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国“两会”报道看新闻创新

2014-06-19文/王

传媒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两会客户端受众

文/王 丹

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机构的开年重头戏,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力显得更为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样态,新旧媒体展开了一场新的公开角力。笔者通过跟踪和比较的方式,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各家媒体的创新和探索,其中不乏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

新变化:新媒体唱主角

新闻报道贵在常变常新,要打破传统“两会”报道的窠臼,实属不易。但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恪守陈规反而导致报道缺乏新意、落入俗套。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在报道主体、角度、形式、语态和介质等五方面呈现出明显变化。

报道主体:新兴媒体抢占传统媒体风头。第一是“多栖”记者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的亮点。全国“两会”的报道主体正在发生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记者成为报道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尽管他们可能来自或属于传统媒体,但却为新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第二是新兴媒体的主体意识在增强。今年全国“两会”首次推出“人大会议新闻中心”和“政协大会新闻组”微信公众账号,很多媒体还利用微博、微信平台,搭建代表委员与公众线上互动的平台。网络媒体不仅成了“两会”报道的基础平台,其本身的报道体量和质量也大幅提升,甚至出现像人民网《两会E客厅》在广东卫视、浙江卫视播出的内容“回流”现象。第三是“两会”代表委员纷纷打造“自媒体”。据中青舆情监测室发布信息显示,今年“两会”共有232个代表委员在各大微博平台上开设微博,占代表委员总人数的3.89%。

报道角度:更多倾听民众的声音。“两会”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共商国是,人民的声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各家新闻媒体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创新,让社会各阶层都可发出其真实的声音。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栏目《两会说吧》,今年“两会”期间,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郑州、沈阳六地搭建“红亭子”,让老百姓畅所欲言,为“两会”建言献策,并选出优秀的建议在《央视两会特别节目》中播出,这是倾听基层百姓最真实、最真切声音的有效方式。《我有问题问总理》栏目的记者直接通过“秒拍”客户端进行实时报道,并全程与网友进行视频在线互动,让最生动的声音传递出与“两会”最和谐的节拍。

报道形式:专题化思路打造最具影响力报道。用专题化思维统领整个报道,以此来强化各自品牌特色,成了各大媒体机构的共同选择。中央电视台在编排上突出大板块、大策划的思路,具体策划上强调宏观引领、中观立意、微观切入的方式,通俗化、深层次解读“两会”。部分网络媒体则选择以特色化专题名称来统领“两会报道”,每个名字都代表了一种期许。比如凤凰网“两会”专题是《践行改革承诺》,新浪网选择《改革深深深几许》,等等。此外,今年“两会”,央视继续推出《小丫跑两会》等特色专栏,《中国青年报》也推出了《曹林说会》,中新网则制作《两会老石说》,凤凰网打造了《思辨者——罗昌平对话》,这些特色化专栏让有价值的报道得到了深挖和延伸,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两会”报道。

报道语态:故事化成为主要表达方式。故事是新闻报道中最具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央视的《康辉说两会》、凤凰网推出的《两会亲历日记》等系列报道等都采取故事化手段,均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故事化的叙事,让严肃、宏大的“两会”主题变得轻松、活泼,也为受众阅读、观看带来了一种愉悦的体验,是对时政报道做出的一种新尝试。媒介融合语境下,受众多是以“碎片化”接收为主,“浏览”信息而不是深度阅读,讲究直白和写实的“口语体”更受追捧。今年“两会”报道采用简单的语言切中新闻的本质,从而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比如央视推出的《两会面对面》,直接用《1300万新增就业意味啥》《失业率不高于4.6%,结束了什么》等标题直接点明主题,让受众产生观看的兴致。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一句“你懂的!”,一下子拉近了“两会”与民众间的距离,很多媒体还借用“时间去哪儿”“总理去哪儿”等网络热词,来表达对民情国是的关注。

报道介质:客户端成为传播新阵地。新闻客户端产品成为了“两会”报道新的“主战场”。来自专业机构的数据显示,高达96%的互联网用户会选用新闻客户端来接收有关“两会”的新闻资讯。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到以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都使用多终端传播,这也是今年“两会”报道的创新之处。不同媒体的移动终端也延续了母媒体平台的创新基因,比如央视客户端以视频为主打,新浪客户端以“在现场”为特色,网易客户端以独到解读为卖点,搜狐客户端以直播为特色,吸引了百万网友同时在线畅聊。

新特征:新技术催生新传播

新闻报道的创新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是建立在新技术发展和升级的基础上,从大环境来讲是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从具体变化来讲是微科技带来的微创新。

大数据提供最鲜活的信息。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大数据应用成为一种流行,各媒体机构都相继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相关栏目。央视与百度、亿赞普、腾讯微博合作推出的《两会大数据》栏目,播出第一期就掀起了收视和讨论的热潮,而栏目关注度持续保持在高位的关键在于,从大数据中找到了与中国、与民意的恰当关联点。《两会脉搏 全球跳动》《搜寻两会最热话题:百姓心中的难和易》《政府工作报告:谁在看?看什么?》等选题,把大数据的海量、高速、多样等价值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据泽传媒调查统计研究显示,在参与今年“两会”全媒体报道的33家省级卫视中,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分列全媒体传播指数前五名。此外,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网站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两会”大数据进行整合重置,并以一种更利于受众接受的方式可视化呈现,从而受到好评和喜爱。

4G技术让快速采播新闻变成现实。今年“两会”报道,天津、福建、河南、浙江等多家省级电视台都采用了4G 技术,还有记者手持4G手机进行采访、回传。“两会”期间,还出现了高科技产品的可穿戴设备,如人民网开通《微直播》,由记者通过Google眼镜进行新闻采录。以“秒拍”“微视”为代表的短视频技术平台也在“两会”报道中大放异彩。极限运动摄影机、机器人摄像机也纷纷亮相。这些新技术不仅使采访更为便捷,也为受众提供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传播体验,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受众互动渠道,让民主、透明、务实的“两会”风格得以体现和延续。

新型互动提高传播效果。“你接收我传播”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落伍,今年“两会”报道在“互动”上做足了文章。第一是通过微信、微博、SNS、短视频等多种渠道互动,广泛收集民意,网民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全媒体形式来表达立场和观点;第二是多内容互动凸显信息价值,对“两会”热点的挖掘更加深入,比如有媒体开设《我托省长书记捎句话》《两会民调》《两会声音》等板块,全方位满足受众对“两会”的信息需求;第三是奖励式互动提高参与热情,门户网站在互动中都设置了相关奖励,以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第四是创新互动形式,人民网今年推出《两会考场》互动栏目,网友需要填写准考证方能进入考场,新颖而不失趣味。

新趋势:大事件进入“新闻社交时代”

今年“两会”报道产品丰富,体量庞大,价值空间凸显,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做电视的“玩”起了网络,做报纸的“玩”起了视频,曾经以“新新人类”面貌出现的门户网站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气势,而最受民众欢迎的却是把玩于掌心的移动终端平台,传媒生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中也隐含着新闻变革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新技术推动新闻产品升级换代。当学界还在讨论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时,新技术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媒体阵地,当记者带着Google眼镜,拿着4G手机采访“两会”时,当受众通过“秒拍”“微视”看“两会”新闻直播时,一切讨论都变得苍白无力。以人民网今年推出的《两会E客厅》为例,栏目共用了报纸版面、二维码、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短视频、电子阅报栏等8个渠道进行传播,一次采集多次传播,对品牌塑造来说是个强大的推动。凤凰视频更首次利用4G网络实时回传技术,采访全程用一部手机就实现了首次4G视频新闻直播。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传播变得更便捷,更重要的是它使新闻从内容、形式、表达、互动、目的等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了受众新的新闻获取方式。

趋势二——跨界合作成为常态。今年“两会”报道,跨界合作成为媒体的报道策略之一。不仅有人民网发起建立的全媒体平台,邀请27家纸媒、门户网站和综合媒体平台的加入,还有3家地方党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和《河北日报》同步推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创建时政新闻采访报道模式,更有综合媒体集团内网站、电视台、电台、移动终端等内部协同合作。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从PC端到移动终端,跨界合作成为媒体丰富报道内容、拓展传播渠道的有力措施。一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两会,为受众提供不同的传播体验;另一方面,也为媒体机构发展成长、互利共赢做出新的尝试,毕竟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取长补短”实现差异化竞争,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

趋势三——个性化定制新闻初现端倪。“两会”报道中,“用户”的概念日渐显现,还出现了定制式新闻的雏形。《华西都市报》在今年推出“两会关注 华西定制”的创新报道模式,“群众关心什么,就进行重点报道;群众想问什么,就选择重点提问;群众关心的焦点,用报告来进行回应”。此外,百度新闻也推出了邮件订阅服务,网易本地新闻也开始定制服务,而新闻客户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推送相关联的新闻。尽管这些定制新闻还尚不成熟,但在受众信息需求日益个性化、碎片化的新时代,“碎片化渠道+个性化内容”会让新闻服务更精准、更到位,也更易受到用户欢迎。

趋势四——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融媒体新闻的重点在“融”,它不是传播渠道的物理相加,而是多种媒体在渠道和内容上的化学融合,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来介入,更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再造,不仅需要组织结构上的融合,更需要在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传播手段等环节进行充分融合。以凤凰卫视为例,旗下的视频、网络、移动终端通力合作,凤凰卫视权威内容制作力加上凤凰网独到资源整合力,再加上移动终端强力渠道覆盖力,三者在内容互动、渠道互通上实现较好融合,形成独创性、多元化的“两会”报道。数据显示,选择凤凰网关注“两会”的网民占比超过四成,领跑新闻资讯网站。在媒介呈现出多介质的发展环境里,传统媒体固守单一介质的生存法则已经被打破,未来更将加入融媒体的大潮中,通过生产流程的再造实现重生。

趋势五——大事件报道进入社交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在今年“两会”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不仅“人大会议新闻中心”“政协大会新闻组”开设了微信公众账号,媒体也利用微信搭建了代表委员的微信群,就热点话题在线讨论。今年也因此被称为“首个微信时代全国‘两会’”,从官方信息发布,到代表委员的互动交流,再到媒体采访的过程及采访内容的构成,处处都有微信的作用。此外,阿里巴巴推出的“扎堆”社交应用也在“两会”期间被代表委员热捧,使用人数突破24200人。“两会”加上社交平台,带来的是更加公开、更加透明和更加广泛的参与性。“两会”报道把“大事件新闻”带入了“社交时代”,一旦大事件发生,与大事件相关的新闻社区即可形成。“大事件社区”是借助互联网,整合新闻报道信息,开辟受众交互分享的渠道,形成各种新闻信息形态的集合体。这种新闻互动方式,正在改变传统媒体的格局。对于报纸来说,“大事件社区”会抢占报纸的版面;对于电视来说,“大事件社区”会抢占电视的时段。“大事件报道”将会把新闻人、新闻报道人、新闻受众等凝聚在“大事件的注意力”之下。

“两会”新闻大战已落下帷幕,新媒体用它的新颖和便捷带给受众不同的传播体验,而传统媒体也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让受众读懂新闻背后的新闻,在这场新、旧媒体的PK中,输赢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谁掌握了传播的主动,谁创新了最具吸引力的表达方式。而这仅仅才是新闻报道创新的开始,把握住趋势,也就看到了方向。对于新闻人来说,我们要永远走在报道新闻的路上,依靠科技的力量奔跑,这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责任。

猜你喜欢

两会客户端受众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