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的成因与对应之策
2014-06-19晏菲
晏菲
回顾我国石油进口的演变历程,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起,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风险逐步增大。1993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仅6.7%, 这一指标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长,在2004年上升至48%,其中原油依存度从1.2%上升到41%。石油对外依存度衡量一国石油净进口占该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依据国际能源安全标准,对外依存度大于50%属于危险,而我国在2009年就已达到51.3%,这也宣告了我国已正式进入石油“危险”期。IEA预测中国在2020年GDP与2000年相比翻2番的条件下,石油的需求缺口可能是2.5-3亿吨,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使得我国以石油能源供应为主安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一、中国石油市场对外贸易的现状
(一)石油进口量与价格同时增长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除1998年和2000年石油进口量与同期相比有所回落,其它所有年份均是只涨不跌,石油进口的对外依存度逐步加深。除此之外,我国石油对外贸易还呈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即石油进口量与价格同时增长,当国际油价暴涨时,我国当年的石油进口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1998年欧洲布伦特石油价格以9.55美元/桶创下了12年来的石油最低价,而当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比同期下降了22.9%;2000年受“9.11”恐怖事件的影响,石油单价突破18美元/桶,而此时我国选择减少库存使2000年全年的石油进口量下降。从2001年起,虽然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但我国每年的石油进口量仍然逐步扩大,2001年石油进口量同比上涨31.29%,2004年同比上涨34.68%并且首次突破了亿吨大关。回顾过往几十年的石油贸易,我国石油的进口违背了价格与销量成反向的国际惯常,在价格暴涨的时候反倒大量进口原油,这无疑加深了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的隐患,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石油进口体系应变能力弱的问题。
(二)石油进口中缺少贸易话语权
2013年9月,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但这并没有改善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弱势地位,我国仍然处于话语权缺失的状态。目前,在世界石油定价体系中,美国一直牢牢控制着石油价格超过50%的话语权,紧随其后的是其他西方国家和像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而我国一直处于国际石油价格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愈演愈烈的“亚洲溢价”问题也在不断吞噬我国石油的进口利益,有研究表明,亚洲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从中东进口石油时比其他国家每桶要高出约1美元,因此2005年我国向中东石油国家多支付4亿多美元。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际石油定价是以石油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而我国的金融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建立全球的石油金融交易平台还有很多障碍,这使得石油市场发展受到阻碍,石油价格体系也迟迟未能完善。
(三)石油进口来源国的区域分布
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以及非洲的30多个国家,包括南美、拉美、中亚、东亚以及俄罗斯远东等地区,其中约50%的石油进口来源于中东地区。2010年,我国从排名前十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安哥拉、阿曼等)进口的石油量达到了中国全年石油进口总量的80%,从沙特阿拉伯以及安哥拉的石油进口量达到当年石油总量的五分之一。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天不得不从中东进口11690万桶石油,约占中国石油需求的60%。但中国对亚太地区,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的依赖并不会长久下去,因为这一地区的石油资源虽然丰富,但也不能长久向我国输送石油,1993-2000年整个东南亚地区增加的石油探明储量大约是330亿桶(47亿吨),仅能维持亚太地区三年的消费需求。
(四)石油进口的运输通道隐患
中国石油进口的海外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三块区域: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其中90%以上依靠海洋运输,并且几乎全部需要租用外国的油轮来承运,“国油国运”仅占海上石油运输的10%左右。其中,80%以上通过马六甲海峡航道运输,沿线数个国家的政局变动、恐怖事件、军事干涉等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中断我国的石油供应线,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海盗袭击事件都发生在马六甲海峡及其附近海域。但是无法否认的是,由于现在我国整个石油进口体系还有待完善,短时间内并不能有效保证各个航道的石油安全,一旦出现政治风险,难保沿线的国家不会选择封闭运输通道,同时由于该路线还受制于印度海军和美国海军的威慑,所以我国的石油进口运输工作还存在着不小的挑战。
二、中国石油市场进口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分析
(一)资源匮乏首当其冲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石油资源的匮乏是导致我国大量进口石油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储能呈现“富煤、少气、缺油”的结构,已经探明的能源中,煤炭超过1000亿吨,而石油资源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截止2007年初,我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0.43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8%,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8%,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从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来看,我国石油储备约为30天,与美国、德国和日本120天以上的情况有着巨大的差距,我国的体系也落后于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用于存储成品油和原油的储罐多数只能应用于生产和流通环节。
(二)“僧多粥少”,国内供给和需求不能匹配
石油是现代产业的血液,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石油业作为基础,国内的高需求使得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1990-2000年我国原油年均生产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69%左右,而同期我国原油需求增长量却在7%左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使得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同时,由于发展进程的加快,这段时间内对于石油的需求增长具有不可抑制性。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全球人均GDP的20%,但是人均能源消耗却是全球人均能源消耗的60%,这种入不敷出的资源消耗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有关研究表明,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预计为1.8亿吨,而需求预计为4.5亿吨,巨大的需求缺口迫使有关部门从外国进口石油,届时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60%,2030年将会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