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型企业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思考

2014-06-19张封疆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

张封疆

摘要:知识作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要素,如何做好知识管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提出知识型企业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机制。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组织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8001701

在知识技术的积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型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态诞生了。知识型企业划分为两大类:先进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先进技术制造业主要包括高端设备制造,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服务业包括如高端教育培训,咨询服务,IT信息服务等类型的企业。

在全球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核心人才资源和其他组织资源是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能力——知识要素的载体,因此组织和核心人才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关键落脚点。

围绕知识的共享创新及知识成果转化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加强组织中知识的共享创新,怎样实现知识间的转化及成果的运用;这些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借助新的管理方法。

1传统管理思想在知识型企业组织管理上的新问题

传统企业思想下的组织结构主要采用的直线型、直线参谋型和职能制等,这些结构都存在着相同的弊端:高度集权,沟通性差,缺乏灵活性,没有围绕组织中的核心能力(知识)加以优化设计。知识型企业组织运行在传统企业管理的基础上主要还要面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要问题。

(1)组织知识如何创新。

尽管知识是实践的产物,但毕竟是来源于过去的实践总结,因此已经沉淀下来的组织知识并不等于就能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创造、丧失与再创造的动态过程。对知识型企业而言,创新更是企业之魂,唯有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如新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新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等,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情况下,企业内部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非常之快,不进则退,从而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落伍。知识如何创新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组织知识如何共享。

知识作为一种组织资源,通过共享实现了资源的流动,不仅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学习成本”,为组织创造更大的效益与价值。而知识共享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组织成员的共享意愿。而现实中由于共享的外部性的存在,个人在知识共享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更倾向于“知识私有”和“无偿习得”,不愿意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以免自己受到威胁和造成损失。因此,这种共享障碍导致了知识型企业中大量的知识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每个人很容易处于信息孤岛而失去利用集体共享来进行智慧创新的机会。难以转化为系统有序的显形知识,难以成为企业中具有生产力的知识资产。

(3)组织知识如何转化运用。

对知识型企业来说,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体制机制来激励员工主动调用头脑中的隐形知识,“生产”知识产品、解决实际问题,既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又增加了员工的挑战性和工作热情。但在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转化路径和激励制度,不能架设知识与成果之间的桥梁,知识也只是一些空洞和模糊的堆积物。

2知识型企业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机制

2.1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1)知识的分类理论。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为通过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或者数字化的视听媒体表达出来了的,可以为他人所共享(即知识转移),或者已经运用到固化产品服务中并创造了价值(即知识转化);隐性知识是指埋藏在人的大脑系统中尚未实现有效转移和转化的知识。

(2)知识转化理论。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过程,如表1所示。

表1知识转化过程

知识性态1隐形知识1显性知识隐形知识1群化(知识共享转移)1外化(知识成果转化)显性知识1内化(知识内涵创新)1融合(知识系统运用)2.2知识型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知识分类及转化理论模型基础上,结合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要求,建立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模型。模型如下图1所示:

(1)建立网络型及学习型组织结构——解决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问题。

传统的企业往往采用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是因为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较为简单,顾客需求单一等。然而现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顾客需求日益多元,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采用这种结构的企业无法因应市场环境的这种变化,也不利于组织的信息沟通交流及组织知识的转移转化。因此,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必将从逐步落后到最终淘汰,一种新型组织结构成为了知识型企业图1知识型企业组织管理模型的迫切需求,这种组织结构必须具有这样一些特性:柔性,结构层次少,扁平化,人员交流沟通的便捷,信息传递迅速,有利于组织知识的转移和转化。

目前,知识型企业所采取的新型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组织结构,另一种是学习型组织。

①网络组织结构。网络组织是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整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在企业内外部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通道,实现知识共享和组织互动。在组织结构方面网络型组织的显著特点是结构扁平,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要的中间层级,缩短层级距离,最大的好处是信息传递快,信息失真少,共享速度快,运行成本低,因而组织执行力强,反应快。在组织功能方面,通过打破部门间的原有的“壁垒”,实现网络间“无缝隙”的功能整合,实现组织资源共享。组织中各个部门之间由原来的“独立运作,推诿扯皮”转变成模块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产生组织合力。总之,通过网络组织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改进能够极大的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异常灵敏,正好适应了知识型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先由斯隆管理学院的阿吉瑞斯等人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求企业在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下,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力求精简扁平、弹性因应。组织中强调组织成员系统思考,终生学习,通过不断自我超越以维持竞争力和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学习型组织反映出知识型企业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并通过持久的知识学习提高组织的柔性,发挥组织效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增长。

(2)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解决知识运用及成果转化问题。

知识的运用和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有实现了最终显性转化的知识产品或服务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然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员工的转化意愿不足。员工因为对知识成果保护等方面的担忧以及对成果转化的收益预期不高,常常不愿意将大脑中的隐形知识贡献出来,促进其成果转化。企业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一是要通过已有的一系列制度(如知识合同、知识专利、职务成果权属协议、技术转让协议等)以强制的形式保护企业和的员工的知识成果,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运用科学的评测指标精确评估知识成果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度,并据此作一定比例的利润分配,从而提高员工知识成果转化的收入预期,调动员工的成果转化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运杰.论知识型企业的性质[J].财经问题研究,2007,(08).

[2]梁林梅,孙俊华.知识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罗敏.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J].重庆社会科学,2007,(07).

摘要:知识作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要素,如何做好知识管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提出知识型企业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机制。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组织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8001701

在知识技术的积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型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态诞生了。知识型企业划分为两大类:先进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先进技术制造业主要包括高端设备制造,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服务业包括如高端教育培训,咨询服务,IT信息服务等类型的企业。

在全球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核心人才资源和其他组织资源是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能力——知识要素的载体,因此组织和核心人才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关键落脚点。

围绕知识的共享创新及知识成果转化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加强组织中知识的共享创新,怎样实现知识间的转化及成果的运用;这些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借助新的管理方法。

1传统管理思想在知识型企业组织管理上的新问题

传统企业思想下的组织结构主要采用的直线型、直线参谋型和职能制等,这些结构都存在着相同的弊端:高度集权,沟通性差,缺乏灵活性,没有围绕组织中的核心能力(知识)加以优化设计。知识型企业组织运行在传统企业管理的基础上主要还要面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要问题。

(1)组织知识如何创新。

尽管知识是实践的产物,但毕竟是来源于过去的实践总结,因此已经沉淀下来的组织知识并不等于就能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创造、丧失与再创造的动态过程。对知识型企业而言,创新更是企业之魂,唯有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如新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新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等,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情况下,企业内部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非常之快,不进则退,从而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落伍。知识如何创新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组织知识如何共享。

知识作为一种组织资源,通过共享实现了资源的流动,不仅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学习成本”,为组织创造更大的效益与价值。而知识共享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组织成员的共享意愿。而现实中由于共享的外部性的存在,个人在知识共享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更倾向于“知识私有”和“无偿习得”,不愿意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以免自己受到威胁和造成损失。因此,这种共享障碍导致了知识型企业中大量的知识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每个人很容易处于信息孤岛而失去利用集体共享来进行智慧创新的机会。难以转化为系统有序的显形知识,难以成为企业中具有生产力的知识资产。

(3)组织知识如何转化运用。

对知识型企业来说,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体制机制来激励员工主动调用头脑中的隐形知识,“生产”知识产品、解决实际问题,既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又增加了员工的挑战性和工作热情。但在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转化路径和激励制度,不能架设知识与成果之间的桥梁,知识也只是一些空洞和模糊的堆积物。

2知识型企业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机制

2.1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1)知识的分类理论。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为通过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或者数字化的视听媒体表达出来了的,可以为他人所共享(即知识转移),或者已经运用到固化产品服务中并创造了价值(即知识转化);隐性知识是指埋藏在人的大脑系统中尚未实现有效转移和转化的知识。

(2)知识转化理论。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过程,如表1所示。

表1知识转化过程

知识性态1隐形知识1显性知识隐形知识1群化(知识共享转移)1外化(知识成果转化)显性知识1内化(知识内涵创新)1融合(知识系统运用)2.2知识型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知识分类及转化理论模型基础上,结合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要求,建立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模型。模型如下图1所示:

(1)建立网络型及学习型组织结构——解决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问题。

传统的企业往往采用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是因为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较为简单,顾客需求单一等。然而现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顾客需求日益多元,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采用这种结构的企业无法因应市场环境的这种变化,也不利于组织的信息沟通交流及组织知识的转移转化。因此,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必将从逐步落后到最终淘汰,一种新型组织结构成为了知识型企业图1知识型企业组织管理模型的迫切需求,这种组织结构必须具有这样一些特性:柔性,结构层次少,扁平化,人员交流沟通的便捷,信息传递迅速,有利于组织知识的转移和转化。

目前,知识型企业所采取的新型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组织结构,另一种是学习型组织。

①网络组织结构。网络组织是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整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在企业内外部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通道,实现知识共享和组织互动。在组织结构方面网络型组织的显著特点是结构扁平,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要的中间层级,缩短层级距离,最大的好处是信息传递快,信息失真少,共享速度快,运行成本低,因而组织执行力强,反应快。在组织功能方面,通过打破部门间的原有的“壁垒”,实现网络间“无缝隙”的功能整合,实现组织资源共享。组织中各个部门之间由原来的“独立运作,推诿扯皮”转变成模块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产生组织合力。总之,通过网络组织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改进能够极大的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异常灵敏,正好适应了知识型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先由斯隆管理学院的阿吉瑞斯等人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求企业在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下,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力求精简扁平、弹性因应。组织中强调组织成员系统思考,终生学习,通过不断自我超越以维持竞争力和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学习型组织反映出知识型企业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并通过持久的知识学习提高组织的柔性,发挥组织效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增长。

(2)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解决知识运用及成果转化问题。

知识的运用和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有实现了最终显性转化的知识产品或服务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然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员工的转化意愿不足。员工因为对知识成果保护等方面的担忧以及对成果转化的收益预期不高,常常不愿意将大脑中的隐形知识贡献出来,促进其成果转化。企业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一是要通过已有的一系列制度(如知识合同、知识专利、职务成果权属协议、技术转让协议等)以强制的形式保护企业和的员工的知识成果,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运用科学的评测指标精确评估知识成果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度,并据此作一定比例的利润分配,从而提高员工知识成果转化的收入预期,调动员工的成果转化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运杰.论知识型企业的性质[J].财经问题研究,2007,(08).

[2]梁林梅,孙俊华.知识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罗敏.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J].重庆社会科学,2007,(07).

摘要:知识作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要素,如何做好知识管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提出知识型企业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机制。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组织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8001701

在知识技术的积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型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态诞生了。知识型企业划分为两大类:先进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先进技术制造业主要包括高端设备制造,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服务业包括如高端教育培训,咨询服务,IT信息服务等类型的企业。

在全球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核心人才资源和其他组织资源是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能力——知识要素的载体,因此组织和核心人才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关键落脚点。

围绕知识的共享创新及知识成果转化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加强组织中知识的共享创新,怎样实现知识间的转化及成果的运用;这些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借助新的管理方法。

1传统管理思想在知识型企业组织管理上的新问题

传统企业思想下的组织结构主要采用的直线型、直线参谋型和职能制等,这些结构都存在着相同的弊端:高度集权,沟通性差,缺乏灵活性,没有围绕组织中的核心能力(知识)加以优化设计。知识型企业组织运行在传统企业管理的基础上主要还要面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要问题。

(1)组织知识如何创新。

尽管知识是实践的产物,但毕竟是来源于过去的实践总结,因此已经沉淀下来的组织知识并不等于就能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创造、丧失与再创造的动态过程。对知识型企业而言,创新更是企业之魂,唯有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如新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新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等,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情况下,企业内部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非常之快,不进则退,从而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落伍。知识如何创新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组织知识如何共享。

知识作为一种组织资源,通过共享实现了资源的流动,不仅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学习成本”,为组织创造更大的效益与价值。而知识共享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组织成员的共享意愿。而现实中由于共享的外部性的存在,个人在知识共享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更倾向于“知识私有”和“无偿习得”,不愿意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以免自己受到威胁和造成损失。因此,这种共享障碍导致了知识型企业中大量的知识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每个人很容易处于信息孤岛而失去利用集体共享来进行智慧创新的机会。难以转化为系统有序的显形知识,难以成为企业中具有生产力的知识资产。

(3)组织知识如何转化运用。

对知识型企业来说,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体制机制来激励员工主动调用头脑中的隐形知识,“生产”知识产品、解决实际问题,既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又增加了员工的挑战性和工作热情。但在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转化路径和激励制度,不能架设知识与成果之间的桥梁,知识也只是一些空洞和模糊的堆积物。

2知识型企业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机制

2.1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1)知识的分类理论。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为通过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或者数字化的视听媒体表达出来了的,可以为他人所共享(即知识转移),或者已经运用到固化产品服务中并创造了价值(即知识转化);隐性知识是指埋藏在人的大脑系统中尚未实现有效转移和转化的知识。

(2)知识转化理论。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过程,如表1所示。

表1知识转化过程

知识性态1隐形知识1显性知识隐形知识1群化(知识共享转移)1外化(知识成果转化)显性知识1内化(知识内涵创新)1融合(知识系统运用)2.2知识型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知识分类及转化理论模型基础上,结合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要求,建立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模型。模型如下图1所示:

(1)建立网络型及学习型组织结构——解决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问题。

传统的企业往往采用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是因为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较为简单,顾客需求单一等。然而现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顾客需求日益多元,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采用这种结构的企业无法因应市场环境的这种变化,也不利于组织的信息沟通交流及组织知识的转移转化。因此,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必将从逐步落后到最终淘汰,一种新型组织结构成为了知识型企业图1知识型企业组织管理模型的迫切需求,这种组织结构必须具有这样一些特性:柔性,结构层次少,扁平化,人员交流沟通的便捷,信息传递迅速,有利于组织知识的转移和转化。

目前,知识型企业所采取的新型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组织结构,另一种是学习型组织。

①网络组织结构。网络组织是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整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在企业内外部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通道,实现知识共享和组织互动。在组织结构方面网络型组织的显著特点是结构扁平,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要的中间层级,缩短层级距离,最大的好处是信息传递快,信息失真少,共享速度快,运行成本低,因而组织执行力强,反应快。在组织功能方面,通过打破部门间的原有的“壁垒”,实现网络间“无缝隙”的功能整合,实现组织资源共享。组织中各个部门之间由原来的“独立运作,推诿扯皮”转变成模块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产生组织合力。总之,通过网络组织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改进能够极大的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异常灵敏,正好适应了知识型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先由斯隆管理学院的阿吉瑞斯等人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求企业在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下,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力求精简扁平、弹性因应。组织中强调组织成员系统思考,终生学习,通过不断自我超越以维持竞争力和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学习型组织反映出知识型企业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并通过持久的知识学习提高组织的柔性,发挥组织效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增长。

(2)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解决知识运用及成果转化问题。

知识的运用和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有实现了最终显性转化的知识产品或服务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然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员工的转化意愿不足。员工因为对知识成果保护等方面的担忧以及对成果转化的收益预期不高,常常不愿意将大脑中的隐形知识贡献出来,促进其成果转化。企业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一是要通过已有的一系列制度(如知识合同、知识专利、职务成果权属协议、技术转让协议等)以强制的形式保护企业和的员工的知识成果,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运用科学的评测指标精确评估知识成果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度,并据此作一定比例的利润分配,从而提高员工知识成果转化的收入预期,调动员工的成果转化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运杰.论知识型企业的性质[J].财经问题研究,2007,(08).

[2]梁林梅,孙俊华.知识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罗敏.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J].重庆社会科学,2007,(07).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
大学生创业亟需哪些政策“红包”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