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波2例
2014-06-19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胡华章郭雪芬严国平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 胡华章 郭雪芬 严国平
·病例报告·
Brugada波2例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 胡华章 郭雪芬 严国平
例1 患者,男,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QRS波群宽顿,V1导联呈rSR’型,其 ST段呈明显下斜型抬高可达0.4 mv,V2导联ST段呈下斜型抬高>0.1 mV,TV1~4呈近乎对称性倒置,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病及家族性晕厥、猝死等病史。心脏多普勒检查无明显异常。心电图诊断为:1.窦性心律;2. Brugada波;3. ST-T异常。
图1
例2 患者,男,65岁,因“股骨头坏死”入住我院骨科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图2)示:V1导联QRS波群呈rsr’型,其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约0.2 mv,V2导联QRS波群呈 qRsr’型,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约0.5 mv, STV1~3终末部抬高均大于0.1mV,心电图诊断为:1. 窦性心律2. Brugada波。该患者手术顺利,出院后外院进一步检查确诊为Brugada波,3个月后又来我院复查心电图仍为Brugada波。
图2
讨 论
Brugada综合征是由于编码心脏Na+通道基因(SCN5A)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其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V1~V3导联的J波、ST段的抬高和T波倒置三联征。Brugada波新标准分为两种类型[1]:Ⅰ型Brugada波,V1~V2(或V3)导联呈下斜型图形,表现为右胸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T波对称性倒置,一般不能看到清楚的r’波,又称穹窿型;Ⅱ型Brugada波又称马鞍型,其特征是在V1~V2导联有圆且宽的r’波,r’振幅起始部分抬高至少0.2 mV,之后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最低点≥0.5mm)即马鞍型。本文2例分别属于上述两型Brugada波。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钠通道的某些异常相关,其本质属于J波,系右室的心外膜与心内膜部分Ito电流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形成。Brugada波是Brugada综合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这种心电图表现还能见于其他多种临床情况,如强直性肌萎缩、漏斗胸、纵膈肿瘤、心包炎、早期复极综合征、特发性J波、急性前间壁心梗等,这些需要心电图和临床医师给予高度重视。
目前认为Brugada综合征存在原发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引起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如药物、心肌缺血、体温过高或过低、饮酒、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高钙血症)、右室流出道的机械性压迫、急性心包炎、纵膈肿瘤、心包压塞、急性肺栓塞、胰岛素水平升高等等[2]。对于原发性Brugada综合征的治疗,ICD目前是唯一已证实对Brugada综合征治疗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对于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的治疗首要的是去除病因,当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时治疗同原发性Brugada综合征。
应该强调的是,Brugada波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植物神经、心率、运动等,使其呈多变性、间歇性,甚至呈隐匿性。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可观察到不同的心电图图型,也可以一过性正常,这种患者有可能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且主要累及男性青壮年,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猝死中占据重要地位,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1 刘仁光,陈娟. 心电图Brugada波新标准.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 22(1):47-49.
2 郭继鸿. 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 22(2):131-142.
(2014-03-19收稿)
*邮政编码:242000
10.3969/j.issn 1672-0458.2014.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