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2014-06-19行宇
【摘要】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作为一种崭新的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了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定义与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在中小企业应用中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应收账款贸易融资 中小企业 具体应用
自改革开放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呈现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1.9万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万亿美元,增长24.9%。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是贸易中小企业利用国际贸易订单的应收账款,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贷款的行为。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对目前贸易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有着强大的缓解作用,挽救了一大批濒临于生产经营倒闭边缘的贸易中小企业。
一、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的定义与类型
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应收账款基础之上的新型融资方式,它是指贸易企业利用国际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将这些应收账款抵押或质押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照抵押或质押应收账款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向贸易企业发放贷款,并以国际贸易应收账款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贷资金的融资模式。
由于应收账款贸易种类的不同,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也可以分为应收账款贸易抵押借款、应收账款贸易买断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贸易证券化融资等三种类型。应收账款贸易抵押借款融资方式是贸易企业拿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债权作为抵押担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贸易买断性融资方式是指贸易企业将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出让给金融贷款机构,金融贷款机构以此向贸易企业发放贷款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贸易证券化融资方式是借助了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工具,将国际贸易中已经发生或者将来要发生的应收账款现金流转化为当前所出售的资产的收益的融资过程。
二、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外一些成熟的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也逐渐被国内商业银行所应用;其中,国际保理业务是最早被应用的、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1992年,中国银行因其自身优势率先推出了国际保理业务,并且于当年加入了国际保理联合会。随后,交通银行和东方国际保理咨询服务中心也陆续开展了国际保理业务。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已推出了自己的国际保理业务,且加入了国际保理联合会。但是,在我国国际贸易欣欣向荣的发展背后,银行所开展的国际保理业务规模却发展缓慢。一方面,我国国际保理的业务量所占我国国际结算总额的比例非常之小;另一方面,据国际保理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结算额仅仅只有5000多万欧元,仅仅占到了全球国际保理业务总额的1.284%;与同期出口总额相比,微不足道。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信息沟通障碍多等缺陷,其国际保理业务不被商业银行所重视,因此造成了“东部发展不平衡”的业务格局。在目前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国际保理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将以年均双位数的增长率发展时,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因此,如何把握这一历史发展时机,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较短,金融管制较为严厉,因此,应收账款贸易证券化融资正处于尝试与起步阶段。尽管中集集团与中远集团相继成功开展了应收账款的资产证券化,但从大范围、大格局而言,国内市场在推广应收账款贸易证券化融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制度、环境以及技术上的问题。首先,资产证券化需要对各类资产进行风险隔离,但我国目前的法律、税收等制度的规定,对出售资产证券化产品、特殊目的机构(SPV)的设立都存在着限制。其次,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要对各类风险资产进行评级,目前我国还缺乏资产证券化这方面的评级中介机构。最后,资产证券化需要对各类资产进行打包与重组,而这方面的技术是国内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所缺乏的。
三、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在中小企业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相比较传统融资业务而言,具有风险的复杂性与隐蔽性,因此,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在中小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一)对商业交易信用的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是建立在信用评估体系的基础之上的,信用是市场的基石,也是市场经济下任何商业交易的灵魂。目前,我国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无法得到繁荣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商业交易信用评估体系。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的建立相对较晚,因此我国企业对商业交易过程中信用理念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企业信用缺失表现出我国涉外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这使得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进行贸易时,经常容易发生信用纠纷,损害了国内企业的对外形象。与此同时,受累于信用不佳与信用意识淡薄,国内出口企业青睐于信用证、汇款等传统结算方式,因此,导致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缺乏了进行融资的对象与基础,从而阻碍了我国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的壮大。
(二)关于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特别是国际保理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逐渐对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法律法规的建设越发重视。1997年6月份,国际保理商联合会颁布了《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对保理商的代理、应收账款转讓、信用风险的承担、买卖双方付款责任以及各种标准的适用性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为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反观我国,对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的立法严重滞后于国际水平。目前,国内对国际保理业务没有进行法律法规的定性与规范,未推出《保理商法》等法律法规来对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开展提供法律法规的保障。而且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涉及到合同、融资等一系列的条款,现阶段关于这些条款的应用无法从《合同法》、《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找到对应的法律准绳。
(三)出口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着缺陷
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的标的为出口商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因此出口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银行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的来说,出口商对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着制度与流程不完善、持续跟踪机制缺乏等两方面问题。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口商对客户赊销与应收账款管理的制度并未加以完善,流程并未标准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应收账款是出口商无可避免的债权性资产,关键是要做好客户销售前的风险测评与应收账款发生后的持续跟踪工作。从现阶段国内出口商的现状看,出口商财务、销售以及风控部门对这方面并未建立健全的制度与有效的措施。
(四)银行缺乏这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应收账款贸易融资是现代化的融资方式,涵盖了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以及现金流量管理等多项功能,涉及到银行、计算机、法律以及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的这些特点要求从事这方面业务的从业人员在具备国际贸易、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英语语言、计算机以及各国法律、贸易与金融惯例等内容。尽管,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逐步推出了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业务,但从事这方面业务的人员却并不具备这么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峥,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创新方向探析[J].中国外资,2009,(9):95.
[2]谢海峰,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融资:影响、风险与对策[J].科技广场,2009,(6):59~60.
[3]马英丽,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82~84.
[4]杨怡慧,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2):122~123.
[5]戴魁早,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防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4~26.
作者简介:行宇(1978-),女,汉族,山西临汾人,2009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现供职单位:临汾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职称:中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