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支持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2014-06-18吴师为程逸豪苏永宁

经济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民营经济金融

吴师为++程逸豪++苏永宁

摘 要:文章首先从民营经济含义的发展变化入手,进而引出民营经济在健康发展之路上所面临的诸多制约性因素:金融困境、政策面的影响以及人才与技术的匮乏。尤其是相对于有着国家背景的国有经济体,民营经济很难向银行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并指出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确立起自己作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降低和减少民营企业者的困难,并进一步和银行等信贷机构建立起全方位覆盖的信用档案体系。同时也在法律层面上提出建议,以期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扩张打开局面,也希望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做到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地方相关法例法规的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民营经济 金融 信用体系 政策落实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054-03

一、导论

1.民营经济的涵义。民营经济的概念,古已有之,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民营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管仲官办妓院筹措军费起,到汉武帝盐铁专卖、罢榷酤官来扩大财政收入,直至近代的洋务运动,现如今的国家企事业单位,民营经济的涵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对封闭的情况下,随着官营经济的建立,“民营经济”这个称谓也闪亮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民营经济指的是除去官办经济以外的所有经济体。

近代满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形成了三种官僚资本形式,即官办企业、官督民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虽然在民国时期有一部分国外资本涌入,然而民营经济的内涵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民营经济通过“三大改造”得以继续发展,但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民营经济基本上荡然无存,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上被抹去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指导方针。于是此时的民营经济开始以个体经济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时的民营经济主要是指除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以外的经济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深入前行,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国内,各式各样的外资企业或者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拔地而起,目前已经形成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三足鼎立局面。

本文在此将使用民营经济最基本的、最朴实的涵义,也就是民营经济指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决策、政企分开、不受国家直接管理和控制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的民间经济组织形式。

2.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余年,而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经历了从“有益的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据相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5%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8%左右。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民营经济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只有1/3,但是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却达到2/3。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就业、政府收入等状况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

民营企业中的第三产业约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而第三产业是最容易吸纳劳动力的部门。因此民营经济已成为增加就业的最为主要的渠道,其就业量目前已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

3.国内研究现状综述。虽然现如今的民营企业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还是相当严峻的。

崔执树在《我国民营经济进一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破裾之策》中列举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4个因素:(1)民营企业治理机制上存在制度缺陷,人力资本短缺;(2)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3)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4)民营企业选择的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浅谈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一文中认为,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信贷运作思维方式的影响,加之对民营经济存在一定的社会偏见,因而目前我国实行的还是带有明显的所有制歧视的金融政策。

陆建渝和刘渝琳在《民营经济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提到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内源融资比重过大,外源融资渠道狭窄。陈春霞也在《基于金融制度变迁的民营经济融资分析》一文中提及了这个问题,并进一步说明银行信用融资是民营企业主要外源融资方式,但是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不具有竞争力,也就更加难以融资,生存也愈加艰难。

民营经济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汇,因此目前在国外几乎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而国内的研究文献也大多集中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二三十年里,问题的观察也都很深入细致,值得我们认真地参考和借鉴。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1.金融困境。金融的内涵可以解释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因此银行也是民营企业首要的贷款对象。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式注册的民营企业的存活率一般只有50%左右,近几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受阻且内需不旺,民营企业的存活率更是一路下降,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企业老板外逃躲债的现象。民营企业存活率低与其债权融资困难是一对矛盾,相互制约并且进一步恶化,由于存活率低,所以融资困难,由于融资困难,而又进一步导致存活率的降低。endprint

因此,银行更愿意将贷款的发放转向有着国家背景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民营经济却得不到应有的信贷支持,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放规模与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极度不相称。而由于在向银行借贷过程出现困难,因此民营企业大都偏向于内源融资,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出自主要的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其家庭。在创业之后的追加扩张投资期,民营企业也几乎完全是依靠内部融资渠道。如果说在草创阶段,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信贷还不是决定性因素的话,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如何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不少民营企业主选择了以高于银行利率的方式向社会集资以扩大再生产,这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且提高了企业由于不能及时还债从而破产的可能性。从浙江吴英、浙江缙云民营企业主胡云火等几起案件来看,这些犯案的民营企业主无一不是因此而锒铛入狱的。假使当初他们能够从银行获得所需要的贷款,也许就不会是这样一个结局了。

2.政策面影响。一些地方的政策执行与中央政策制定往往是背道而驰,早在1993年6月,原国家科委、原国家体改委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各地方、各部门应当把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不失时机地列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之后又在2003年及2005年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分别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两份相当重要的文件,意在促进民营经济能够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直接由民营经济决定的,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必须保障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激励当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插手民营经济使之朝有利于政府税收的方向运作,这种不规范的行为给民营经济起到了一个非常消极的作用。有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排名从而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进而出现了使得民营经济难以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3.人才和技术匮乏。由于资金困难,接踵而至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流失以及技术创新的乏力。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去,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战略眼光,专注于短期策略而忽视了长期规划,在对于企业下属员工的问题上目光短浅、竭泽而渔,不重视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缺少对其业务技术的培训,也没有稳定的长效的人才机制。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级管理人才和尖端的技术创新人才,使得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低层次领域中,难以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转型。

人才的匮乏进而导致企业失去了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使得民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核心竞争力、易于被其他替代品取代等一系列连锁问题,这又更进一步恶化企业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生存都不能得以保证的情况下,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简直就是妄想。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寿命平均是2.9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的民营企业生存之不易。

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1.建立全面的信用体系。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的原因不外乎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信用评估过于繁琐,以及民营企业的应收账款过多,导致了大量三角债务的存在。据有关数据显示,1991至1992年间,“三角债”的规模曾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1/3的地步。虽然国务院于1991年6月19日决定由主要领导负责清理“三角债”工作,并在地方上确定行政首长一手抓。但是仍然阻止不了全国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务从1989年的1240亿元上升到2001年底的15000亿元。时隔20余年后,据工信部2012年第一阶段的摸底和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都显示“三角债”问题存在并有进一步蔓延的风险。而其中大部分的三角债务又牵扯到民营企业,所以银行在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总是心有余悸。

信用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建立民营经济融资的信用体系刻不容缓。银行和民营企业如何一起规避风险,建立信用贷款评估体系,是当前银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银行业可以和政府的工商、税务、司法、公安部门相互协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一个全面的包括所有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信用记录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偷税漏税记录、违法犯罪记录、以往借贷归还记录等信息。并根据信息资料汇总后形成若干指标体系,通过对不同的指标进行不同的量化处理,对借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信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划分信用等级,再根据其信用等级来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还是贷少。

通过将不断积累的数据录入到信用档案,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起能覆盖到所有人的信用评估体系,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解除银行贷款的后顾之忧。也使得民营企业能够获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生产规模和信用记录相对等的贷款额度,不再出现因为融资渠道困难而触犯法律的事例。

2.政府站稳服务者的立场。民营经济能否健康平稳发展,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水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宏观调控,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执行,而两者的核心理念则都是服务。

然而,由于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传统影响,有少数的政府工作人员深受“官本位”思想的毒害,一心想着当官发财。以为手握“三尺剑”就可以高高在上,看不起“小民”,将民营企业视为渔利的对象,对其横加摊派,借着“共建”之名,随意“勒卡拿要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角色和定位已经从近代社会以前的“统治型政府”、近代社会的“管理型政府”转而到如今的“服务型政府”。很明显,这种“官本位”思想早就已经不合时宜了。

当前,要想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彻底摒弃“官本位”的思想,重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事宗旨。为此,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都应该由“官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树立起公共服务意识,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真正落实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共服务工作中去。政府工作人员还应当树立起“守法致富光荣”的理念,多多体谅理解民营企业者的辛苦,尊重其劳动果实。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开展“一站式”的服务和办公,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彻底改变推诿、拖延、爱踢皮球的不良办事作风,使民营企业能够在宽松适宜的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民营经济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