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低碳路径探析

2014-06-19张丽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

张丽萍

低碳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单独列出,而且新型城镇化被提到新的高度,同时,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相比于更重视“城”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更重视“人”的城镇化,是以质量、品质、内涵发展为主的高水平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就是要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也就是说要由原来的“重城轻乡”、“城乡分治”,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并且从改革角度讲,要由原来的重单项突破,改变为大力推进户籍、保障、就业等综合配套体制改革。要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乡一体化不是降低城市的生活标准,也不是消灭乡村,而是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上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待遇。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的明显增大,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恶化,农业生产损失严重。中科院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会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较 2000年的5亿吨下降14%—23%,而且气候变暖为病虫害的扩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使病虫存活的范围更广,活跃时间更长。根据古巴等国经验,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威胁的唯一道路。

(三)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绿色和平组织指出:主要几个由农业引起的碳排放源,如粮食的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存储、加工和销售粮食所盖的房子,处理农业和食品行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等折合二氧化碳的话,约占全球总排放的 17%-23%。现代农业的高能耗、高污染已被人们普遍认识,而低碳农业的发展可累计抵消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农业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人口的增长与土地的减少之间的矛盾,使得土地的负荷越来越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以及各种工业园区的建设,农村耕地不断减少,土地生产负荷日益加重,土地产出处于掠夺式经营状态。2009年10月份开始的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以及近些年不断发生的涝灾、冰雹、冻灾等,反映出我国的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的低下。与此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受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加上采石、开矿、挖沙、砍伐等的影响,农村水土流失情况又很严重,对农业灌溉、养殖等造成了重大影响。加之毁林开荒、放牧、种植经济收益高的作物、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化、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等农业自身的污染,造成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污染等,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调整农业结构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

气候变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增大,这就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发展低碳农业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各地现代农业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而现代农业建设必然要求农业设备、设施、方式、手段的现代化,即用先进的工业设备武装农业。因此,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才有生命力。为此,低碳农业迫切需要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即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技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以最少的物质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收益;发展生态文明型技术,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低碳农业要求农业管理精细化,技术操作标准化,示范生产规模化,农业产品绿色化。只有高效、清洁、安全的低碳农业的理念和模式,才能适应低碳经济框架下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工业系统固然要勇挑重担,但“三农”同样责无旁贷,农业也必须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新农村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农民对发展低碳经济认识不足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认识很肤浅,在生产生活中不能运用低碳经济理论指导实践,有的认为现在资源还较丰富,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为时尚早,没有紧迫感;有的农民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政府是主体,是政府的事情,显得漠不关心;部分农村干部对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如何实施不甚了解,有的怕牺牲局部利益,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二)管理手段和方式严重滞后

一是观念淡薄。有的乡镇没有用低碳经济理念进行科学决策,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增效的有效手段,不珍惜资源,浪费资源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管理弱化。一些乡镇放松资源节约管理工作,资源节约没有作为考核工作硬指标,生产方式尚未进入节能、高效的良性循环。三是技术制约。节能技术创新体制、资金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节能技术改造筹资困难,高耗能设备工艺淘汰难。

(三)发展低碳经济政策保障不健全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有利保证,能够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低碳经济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但是就目前的现实来看,我国立法工作相对落后,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还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只是在全国少数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试点,但这些法规多是针对城市低碳经济,关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就更少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明确成为当下制约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发展低碳经济科技支撑不强endprint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成本较低、可以普遍应用的先进技术的普及。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和技术实力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难以为农村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科研和技术支持。

(五)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筹集机制不完善

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是有限的,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筹集渠道,以保证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低碳技术和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但目前我国农村融资机制不完善,所获得的资金来源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建立畅通有效的融资机制,保证充足的资金供应,是农村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农村推进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实现农村生产领域的低碳目标

公共管理与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积极行动,为农村生产领域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对于农村环境污染比较大、效益较低的小企业、小作坊,应做好取缔和整顿工作,对于已经给农村资源、生态造成破坏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政府部门应加强自身管理,改变政府绩效评估方式,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经济发展指标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的不合理做法,将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到绩效评估体系中,并建立领导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地方领导在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和公共服务,以财政预算的方式严格规定地方政府当年公共支出用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比例,以及所占GDP总量的比重,并为农业、农村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逐渐实现农村生产领域的低碳目标。

(二)推广低碳技术,实现农村节能减排

农村节能低碳,应该以低碳技术推广为重点,构建农村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应立足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乡镇企业节能低碳,尤其是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低碳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农业机械节能低碳,更新淘汰部分老旧农业机械、高能耗老旧装备;推进耕作制度节能低碳,建立高效的耕作制度,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高值生态农业;推进畜禽养殖节能低碳,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推进农村生活节能低碳,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低碳型住房等。

(三)探索新能源,发展农村生物质能

我国目前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20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2位。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还将不断增加。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0-36亿吨标准煤,能源安全形势将十分严峻,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是当务之急。发展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些新型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我国农业和农村在节能减排中应有所作为。农业是惟一生产生物质能的产业,在我国的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战略转型中,生物质能可发挥重大作用,也能成为生态农业的新内涵。生物质能的使用可以减少畜禽污水、秸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四)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完善法律法规

要加大对农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当前我国环境和资源危机的现实情况的宣传,让农村群众了解形势的严峻性、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培养农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低碳意识,逐渐认同和支持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提高个人的低碳意识。立法者应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调研,对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情况、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研究,力求制定的法律能够贴近农村现实;各级政府应在法律文件的指导下,尽快完善统一的行政法规以及相关的制度体系,以此作为农村低碳经济行政执法的依据和指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促进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扩大国内外低碳经济交流与合作,克服技术和资金瓶颈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时代,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能单独治理和根本解决的,需要多国以及多元治理主体的公共参与。我国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迎接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扩大国内外低碳经济的合作与交流。要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 渠道,广泛地吸收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捐赠和资金支持,缓解农村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现状。要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科研与技术交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低碳技术,加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支持,使得相关生产技术逐渐在农业、农村企业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普及。要借鉴西方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地区科学的发展模式,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使得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沿着正确道路顺利运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经济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赞农村“五老”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