为了增加样本容量本文选取数据频率为月度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于中经网产业数据库、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及对应《中国统计年鉴》。

实证分析

(一)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承接前文分析,为了更好地捕捉我国政府财政扩张和经济增长性态及经济货币化程度,同时也为了避免有关变量可能存在的异常值对拟合结果的杠杆作用,首先对变量序列的统计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其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基本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率分布波动幅度显著,其分布呈现出尖峰厚尾的分布特性,虽然均值和中位数显示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赤字呈现缩减倾向,但其分布并没有给出财政非扩张证据。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率及经济货币化程度分析结果看,二者均呈现稳定的增长和深化趋势,其中经济货币化深化速度在平均意义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其分布呈现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而经济增长分布符合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而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及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增长率也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同时,样本期内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分布波动大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布波动并呈现左偏分布性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对经济体系中相关因素冲击更为敏感。整体上看,除去经济增长因素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之外,其余变量序列均呈现典型金融时间序列分布特性,基本不存在异常值对拟合结果的杠杆作用。

在基本统计分析基础上,由于选取变量序列具有显著时间序列特征,因此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其检验结果摘录如表2所示。

表2中分别给出DF-GLS和ADF两种单位根检验方法,其中DF-GLS单位根检验功效高于ADF检验功效,表中第2列和第4列依次给出DF-GLS单位根检验Tau值和ADF检验Z值,第3、5列分别给出两种检验的在5%置信水平上关键值。整体检验结果表明,除去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序列在5%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之外,其余变量序列均在1%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表明变量序列至少在5%的显著水平上不能拒绝平稳性分布特性。

(二)经验拟合分析

承接前文分析,对本文经验论证模型(2)进行拟合回归。关键回归结果摘录如表3所示。

表3中经验拟合结果显示,宏观经济增长因素及以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表征的宏观经济周期因素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积极相关,而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显著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货币化程度深化并不能直接引致政府财政扩张而宏观经济因素对于政府财政扩张具有内生刺激效应。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具有捕捉核心变量交叉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特征,因此交叉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核心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效应。对控制因素而言,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与政府财政扩张行为积极显著相关,其对政府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达到(2.82),同时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政府财政扩张倾向,其对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达到(-0.71)且显著。而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影响并不显著。同时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文章经验论证结果是稳健的。

进一步结合上文所给出的比较静态等式可知,财政扩张之于经济增长因素边际弹性不仅受到经济增长率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受到经济货币化深化因素的影响,如上文比较静态等式(3);同样,财政扩张之于经济货币化程度深化因素边际弹性不仅受到其自身影响,同时也受到经济增长因素的制约,如上文比较静态等式(5)。同时结合比较静态等式(4)、(6)及经验拟合结果可知,经济增长因素及经济货币化因素对于政府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影响呈现非稳态动态变动趋势。而结合比较静态等式(7)可知,二者交叉因素对财政扩张的边际弹性影响呈现抑制性状并且处于稳态。进一步结合比较静态等式(3)和(5)可以测算出来经济增长因素和货币深化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边际弹性影响效应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边际弹性影响呈现显著波动且略微上升的趋势,其波动周期性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对政府财政扩张行为影响相当显著并且积极。而经济货币化程度对财政扩张行为边际弹性影响在样本期内呈现较为稳定态势,并且呈现出抑制政府财政扩张的倾向。则从二者加总边际弹性影响效应(SUM)看,整个样本期内政府存在积极的财政扩张行为,其中经济增长因素主导政府财政扩张趋势和性态。

结论

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构建经济增长因素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因素对我国政府财政扩张行为边际弹性影响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经验分析揭示,样本期内经济增长因素和经济波动周期性因素是推动政府财政扩张主要因素,而经济货币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政扩张倾向,但是这种抑制效应远小于经济增长因素对财政扩张的推动效应。整体上,样本期内我国政府财政行为呈现波动扩张性态。鉴于此,在一定程度上本文研究得出的直接经验证据揭示:我国政府财政扩张内生于经济扩张进程。而这一结论也为关注政府财政行为乃至政府债务风险的学界和业界提供具有经验价值的参考依据。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际等式静态
随身新配饰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组成等式
猜猜他是谁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速填等式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