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乌商报:巧打“特色牌” 做活主题报道

2014-06-19蒋筱兰

传媒 2014年10期
关键词:商报系列报道义乌市

文/蒋筱兰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内容随之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重头戏。

义乌市以“正风提效促转型·破难攻坚走前列”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载体,先后开展了“巡河问计”“进企问需”“入户访亲”等活动,重温“老乡镇”“千干联千企”,以先进典型引路,激发干部创业热情。义乌商报编委会精心筹划,花大笔墨聚焦、放大,巧打“特色牌”,写活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特色亮点,为深化全市“改革试点”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受到市里领导、省委督导组充分肯定。

系列报道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报道,《义乌商报》2014年3月起在1版开设“正风提效促转型·破难攻坚走前列”专栏,集纳式报道全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方面的工作部署、活动进展,每周推出两至三组,报道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特色和亮点工作。

3月17日起,在1版推出“老干部谈作风”专栏, 选取义乌市离休干部和乡镇退休干部中的七个典型代表,重点报道广大老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亲身经历的鲜活事例。通过老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面“镜子”, 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3月 份,在1版 推 出 的“身边的好干部”专栏,至今刊发10多篇报道,内容均为机关部门、镇街涌现的实干典型,如《心系群众讲“民”话,弯下腰来干“实”事》《为“义乌试点”潜心钻研的“修行人”》等等,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5月20日,《义 乌 商报》推出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道——《塑造“老乡镇”精神文化地标 奋勇担当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义乌市委组织部征集反映老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的300余件老物件,包括工具、用品、书籍、日记、照片、油画等,建起了“乡镇·印记”老物件陈列馆,展示了淳朴亲和、务实勤勉、忠诚清廉的“老乡镇”精神,成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先进典型引路,追忆“老乡镇”干部,学习“老乡镇”法宝,传承“老乡镇”精神,义乌市“传承老乡镇、入户大走访”活动渐入佳境,各镇街纷纷启动实施计划,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义乌商报》在1版刊发的大特写《“老手”牵“新手”——我市师徒结对传递“老乡镇”精神》,报道了义乌市苏溪镇“老乡镇”精神传承活动,几乎每一位新进人员、新入职人员都有师傅指导与帮助,出师后又为人师,使得“老乡镇”精神薪火相传。

近些年,义乌市涌现了一批有口皆碑的老干部、老乡镇、老党员,他们心系群众,扎根基层为民谋福利,义乌市委、市政府曾先后下文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记者回访了全市几位先进典型,连续推出“老乡镇的足迹”系列报道,生动解读“老乡镇”是如何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

“老乡镇的足迹”系列报道之一——《为民好书记的使命》,写的是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为民好书记”、浙江省首届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劳动模范。

“老乡镇的足迹”系列报道之二——《楼秀球:心中有一片枣林》,“老乡镇”楼秀球上世纪80年代初当过乡长,分管农业18年。义乌曾经低迷黯淡的枣业,在他的积极引导下重新焕发青春。

“老乡镇的足迹”系列报道之三,回访了一位全身心为农民辅导农技、最终因病累倒在岗位上的好干部——郑衍英。其精神成为当地的一面鲜艳旗帜,继续激励干部为民办实事。

舆论监督激发干部群众干劲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义乌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信于民。5月17日,《义乌商报》刊发《我市推行“四张清单”工作法强化立行立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清单为据强化立行立改,推行“四张清单”工作法:“问题清单”摆问题,“责任清单”明责任,“进度清单”抓追踪,“反馈清单”治顽症。

针对部分村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少作为、慢作为,甚至不作为,又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等现实情况,义乌市江东街道探索制定出台了《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4月25日,商报刊发消息《江东首创不称职村干部“下课”机制》,披露第一季度该街道已有4名村干部被评为不称职村干部。

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活动中,义乌注重改进注重干部作风的转型,立说立行,以实绩取信于民。今年4月份,全市91个职能单位向市领导公开承诺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义乌商报》在4月26日报道了消息《市领导听取机关部门重点工作汇报》。接着,全市各机关单位的重点工作和工作目标,在《义乌商报》用6个专版发公告,接受全市市民监督。

5月29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市领导带头开展“千干联千企、服务促转型”活动》。义乌市、各镇街和机关部门的领导近千人,分别深入到全市规模以上、项目在建、技术改造等为重点的1000多家企业,进行联系指导,“以大走访增感情、以送政策强信心、以送服务解难题”。一批干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典型事例,在《坚定信心 优化服务 推进工业转型发展》专栏浓墨重彩地加以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实业兴市舆论氛围。

实现新闻报道和活动的良性互动

义乌市机关部门、镇街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服务群众。佛堂镇健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义亭镇祛“官气”从“双十不准”细节抓起;赤岸镇创新推出“一周工作公示法”等等……新招迭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收到实效。比如,《苏溪镇进行村级组织“开门问政”》,报道了全镇 59个行政村的班子成员都要接受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的现场考评,每季度末月中旬要完成“问政”,涉及谁、谁负责,就由谁回答,并要拿出解决方案。这些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的新招数,义乌商报及时加以报道,向全市推广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经验,促使基层干部学先进、赶先进。

4月24日,《义乌商报》刊发《“微平台”服务群众无“微”不至》,报道了一件新鲜事:利用微博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利用微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微党课,宣讲群众路线和“五水共治”等内容,认领微心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义乌市从“微”处着手,积极搭建各类“微平台”,使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无“微”不至,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中更接地气。

其中一个生动的例证是:大陈镇郎坞村是义乌樱桃种植基地之一,如何打开果实销路成为郎坞村人的心病。镇农办、联村干部给村民们出了个好主意——利用当下最流行的微信朋友圈“点赞”活动吸引人气、拓展销路。短短几天时间内, 郎坞村就售出了70%的樱桃,收入约200万元。

猜你喜欢

商报系列报道义乌市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报刊图书
机电商报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