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

2014-06-19谢佳佳李立雄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市场化

谢佳佳 李立雄

摘要: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应重点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协调机制,即依托系部或专业群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按照市场规律管理财务和分配收益,以利益分配为主要驱动力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协调。

关键词: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8012802

1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引入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和任务的校内实训场地,除了实践教学,还通过研发技术、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等生产性活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以赢利为根本目的,着眼于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基地运行有学校主导、校企合作等模式。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所谓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是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制度规范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像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竞争,遵循市场运行规则,按照市场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运作与管理。需要说明的是:市场化运行机制并不意味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在以教学以中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建立自给自足的运行机制,使生产性实训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换句话说,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完成实训实习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学校不干涉其合法的经营活动。

2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的理论基础

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场所,虽然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市场化运作并非毫无根据。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营利组织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而采用类似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

“非营利性”仅是一个用于界定组织性质的词汇,它强调这种组织的经营管理不是以谋取利润为目的,但并不包含限制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的意思。也可以从公益产权理论的角度解释非营利组织从事经营活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合法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企业一样,非营利组织也是经营主体,只不过它的经营对象是公益资产而不是私有财产,虽然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也不能不讲经营效率。非营利组织接受社会委托管理、运作和分配一定形式的公益资产,市场化运作和经营就是其最主要的方式。

3示范高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3.1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决定了基地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市场化运行机制是当前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最佳选择。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实践教学。为了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工具完成实训任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常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可见,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功能。产品的生产涉及到成本与收益问题,因此,基地不能仅是消耗性实训场地,需要引入市场运作模式,以一个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基地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是示范高职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遴选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建设计划从2006年-2010年实施。示范建设期间,各示范高职均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需要对其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进行研究。在示范建设结束后(或称“后示范期”),示范高职院校如何推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以继续引领全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摆在其面前的重要课题。

3.3市场化运行机制能够解决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难题

在“学校主导模式”的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基地的功能主要是学生实训、技能考证、社会培训,可见,基地总体生产性项目偏少、层次低,服务收入低;另外,基地也存在责权不明晰、浪费严重、管理运营成本高、没有严格科学的激励和问责机制等问题。有的示范高职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企业从事真实的生产活动,学校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面临一些风险,比如:学校技能训练需求和企业效益目标相冲突、教学稳定性与生产变动性相矛盾。另一极端现象是少数示范高职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设备满负荷运转,但学生难有操作机会。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示范高职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与管理中,在保证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下,树立起成本意识、自负盈亏理念,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

4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

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运作就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以教学为中心,从事多样化的生产性活动,重点要建立和完善4个机制,即组织机制、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协调机制。

4.1组织机制

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必然会涉及到其组织结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兼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利益、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可以以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系部或专业群为单位,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应根据政校企组合模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基地的正常有序运行。管理委员会接受政府、学校、投资主体及公众的监管。基地在组织结构设置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财产制度原则。组织结构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基地投资者的意愿和利益,使其责权利有机统一。

(2)功能定位原则。设置某个组织机构并确立其地位时,要看这个组织机构在基地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其功能决定了它的定位及其与其它机构的组合程序。

(3)职能分解原则。以基地理性目标的实现为基点,设置基地组织机构,并且将基地的理性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组织机构,从而使各组织机构之间以职能为中心实现组合。

4.2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

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基地的正常运行,也关系到学校及合作方的利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企业组织,存在着原材料费、设备维修费用、人工费(学生薪酬)等运营成本;作为实践教学场地,存在着实训耗材、指导教师课时等办学费用。示范高职要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造血循环及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基地的运行回收成本,实现利润,并进行合理的利润分配。示范高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制订经费管理办法。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科学编制基地的经费预算,严格管理基地经费支出,加强基地的成本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基地成本核算工作。

二是明晰相关的利益分配关系。利益是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动力之一,也是有关方面矛盾冲突的根源。有的示范高职院校采用“待遇双免”、“成本互抵”的办法模糊利益分配关系,这只是权宜之计。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真正实现良性运转,必须明晰各种利益关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核算系统。比如,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基地中,哪些成本计入校方,哪些成本计入企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样,实训基地产品生产的利润,或是对外产品加工、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产生的经济收益才有分配的依据。

4.3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系统本身,影响着基地的生存和发展。有激励就必须有约束,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约束机制,这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激励机制就是要调动基地各方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模式”的基地应从校内激励和校外激励两方面着手。校内激励重点是对基地校内员工、提供支持的校内部门的激励。对内部员工的激励,可根据基地市场化运行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估制度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薪酬分配体系。对支持部门的激励,应根据实际贡献,确定利益分配的方式及比例。校外激励重点是合作企业的激励。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来校进行生产及教学,向承担教学和实习指导的企业人员支付报酬,对在基地运行过程中做出成绩的企业人员进行奖励等。

约束机制是指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比如,“校企合作模式”中,约束机制就是校企双方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签订合作协议和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范围,对校企双方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性限制,确保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对方的利益诉求。

4.4协调机制

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等多个利益主体。可以从各主体寻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实现“多赢”。但是一些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由于各个利益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了运行中的矛盾与冲突。最突出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而学校与企业间的冲突直接影阻碍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最终影响了各自的利益。因此,需要建立起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间的协调机制,以确保示范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

学校以培训高技能人才为最高目标,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主要目标,可见,学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目标存在差异。因此,根据校企业双方的合作协议,在基地实行双目标和标准化管理。双重目标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实际,校企双方要协商学校实训教学模式和企业工作流程,共同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运行流程。

正如前方所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市场化运行,就是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基地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教育教学利益,示范高职院校可以在经济利益上作出让步,以实现校企间目标的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兵,王强.校内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2]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3]张学军,张丽颖.定岗双元模式下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

作者简介:曾毅(1975-),男,四川宜宾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铁道运输;陈明莉(1963-),女,河南焦作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铁道运输。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市场化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