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班主任优势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2014-06-19陈俊超
陈俊超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然而,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偏重应试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不足;同时由于课时少,思想品德课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不多,不熟悉学生,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未能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其实,在学校里,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大的往往是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他们每天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指导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如果我们能发挥班主任优势,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不失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推进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班主任有着自己独特的角色优势,一方面他承担着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双重的角色,有利于班主任履行“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区别在于:其在班级中全面负责教育、管理和指导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当于学生在学校里的“父母角色”。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任课老师,甚至孩子的父母亲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班主任”三个字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权威。学生最直接观察到的,最使他们信赖的榜样是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班主任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必将生成更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的“总管家”,班主任上课,同学往往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下好印象,在课上会积极表现自己,增强自控力,遵守课堂纪律,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专注度要明显高于其它老师。其次,在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展开过程中,班主任的要求“一言九鼎”,如同“圣旨”,学生普遍会跟从班主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在提高。最后,课后拓展和练习作业的完成上,学生也会更用心,完成率及完成的质量要高。所以,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班主任教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质量明显要好。
学生在校期间,早读、做操、午餐、中自习、夕会放学及班级各项活动等,班主任基本都和学生在一起。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过程中,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特长、不足、言行举止等多方面情况。班主任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往往可以将所学内容,与班上学生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导行。
例如,在上初二思想品德《习惯对人的影响》这一课时,我特意请习惯好的和习惯差的两类同学来谈各自的学习感受。作为班主任,我清楚班上哪些同学学习习惯好,哪些同学学习习惯差。习惯不好的小A同学就说:进入中学后,感觉学习比较累。学科增加了,各科作业多了,小学时作业少,半小时就做好了,初中作业每天要做到老晚。学习习惯好的小B同学说:进入中学,虽然学科增加了,但我有一个习惯,把每天要做的事列一份学习计划表,然后按时完成每项学习任务,虽然各科作业比小学多了不少,但安排好了每天还是早早地完成了各项作业。两位同学的回答,形成鲜明的对比,深深教育了全班同学,比老师照本说教效果好不少。
再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近来班级发生的三次同学冲突。再请学生以“让人三尺又何妨”为主题,将三个情景进行改编,并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宽容对待同学,而且从同学的笑容中,感悟到了宽容友善的重要。这堂课的成功,也是因为班主任熟悉同学之间的事。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形成好的效果,离不开课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导行。每周两节思想品德课,只能让学生明白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将认识转化为行动,更需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训练,这就离不开班主任在平时对学生实际的指导和经常性的督促。
1.结合班规,课后持续“导行”:
学生良好的品行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强化。思想品德课后,如果不对学生平时的行为,加以关注、提醒和督促的话,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接触,适时提醒,持续“导行”。还可以制定班规督促导行。例如,在《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学校学习生活的7个方面讨论、制定班规,班规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执行起来就不存在学生不服从的现象。学生有了班规的约束,言行都有了尺度,有利于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2.开展活动,强化“导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导行途径。如在教《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我启发学生去发现班上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课后我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心愿卡”,写上自己学习的对象以及怎样向他学习的措施,作为一期“班级板报”的内容。同学们都自觉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仔细“审视”,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别人的长处。通过这次活动,这些学生有了很大的转变,成绩好的同学认识到自己虽然成绩好,但还有不足之处,也要向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再自卑,决心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缺点。这样的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3.家校合作,督促“导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法失当。正所谓“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因此,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承担起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只有家校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交流,给家长们传授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与家长达成共识,避免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同时请家长合作,让他们重点做好孩子思想品德的“监督员”。我们还可以利用 “家校联系本”,“家校通”,家长QQ群和家访等方式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孩子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课成绩的高低,并不意味着其思想品德的好坏。而学生每学期素质报告书上的评语和操行等第,往往能反映其思想品德状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所能达到的卓越成绩。”因此,在给学生写评语时,身为班主任,要以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来引领孩子。要善于挖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当然,学生的闪光点往往稍纵即逝,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要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要以“尊重”为先,“诚恳”为上,遣词用句诚恳亲切,切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板着脸”写评语,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产生离心力,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即使是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足,也要以鼓励的方式促其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听从老师的建议,发挥优势,纠正不良言行,不断取得进步。
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要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生活能够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键在老师。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因此,发挥班主任优势,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