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汇肉类集团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探
2014-06-19杨丽君
杨丽君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由1958年成立的漯河市小小“冷仓”,到1994年成立双汇集团,到1998年“双汇实业”A股成功上市,到2012年双汇集团实现了肉类资产的整体上市,现在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内类供应商。
双汇在经历了2011年瘦肉精事件重创后,重铸了消费者信心,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需求不振的形势下,双汇的肉类出口有增无减,2013年更是以巨资收购了全球最大的肉类企业史密斯菲尔德。这一举措让人错愕,为双汇从中国餐桌跨越到世界餐桌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双汇来研究提升我国肉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和借鉴的意义。
一、双汇集团国际竞争力的状况
(一)加工生产能力
双汇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业,旗下涵盖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配套产业群。2012年双汇生产高低温肉制品155.13万吨,同比2011年增长6.4 %;屠宰生猪1141.86万头,同比增长14.1%;2012年利润总额39.1亿元,同比增长110.28%。高低温肉制品业务是其主要利润来源,经久不衰畅销的低温肉制品新产品有玉米火腿肠、台湾烤香肠等。双汇的利润、产量均在不断增长。肉制品实现了从高中低档全覆盖向中高档的快速调整,生鲜品实现了由冻销向鲜销的彻底转变。双汇认真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三个问题。
(二)技术设备工艺
冷鲜肉方面,引进先进加工设备,采用世界先进的冷分割加工工艺,经过18道检验,保证了产品品质。肉制品方面,坚持从源头控制质量,实行统一化、专业化、标准化采购。双汇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建设了高素质的质检队伍;具备成熟的工艺控制能力,执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有效地确保了产品质量。
(三)投资规模扩张
2011年瘦肉精事件后,万隆乘双汇要进入养殖业,打通了双汇的产业链。但2012年双汇仍把产能问题看作首要问题,大力投资屠宰场和肉食品加工厂。双汇对外投资资金基本上都是自有资金,每年投资额约50亿元,几乎都在建厂。双汇自有养殖场所供给生猪量只占双汇屠宰量的10%,其余90%仍需市场供给。双汇在漯河、济源、平顶山等市均有自己的养殖场,但是配有养殖场的屠宰场占双汇所有屠宰场的比例并不高,相对于屠宰场,养殖场的投资建设相对滞后。双汇集团是多元化经营,也参与国际化投资。2013年双汇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拉长了双汇产业链条,扩大集团规模,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90%市场供给的缺口,若管理运作得当,可以充分保证双汇肉类产品的安全性。
(四)人才管理优势
全面实施了ISO9001、ISO14001和HACCP管理体系认证,整合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现订单采购、订单生产、订单销售,肉类管理水平与世界同步。实施事业部制管理,提高公司专业化运作水平。管理层是本行业的专家,有丰富的经验和长远的眼光。拥有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二百多人的技术开发队伍。目前已开发出高、低温肉制品、调理制品、生鲜产品等1000多个品种,每年可以开发新产品100多个品种,每年新产品销量不低于当年肉制品销量的10%。强大的人才优势和综合研发能力确保了公司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五)国内市场布局
扩大了市场份额,重塑了双汇品牌形象。双汇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的产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通过在贴近消费市场的区域设置网点,促进了肉类销售,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双汇主要资产经营区域分布广泛,有利于统筹利用全国资源,化解区域单个市场的风险。全国有十几处:河南、湖北、内蒙古、上海、山东、四川、江苏、河北、广东、黑龙江、江西、辽宁、浙江等。这些区域是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重要地域,生猪资源丰富,肉类消费潜力巨大。双汇建厂所在的选择标准:是生猪大省,有生猪资源;有消费群体,首选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每个工厂占地都在400亩土地左右。
(六)国外市场开拓
万隆果断决策,1986年便开始向轻工业产品匮乏的前苏联大幅出口分割肉。“七五”期间,漯河肉联厂把经营重点转向乳猪加工,专门生产猪牛分割肉,出口到前苏联等东欧国家,实现了内贸转外贸,漯河肉联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基地。
如今双汇继续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做大市场出口突破终端。双汇的出口市场集中度高,集中于日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漯河双汇主要向日本和中国香港出口熟制猪肉制品,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口肉类罐头,这些出口到日本、香港的猪肉制品所用原料肉全部来自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国。自2010年我国陆续放开肉类进口禁令,解除对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甲型H1N1流感禁令,批准墨西哥猪肉制品进入中国市场等,这些政策的实行直接扩大了进口肉类的来源渠道。2012年双汇用来自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的1722吨进境冻猪肉作为原料,生产对日对港肉制品。2012年底漯河双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从越南共进口鱼糜840吨,主要用于鱼肉肠加工,少量用于出口香港鱼肉肠原料。
二、双汇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一)贸易政策
只有两国签订协议,才能进行食品及其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不少国家为保护本国工业,纷纷施行对内保护,对外报复的贸易保护政策,以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为主。如最初双汇的出口冻肉大国俄罗斯,2004年9月对中国肉类产品实施进口禁令;2006年7月,俄罗斯再次禁止进口所有原产于中国的肉类制成品。各国对肉类的进口禁止使得双汇欲出无门。
(二)技术壁垒
为保障食品安全,世界各国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卫生要求。双汇的主要出口国日本涉及肉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繁多,进口的肉类产品必须满足这些指标。日本还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对进口商品设障,凡双汇出口到日本的肉类产品,日本都会对双汇在国内的生产、消费、需求领域作定向调查,并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对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对其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进行合格评定,没有认证标志的产品,严禁进口。2010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就对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工厂进行了复查,结果认为符合出口日本热加工偶蹄动物肉及制品动物卫生要求,该厂是河南唯一一家获得输日偶蹄动物肉及制品的企业。日本对国内国外产品实施双重检验标准,对进口肉类的检验要求明显高于本国。包装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实施技术壁垒的手段之一,双汇出口的肉类产品包装也必须要符合要求。
(三)原料安全
由于禽畜饲养周期长,成本高,价格波动较大,利润无法保证,小养殖户饲养积极性不高。双汇养殖场建设不足,要解决生产所需的90%的原料肉,谈何容易,容易出现原料肉的供给不足和在肉类的屠宰、收购、检疫等程序上的管理不严格,带来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禽畜养殖仍大多处于小农经济模式,缺乏完善的安全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和技术,在兽药的安全使用监督、残留监控、质量检测等方面有缺陷。很多国家认为,我国无法充分保证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双汇本身自产生猪就严重不足,生猪等资源的安全性制约了肉类的出口。2011年3月15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售卖的产品含“瘦肉精”遭曝光,双汇市值蒸发掉了103亿,从3月15日起到3月31日,影响销售15亿元左右,使双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国内国际信任危机。
美国最早开始将“瘦肉精”用于动物养殖,近年来,美国一直要求中国解除莱克多巴胺使用禁令未果。由于中国禁止,双汇不在肉类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史密斯菲尔德则开发了不含莱克多巴胺的加工厂,以将美国猪肉向双汇出口。
(四)成本上涨
禽畜尤其是猪肉价格的高低与物价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我国2008年的通胀“都是猪惹的祸”。猪肉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饲料价格引起的成本上升、生猪养殖周期和生猪疫情引起的供给短缺。根据蛛网理论,肉价的周期性波动无法规避。上一期市场价格决定供给量,供给量决定生猪价格。因为我国生猪养殖户比较分散,缺乏市场前瞻性,无法理性判断未来市场行情。养殖户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供给量,所以引起养殖存栏量周期性的波动,造成猪肉价格大幅波动。近年来,双汇集团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能源、运输费用普遍上涨,检验检疫费用涨幅较大(对日出口增长50%以上),汇率波动导致换汇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肉类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了6%至15%左右。虽然出口肉类价格有所上升,但利润明显下滑。包括禽畜在内的价格上涨,导致双汇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
(五)发展放缓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会对双汇集团的肉类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外的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会影响外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对双汇肉类产品消费的有效需求。目前双汇肉类已摆上中国餐桌,我国人口有13亿多,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城池,接近世界人口的1/5,所以综合考虑,国外需求下降对双汇的利润有负面影响,但影响有限。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肉类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都不大。因此,双汇肉类向日本或香港等地的销售受这些地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不大,但是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影响程度要大一些。
(六)汇率波动
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双汇肉类出口的成本价格,进而影响出口价格,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双汇肉类出口的价格优势,反之提高了双汇肉类原料的进口成本。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走高。双汇要想摆脱困境,在重压下更好发展,除了运用好各项政策和金融工具外,还要改变增长方式,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外贸发展的新路。
双汇的出口收入占其总收入比例较小,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限,且有利于双汇原料进口的成本下降。此次双汇“蛇吞象”式的海外收购,可以借此获得廉价和稳定的原料供应。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猪肉产量5335万吨,同比增长5.6%,但生产增速仍低于消费增速。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双汇借道“进口”不失为好的办法。
三、以创新提升双汇国际竞争力
(一)贸易政策框架
这里的创新应是在正确认识贸易政策下的创新,市场的创新,规则的创新。针对国外的贸易保护,双汇应充分认识贸易保护新特征,确立持久应对思想,重点突破,整合贸易争端解决力量,开拓出口新局面。双汇应重点关注贸易保护与贸易摩擦易发的环节和重点领域,避其锋芒。双汇在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这就成为与发达国家所保留的传统企业和利益冲突的主要方面,最易受到国外贸易保护的冲击。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双汇应大胆诉求,不能一味退让。政府可搭建平台,实现应诉信息共享,为双汇等各肉类企业提供应对贸易保护的借鉴。双汇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突破技术壁垒
双汇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养殖场的药品从进场到用完层层把关,严格规范使用,确保用药绝对安全。根据国外的产品质量要求,增加投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工艺。
加快肉类产品及包装标准化工作进程,为双汇的肉类出口食品包装安全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双汇须将安全、卫生、健康和环保的理念引入原料选择、产品制造乃至使用、回收等全过程,开发绿色环保型食品包装材料,加快食品包装产业更新换代的步伐。严禁在原料中添加限制使用的材料,确保肉类产品及接触材料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要加强添加剂的管理,合理使用添加剂是保证肉类产品安全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保证原料安全
2013年双汇以71.2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双汇期望并购后实现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借鉴外方的食品安全经验,同时开辟全球市场。双汇应进一步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对所用的原料辅料制定验收规范,而且要严格执行。引进时,根据验收规范进行多次试验,各项指标均要合格,由采购、生产、品管等部门对其供应商进行合格评定后才开始进行采购。制定供应商评价准则,并按照此准则对供应商进行评定来选择合格供应商。肉类企业的供应商大致分为原料肉、辅料、包装材料三类,供应部门采购时必须按照规定索取相关的合格证明。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广泛收集并密切关注跟踪国外食品包装技术法规的变化,加强对出口食品包装安全风险的研究评估,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四)控制成本上涨
双汇的成本控制包含两方面:生产成本控制和销售成本控制,要进行生产成本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需要建立良好的采购政策,研发、采购、质保等各部门协同作战,利益共享。采购之前要制定出好的采购计划,对采购时间和采购数量做好统筹规划。在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双汇开始积极寻求向上游产业拓展,落实原料储备计划。2013年8月,双汇出资3000万元成立了漯河兴汇牧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生猪养殖及销售。除了原料采购外,产品设计、仓储运输、订单处理、产品制造、批发经营和终端销售等均需创新。
(五)破冰发展放缓
此处的破冰发展放缓是指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的环境下,提高顾客需求。经济学上需求包括两方面:购买欲望和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形成需求。国外顾客的购买能力双汇不能改变,但可提高购买欲望。因此双汇可进行肉类产品的功能创新,这也是产品创新的核心内容:一是扩展产品功能。如肉类最基本功能只是充饥,可扩展为养颜、增强免疫力、缓解视疲劳等,可开发以猪蹄等为原料的新产品;二是联想产品功能。可从产品的象征性、趣味性和主题性入手进行创新,如一些肉类产品可以做成小动物、数字、植物等形状,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三是定义产品功能。把功能从产品形态中分离出来,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定义,如把火腿肠做成饼干、糖葫芦等的形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可能是多样的,最初的成功可能并不是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要,而是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味生活“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新产品应能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六)避险汇率波动
双汇跟客户交易时应尽可能地采用人民币结算货款,若是以外币结算,要注意汇率风险的防范。对客户报价时把握好“尺度”,若报价过高可能会有客户流失,报价过低企业则有可能亏损。报价方式多采用浮动价格,可以把报价参考周期拉长,用长周期平均汇率应对。双汇在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时,可通过锁定远期汇率的方式或者是锁定单笔订单业务的汇率来规避相应的风险,通过银行的国际业务产品远期结售汇锁定风险或者是锁定收益。若估计人民币未来的汇率会升值,就可能面临收入减少的风险,可与银行签约,约定在收入外汇的时候以签约的价格卖出外汇规避风险或者确保利润,如果是预期到人民币会贬值则采取相反的操作。不过,从双汇肉类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来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最终夺取定价权,才能更好的抵御汇率波动的风险。
总之,制约我国双汇肉类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给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挑战。但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空间。由改革促进开放到开放倒逼改革,从国人餐桌跨越到世界餐桌,双汇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制约因素太多,很多因素,双汇无法规避,只能通过创新来尽可能的削弱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认识水平、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创新水平的高低。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才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